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壶口瀑布

空谷幽兰(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末夏初的时节,阳光正好,温度适宜。这样的好天气撩拨着心底出游的欲望。多少次梦想,在有生之年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怎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让梦想一次次胎死腹中,计划搁浅。时间无情的推着我往前进,一步步迈入花甲之年。梦想真的要变成遥不可及的梦了吗?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又一次勾起了心底那发霉的梦,再不晒晒就真的会变味了。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心动不如行动,果断抛下眼前的琐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个做事按部就班的人,有计划,有准备,才有行动。我俩准备了自驾游的所需物品,吃住行都在车上。现在的互联网又快又便捷,网上查询了自驾游的路线,不绕路,又不会错过景点。地点依旧选在了山西这片富饶又美丽的地方。这是我第六次进山西。不得不说上天非常的眷顾山西这个地方。天然的地貌资源和独特景观,让山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让人流连忘返。</p> 第一站:壶口瀑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赶时间,4月30号晚上我俩就出发了。跑到近半夜,在服务区休息,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翻过一座座高山,又穿过大大小小无数个隧道,跑了近千公里路程,终于在下午三点半到达“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壶口瀑布”是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交界处,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以黄河为纽带,通过联姻结为了秦晋之好,让一河之隔的陕西与山西成为了亲家。这条见证过千年盟约的黄河,经过数百万年的冲刷,在秦晋大峡谷中造就了“壶口瀑布”。黄河奔涌至这里,自上游300米宽骤然收缩至50米,形成落差30多米的瀑布群。‌造就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滂沱之势。“壶口瀑布”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期期间人流量大,当地政府新开发了停车区,离“壶口瀑布”还有一段距离,有专门的大巴迎来送往。从停车位,到客运大巴,这都是当地政府的收入。是祖国的母亲河养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下车,就看到河岸边已经站满了人。一面五星红旗醒目地插在广域的河滩,高傲地随风飘荡。那面五星红旗让人心之动容,脚下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从进口处开始修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栈道,一直通往“壶口瀑布”。这条路像母亲河一样经过九曲十八弯流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蜿蜒绵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着木栈道向前,还未见瀑布的影子,大风裹着细密的水珠首当其冲,扑面而来。夹杂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粗粝感,像是有人把整块砂纸揉碎了抛向空中。随即而来的是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远远望去,晋陕大峡谷犹如被巨斧劈开,裸露的赭红色岩层在阳光下泛着铁锈般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走近,感觉脚下传来震颤。那震颤起初若有若无,渐渐连成绵密的鼓点,最后化作千军万马奔腾的轰鸣。我被这声音牵引着跑了起来,远远的把先生抛在了身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路跑到河边,怎奈人太多,里三层外三层把“壶口瀑布”围得水泄不通。只听得黄河那咆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却不见半点踪影。围栏观瀑布人发出一阵阵惊呼声。我围着围栏转了一圈又一圈,只见人头,不见瀑布,急得团团转。好歹找准一个人少的地方,凭借自己瘦小的优势,硬是钻了进去。没想到我平时最厌恶的做法,今天竟发生在我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终于亲眼目睹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水自天边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掀起数十米高的层层浊浪,一路推搡着、打着旋急剧倾泻,在十里龙槽前骤然收束,仿佛被无形的手攥成万钧雷霆。三百米宽的河床缩成五十米壶口,金黄色的洪流在壶嘴处迸发,重重地落下,又腾起数十丈高的水雾,就像是滚滚浓烟弥漫在壶口处。当水雾落下,化作漫天的碎玉琼珠,溅到周围人的身上。有些人群的头发都被水珠打湿,但依然站在围栏处不愿离开。每个人手中都举着相机、手机,快门不停地闪烁。亿万年的时光在此刻具象成惊心动魄的瞬间:河水撞向壶底的刹那,分明看见无数青铜色的浪头直立起来,化作千万匹扬鬃烈马,在嶙峋的礁石上摔得粉身碎骨,却仍前赴后继地冲锋。这是天地间最原始的祭祀,每滴水珠都在坠落中完成献祭,又在蒸腾的水雾里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浑浊的激流中,一株枯柏在漩涡中央沉浮。它的根系早已被激流吞噬,却始终保持着向上攀援的姿态。这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即便是在夹缝中生存,也努力保持着向上的姿态伸展。水流在它周身雕刻出年轮般的沟壑,每一道伤痕都在讲述关于重力的悖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站在三十米外的围栏边,却如同置身古战场。飞溅的浪沫裹着黄土地的骨血扑面而来;裹着铁锈味的罡风撕扯衣襟。河床里那些被冲刷万年的壶穴,像极了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酒樽,盛满永不干涸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处,水雾织就的轻纱渐渐褪去。岸边残留的水痕正缓缓渗入黄土,留下道道暗金色纹路,宛如黄河在秦晋大地上书写的狂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对岸陕西的牧羊人甩响了长鞭。羊群踩着赭色岩壁缓缓移动,恍如上古岩画突然苏醒。而那道永恒的裂谷依然在自我撕裂中生长。我突然明白:所有跌落都是奔赴,所有粉碎都是完整,就像此刻坠入深渊的黄河水,终将在渤海之滨托起崭新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岸边一支乐队在演奏着那曲充满激情的《保卫黄河》,响彻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格外嘹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暮色渐浓。我与先生汇合,在河流的末端拍了几张照片。回望壶口,惊涛仍在壶嘴处日夜不息地沸腾,而我的耳膜深处,早已烙下这曲横贯古今的黄河绝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