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上)

金溪山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梅林公社仇家大队,近300户人家,上千人口,是全公社最大的自然村。开始大队下面划分成13个生产队,社员们抱怨“断种十三代”的数字不吉利,后来划分成12个生产队。划分成12个生产队后,经营中争水、争晒场、争仓库等矛盾突出。最后又合并成6个生产队,觉得“六顺”“六合”是吉祥数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在梅林公社的西部,山多田少。人均山林面积是全公社最多的,人均土地面积是全公社最少的,而且山田面积多,平原土地面积少,沙土地多,土地贫瘠,田坎高采光少,粮食产量低下,被国家划定为粮食自给自足的大队,丰年不卖余粮,只上缴皇粮(农业税谷),遇灾年吃救济粮(返销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产队队长是生产队的当家人,生产队长承担着数十户人家,上百口人的温饱,选好队长,才能吃饱肚皮。我14岁参加生产队劳动,到19岁去当兵,五年中见证了两任生产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任队长仇龙寿,生于1920年,与我父亲同辈、同龄,只比我父亲晚出生几天,我叫他龙寿叔。他长相英俊、嗓音好,是老家京剧团中的当家老生。他当生产队长最大的特长是为人厚道、能体贴社员的苦衷,又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产队是个生产经营单位,像企业一样有若干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但他们享受工分补贴。最高的是队长,一年补贴800分,会计一年补贴500分,记工员、现金保管员、实物保管员等,一年补贴200分。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队里刚好空缺一名现金保管员。老队长看到我有高小文化,一手字写得不错,还会打算盘,就同意我当保管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保管员压力很大,但它也锻炼了我算账、写字的能力。每天劳动回来,我一笔笔地记好账,一分一角地把钱管好。年底出纳账目清楚,账、票、钱相符,让队长和社员们都放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后龙寿叔年纪大了,从生产队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做了一名普通社员,他劳动态度还是那么好,经常给新队长出谋划策,社员们就更加尊重他。再后来改革开放,生产队解散了,他随儿子进城,在县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传达室工作,虽然少文化,但对工作绝对负责。我经常碰到他,一见面他总是满脸堆笑,说如今社会好,农民也能进城赚钞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跟他开玩笑,叫他唱一段京剧。他指着收音机说,让它唱吧,它唱得比我好听。他快80岁时,回到老家安享晩年,我在村里碰到他,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步伐稳健,笑口常开,就像他过去在戏台上扮演的老神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任队长仇根乾,当队长时30岁刚出头,年富力强,中等偏高的个子,粗壮扎实的身板,走起路来墩墩响,讲起话来隆隆声,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办事雷厉风行,干活风风火火,社员们称他“火烫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生产队长责任重大,要学会天文地理,掌握田丘情况,哪丘田种什么稻?哪块地种什么作物?一丘田种同种作物时间长了,会影响产量、质量,几年后该轮种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怎样用好生产队里的人才,让他发挥技术特长,那就像沙场点兵,来不得半点失误。谁是耕田能手、谁是做秧田播谷子能手、谁是插秧能手、谁是防治作物病虫害能手等等,都要心中有数,量才录用,发挥他们最大的特长,庄稼才会获得高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田里长出好庄稼,仇根乾把老队长仇龙寿、种田能手仇木火、仇常兴等召集起来开诸葛亮会,商量生产队播种计划,研究夺取高产措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完待读)</p> <p class="ql-block">大队修建的山坑水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