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城色达:“情不老户外”为何在此折戟

李建民

<p class="ql-block">2025.6.3.早餐后,我们从丹巴县6:30出发,沿G350(中国熊猫大道)向北前行。藏区的地貌十分复杂,高山大川,形成了无数的峡谷河流,它们的源头又都是雪山冰川,水流量大。在干旱少雨地区住惯了的我们,看着涛涛河水,十分羡慕。如能引过来十分之一,也能满足我们对水的渴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30到达亚拉雪山观景台,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点不合适,难见雪山真容,只是等云散去后看到了一点点雪山而已。</p><p class="ql-block">亚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海拔5884米。</p><p class="ql-block">亚拉雪山与西北方向的墨尔多神山遥遥相对。山顶终年积雪,是康巴地区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河即发源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亚拉雪山后,我们乘车继续向高处行进,果不其然,有队友再次出现了高原反应。不过,得益于昨天的适应过程,今天大家的高反症状明显减轻。8:40,当我们抵达海拔3880米的疙瘩梁子垭口后,便开始下山。一路顺畅,直至八美镇,都未出现异常状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从八美前往龙灯格萨尔草原(海拔3800米),途中还需翻越一座高山。这对队友们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那位队友终究还是难以承受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开始出现头疼、呕吐的症状。一直到10:00,我们到达松林垭口并开始下山,抵达道孚县(海拔2943米)后,他的情况才渐渐有所好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着他难受得痛不欲生的模样,我不禁心生悔意,开始反思这趟川西高原之旅是否太过冒险。毕竟我们都已年过六旬,为何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非要冒着生命危险来此旅行呢?但转而又想,或许这就是热爱户外运动之人的宿命吧,即便过程充满艰辛,却依然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无法抗拒探索世界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汽车依旧在G350高原公路上穿梭前行,顺着鲜水河的方向行驶,途中路过道孚县各卡乡卫生院,考虑到高原反应,我们在此备了些50%葡萄糖,听闻它对缓解高反效果颇佳。抵达道孚县,只见县城地势较为宽阔平坦,整体条件看上去比丹巴县更为优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道孚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境内有名有姓的山、峰、垭口多达107处,这里最高海拔5820米,最低海拔2670米,平均海拔3245米。其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3℃,最低气温能降至零下14.3℃,最高气温可达29.9℃。年平均降水量633.6毫米,日照时长约2000小时,无霜期约219天。道孚县春夏季节界限不分明,冬季漫长而夏季短暂,气候寒冷干燥,不过热量倒也较为充沛。这里的建筑多采用结实的木质结构,像“崩空”建筑,通过木头相互穿插拼接构成,具备很强的抗震能力。可惜我们只是路过,并未停车驻足,仅仅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了一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1:30,我们来到达仁乡(海拔3057米),小吴师傅安排大家在此吃午饭。虽说才坐了5个小时的车,但大家确实都饿了。在高原地区,做饭必须得用高压锅,不然煮出来的饭就是夹生的。我们每人点了一份盖浇饭,有一名队友还处在高反状态,只能喝点豆腐汤。同行的广东夫妇二人则吃着自带的干粮。看来,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检验身体好不好,有时都不用去医院做体检,来一趟高原地区便可见分晓。</p> <p class="ql-block">各卡乡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各卡乡中心小学</p> <p class="ql-block">达仁乡饭店</p> <p class="ql-block">藏式民居</p> <p class="ql-block">藏式民居</p> <p class="ql-block">12:45,我们抵达了炉霍县。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县城。在这里,我们改变路线,从G350转走G227,朝着色达方向进发。13:40,我们穿过老折山隧道,此处海拔达4000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炉霍县位于川西高原与山原的交界地带,距离成都约565公里,离康定264公里。它下辖4个镇和11个乡,县政府驻地为新都镇,这里海拔3250米。值得一提的是,G350与G317国道在炉霍县交汇,使得此地在历史上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城镇 。</p> <p class="ql-block">色达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凭借藏传佛教文化、高原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金马”传说而声名远扬。其县域面积9338.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127米,总人口6.44万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4:00,我们来到色达公安检查站(海拔3200米),所有人都需实名登记。通过检查站后,车辆顺着色曲河缓缓前行。由于沿途道路正在维修,车身颠簸不停,我们在车内被晃得仿佛五脏六腑都挪了位。在经过一段损毁严重的路段时,只听“嘭”的一声,汽车底盘不慎被石头磕碰,然而小吴师傅似乎并未太过在意。可刚进入色达县城,汽车就抛锚了。所幸的是,距离汽车修理厂不远。汽修师傅检查后告知,是水管破裂,水箱里的水漏光,导致汽车温度过高才抛锚的。但色达这家修理厂没有适配这款车的配件,无法彻底修复,只能通过频繁补水,维持车辆行驶,直至找到有合适配件的修理厂。无奈之下,小吴师傅只好找了一只大水桶放在车上备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6:00,我们抵达色达县(海拔3800米),前往东嘎寺(海拔3970米)参观。东嘎寺始建于十六世纪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是黄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坐落于上亚东乡西边的山坡处,距离县城13公里,因东嘎山而得名,是一座格鲁派寺庙。寺内珍藏着清末文物晒佛唐卡,寺中的壁画与雕刻艺术,极具独特的观赏与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刚来到主寺庙前,刹那间,乌云密布,紧接着倾盆大雨骤然而下。为了避雨,我们夫妇无意间走进了寺庙大殿。此时,十多位喇嘛正专注地做法事。寺内装饰得金碧辉煌,一尊尊佛像、菩萨像陈列其中,形态各异,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悲祥和,无不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精湛工艺与深厚的信仰底蕴。我们不禁双手合十,虔诚地参拜,那一刻,内心也随之归于安宁。</p> <p class="ql-block">进入色达县,需要每个人实名登记。</p> <p class="ql-block">东嘎寺</p> <p class="ql-block">色达,这座典型的高原之城,高原反应在这里极为常见,且症状的轻重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预防与及时处理高原反应显得尤为关键。据了解,约70%的游客来到此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呼吸困难以及恶心等。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可随着身体的适应而逐渐缓解,但倘若症状严重,则必须立刻就医。色达平均海拔达4000米,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按照常理,进入高原地区应采用阶梯式攀升的方式,每升高300米,最好能适应一天。特别是心肺功能较差以及贫血的人群,面临的风险更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4日,对于“情不老户外”而言,堪称最为黑暗的一天。前一晚,我们入住色达县城,原本计划上午去参观“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凌晨5点,一名队友突然出现紧急状况。由于我们的疏忽大意,致使他高原反应加剧,甚至失去了意识。我们赶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往色达县人民医院。在急诊科,队友吸氧输液长达2小时,却依旧未见好转。医生建议转至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经过主任会诊,最终得出结论,是脑梗塞导致了意识障碍。这一消息把我们三人吓得不轻,思量之后,我们决定先与病人家属沟通,让家人尽快赶来接手,毕竟我们实在承担不起这份责任。商量妥当后,我们用救护车将病人转运至甘孜藏族自治州医院(康定,海拔2480米)。因救护车座位有限,只能有一位队友陪同前往,无奈之下,我们夫妇只能留在色达。好在经过甘孜藏族自治州医院的精心治疗,次日队友便恢复了正常。医生表示,就是单纯的高原反应,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得知这个消息,我们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其他三名队友同样处于高原反应的不适状态,但他们强忍着痛苦,忙里忙外。既要照看病人,又要办理医院的各种手续,还得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艰辛。回到成都后,我们商议决定,“情不老户外”今后不再组织旅行活动,并解散该群。毕竟这一路,苦头也吃了,罪也受了,确实应该从中吸取教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队友转院后,就剩下我们夫妇二人留在色达。从色达返回成都,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坐大巴车,全程需要17个小时;二是拼车,大约10个小时就能抵达。然而当天,已经没有前往成都的车了。后来,在酒店老板的热心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拼车,费用是350元每人,次日凌晨4点出发。确定好拼车事宜后,我们夫妇二人再次前往色达医院吸氧治疗,以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血压已经上升到98 - 167。唉,原来是今天只顾着忙队友住院治疗的事,竟然忘了吃降压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我们夫妇凌晨三点半便早早起床,四点准时乘坐拼车从色达前往成都。汽车在茫茫夜色中行驶,透过车窗,在车灯的映照下,能看到汽车一直在向下行驶,仿佛从海拔4000米的高处,只用10个小时,就将我们带到了海拔400米的成都平原。同车有一位年轻的藏族乘客,他和自己人聊天时用藏语,和我们交流则使用普通话。他告诉我们,如今藏民的生活十分美好,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现在不仅衣食无忧,而且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学校教育等各方面都非常发达。他还说,之前他去成都坐飞机到北京,是陪侄儿参加高考。他侄儿学习成绩优异,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中考状元,被保送进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上学,今年正好参加高考。我好奇地问他,在色达会不会有高原反应,他笑着回答说不会,但到了成都反而会醉氧。</p> <p class="ql-block">10:30,我们抵达毕棚沟服务区稍作休息。今日天气格外晴朗,极目远眺,竟能清晰看到四姑娘山的身影。我随即拿出手机,拍下了这远处山峦连绵的壮丽远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4:00,我们终于顺利抵达成都市的如家酒店,结束了此次旅程中的奔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