触摸信仰,邂逅神圣 ~~甘南十日游之寺庙篇2025年6月12日至18日

一鸿在天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2日至20日,我们老俩口与亲戚共四人双飞兰州,然后包租一辆别克七座及司机师傅,游甘南小环线七日游。途径拉卜楞寺、扎尕那、各莫寺、米拉日巴佛阁、花湖、桑科草原、阿万仓湿地、洛克公路、莲宝叶则、黄河九曲第一弯及黄洮交汇处、刘家峡水电站等景点,全程千余公里。饱览了甘南的锦绣河川,领略了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可谓收获良多,不虚此行也!</p> <p class="ql-block">甘南,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全称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段,是藏汉文化交汇带,也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版的跳板”。</p> <p class="ql-block">甘南境内,草原辽阔,平均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度,无霜期短,日照时间长,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建筑面积40万平米,1980年对外开放。这是拉卜楞寺寺庙外景。</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此次甘南之行中参观的第一个寺庙,位于甘南的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是活佛大师的府邸。</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1709年开始修建,经过历年来不断扩建完善,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及藏民族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享有世界最高藏学府及第二西藏之美誉。鼎盛时期,僧侣人数曾达到4000多人,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分别为:经堂、佛殿、嚢欠佛舍及其它五类。</p> <p class="ql-block">该寺的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大类。还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据导游说,除了佛教外,还学习数理化史地等文化课。当地人一旦家里有了三个以上的男孩子,都要争取以考取拉卜楞寺为荣。虽如此,淘汰率也是很高的,一旦学不成,孩子就必须还俗回家,哪来哪去。</p> <p class="ql-block">除了宏伟的建筑之外,拉卜楞寺的转经筒号称是世界上最长的,长达3.5公里!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游客廊道徒步依次推动经筒,每触摸一次,最少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转完一圈。傍晚时分信徒聚集转经的场面尤为壮观。经筒的旋转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象征着无尽的祈福和虔诚!</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认为,每转动一次经筒就相当于念诵一次经文,反复旋转则表示成百倍千倍地诵读经文。据说连刘若英都来打卡过。</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上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装饰绘画,令人赞叹,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寺內建筑装饰的宗教色彩突出,各种神兽屡屡出现,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僧舍是僧人修行的住所,虽然房屋大小及布局各异,然而其外墙和大门样式统一,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藏民在转寺庙大殿祈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转经、转寺,似乎真的是一种修行。当您专注于转山转湖转庙转塔的时候,什么烦恼烦心事真的都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游客穿上藏民服饰,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一阵雨加冰雹过后,人们漫步在寺內,氛围里平添另一种味道和感觉。</p> <p class="ql-block">用边麻草扎成的棕红色矮墙别具匠心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好像是下课了,僧侣们在讨论着啥。</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远处山坡上有不少白色的小房子,据说那是僧侣们闭关修行的精舍闭室,用于僧人进行深度禅修和精神修炼一般为三年。修行期间,不接触外界,仅仅依靠酥油灯照明,无水电等现代化设施。</p> <p class="ql-block">据称,房顶上的两只动物不是羊,是小鹿,代表着“鹿野苑”这个地名。双鹿侧伴的是八幅金轮,是佛教的徽相,意思是佛陀在印度瓦拉纳西附近的斯里那他鹿野苑的首次传法。</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矗立着高大的经幡。经幡在藏族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是教义和精神之象征。经幡上印有佛教经文,随风飘动时,每一次飘动都被视为一次诵经,从而向神表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它是人们连接神的纽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狮子吼佛殿~~殿内供奉着寺內最大的铜制镀金宗喀巴佛像,高13米,殿前悬挂清嘉庆皇帝御赐的“寿喜寺”金匾,历史感厚重。</p> <p class="ql-block">喜金刚学院~~也称密宗学院,藏族称之为吉多尔扎仓,修建于1879年。何为喜金刚?喜金刚是精神境界圆满存在的证明或象征,蕴含了悲与智的觉悟。</p> <p class="ql-block">租借一套藏民服饰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甘南之行中参观游览的第二座寺庙~~郎木寺。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的甘南碌曲县郎木镇郎木村,始建于清十三年(1748年)。该寺海拔3480米,占地55公顷。1958年及“文革”中,郎木寺先后被拆毁。1981年5月,批准开放重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现为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另一个是甘肃寺院,叫赛赤寺,两个寺院隔着一条小溪相互守望。两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千余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内的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双鹿侧伴八幅经轮</p> <p class="ql-block">蓝天下的屋檐显得那么的庄严、辉煌。</p> <p class="ql-block">身披藏族服饰的母女俩</p> <p class="ql-block">远眺金瓦灵塔殿</p> <p class="ql-block">“敢问师父,大殿怎么走?”</p> <p class="ql-block">艳阳下,这扇窗户的线条如此分明,色彩这般鲜艳。</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周边草原风光被誉为“东方小瑞士”,风景独特,魅力无边!</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郎木寺,翌日去参观阿万仓湿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观景台的台阶走上去</p> <p class="ql-block">途中有一座堆砌的高大石堆,它代表是玛尼堆,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宗教及文化意义。玛尼堆在藏族里是“朵帮”,意思是“垒起来的石头”。它是大自然与人类沟通的桥梁,更是藏民心中的神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驱车行进中,拍到的路边石堆~~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煨桑台,台子四周雕刻有“四面藏狮”。藏民以狮子作为护佑神像。狮子在藏传佛教和藏文化里是瑞兽,代表力量、威严、智慧和护法神,能驱邪避灾,守护佛法及信众。将狮子图案雕刻在煨桑台四周,进行煨桑仪式。人们燃烧松柏枝、青稞、糌粑等物品,让桑烟将祈福之愿望传递给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位于玛曲县宁玛寺的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高50米,重300顿,直径10.22米,内部藏有经书11万册,2018年8月31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转经筒筒体上的浮雕由尼泊尔匠人纯手工精心锻造,筒身为合金,外贴1000平米纯金箔,耗费纯金60公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经筒总重量达320吨,需要多人合力才能转动。筒体雕刻有十二生肖像,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生肖“对号入座”,参与推动经筒。</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核心建筑之一,阁内珍藏300余函佛教典籍,与转经筒同属寺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各莫寺,是此次旅游线路上第三个寺庙景点。各莫寺是黄教六大寺之一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建筑精美宏大,宗教氛围浓厚,文化遗产丰富。</p> <p class="ql-block">各莫寺位于四川阿巴县各莫乡,整体建筑显密兼修,有僧人600余人,佛塔、经廊、转经殿一应俱全,在当地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藏族中白、蓝、红、黄、绿五种色是其文化中核心的象征符号,分别对应自然元素与宗教哲学:白色代表云朵与纯洁,蓝色象征苍穹与佛法,红色寓意火焰与权威,黄色关联土地与神圣,绿色表征江河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各莫寺里的僧人宿舍</p> <p class="ql-block">“既入佛门,不染凡尘”?</p> <p class="ql-block">回宿舍途中</p> <p class="ql-block">各莫寺里转经长廊内有大经筒36个,小经筒1500个。寺院里如果转经筒越多。则代表着寺院的规模越大,信徒的生活水平越富裕。</p> <p class="ql-block">图案中描绘的似乎是行围狩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行程中最后一个寺庙景点~~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楼阁毁于“文革”期间,后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佛阁是为了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佛阁共计九层: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如释迦牟尼、文殊、观音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派)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p> <p class="ql-block">佛阁内主要供奉着藏族民众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米拉日巴(1040--1123),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他以苦修的道歌闻名,被誉为即身成佛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藏文意思是“米拉家族穿布衣者”。其家族原为富商,七岁时父亲去世,家产被伯父侵占,与母亲、妹妹沦为奴仆。这段经历促使他日后学习苯教咒术复仇,而导致了35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复仇后,他深感悔恨。转向佛法,寻求解脱,最终拜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为师。为消除业障,玛尔巴令其反复修建并拆毁石塔,前后历时六年。</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在冈仁波齐雪山闭关九年,仅以荨麻为食,皮肤变绿,证得“拙火定”(御寒密法)和“大手印”(心性修持法)</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雪山(截图网络)</p> <p class="ql-block">后来米拉日巴以道歌传法,将深奥佛理通俗化,影响力超过了仓央嘉措道歌。</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见有几位藏民信徒在长长的门板上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者在其五体投地之时,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只有如此,三者方能得到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随着转寺人群的流动,一阵拍打地面的声音传来……</p><p class="ql-block">一位信徒脚穿厚鞋,膝盖上裹着护膝,胳膊肘和手上戴着特制护手工具,几步一匍匐地磕长头。这得多么大的意志力才行啊!至此,吾才明白那句话:到了藏族地区,才知道有一种信仰,叫虔诚和执念!</p> <p class="ql-block">信徒用松柏枝、酥油茶、青稞以及牛奶点燃火堆,祈福神灵保佑,上天赐福。</p> <p class="ql-block">甘南之行,各个景点,宗教寺庙是万万躲避不开的。甘南本身就是藏族自治州,藏族人口占比58.12%,故此大大小小各种寺庙,随处可见,宗教氛围十分浓厚。既然来了除了欣赏甘南大好河山壮丽景色之外,亲身了解、经历、感受一下神秘而又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也是难得的,也算是一次心灵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 一 鸿 在 天</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六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