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客们有序地排着队,等待进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王府。我深吸一口夏天热气,仿佛能品位到历史的味道,那是一种沉淀了数百年的沉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穿过朱红的大门,眼前是一座装饰考究的传统建筑。红柱上的雕花精致繁复,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王府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府邸32260平方米,花园28860平方米。<br></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嘉乐堂”前。屋檐下的彩绘依旧鲜艳,门楣上的匾额庄重肃穆。柱子与梁枋上的雕花繁复却不显杂乱,我站在门前,仿佛能听到昔日府中主人在此议事的声音,那是一种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屋檐与窗棂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屋脊上的装饰在阳光下泛着微光。</p> <p class="ql-block">铜制转经筒静静伫立,有人轻轻转动,祈求平安。地上的石砖斑驳古朴,仿佛见证了无数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偏房古色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古画之中。</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树木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为这座古老的王府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上水石,诉说着这座王府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门廊上的彩绘与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p> 楠木大厅逾制了,富贵和尊贵是两码事,和大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p class="ql-block">木质结构上的雕刻精美细致,窗棂上的花纹古朴典雅,仿佛每一寸木头都在诉说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套传统家具静静地陈列着。雕花木椅、木桌与柜子错落有致,每一件都是一件艺术品,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都说这里是空心可藏宝,耳贴上去感觉不是空心。</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墙壁与金色的装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屋檐下的雕花精致而富有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窗棂与屋檐上的彩绘依旧鲜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王府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我按照图上的指引,继续我的探访之旅,对这座王府的了解也愈加深入。</p> <p class="ql-block">灰色的砖墙与红色的窗框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里就是传说中和珅观窗识宝之处。</p> 这里的花窗各不相同。 <p class="ql-block">祈福还是祈财?我不知道只是远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灰色的砖墙与红色的窗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古朴。很长一镜容不下。</p> <p class="ql-block">前往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一座红色的亭子静静伫立,几位游客在小径上缓步而行,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金鱼在水中游动,池边的石墙与树木为这片水域增添了自然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中的亭子使这片水域变得生动起来。</p> 排队进假山观看康熙亲题“福”字碑。 空间狭窄,人们只能摸“福”而过。我也只能拍成这样了。 恭王府有地下室可惜没开放。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和珅的私邸。和珅当时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归嘉庆胞弟亲王“永璘”所有,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和珅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年仅36岁就郁郁而终,没留下子嗣,所以和珅一脉子孙断绝,可谓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