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迎“七.一”建党活动参观湖南省第一师范: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摄影师:海棠 美篇号:2767849

海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春的绚烂,路过初夏的清凉,我们迎来了六月荷花别样红,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夏花艳丽,夏雨狂放,夏夜浪漫,景至,情至,如诗如画的六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5日,上午9:00钟,长沙市雨花区候家塘街道水院社区党总支部组织38名党员到毛主席青年时期读书的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简称湖南一师,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公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第一所“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合作院校。</p> <p class="ql-block">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省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2000年3月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4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8年7月,成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予单位;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p> <p class="ql-block">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1.2003年,毛泽东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来校参观。</p><p class="ql-block">2.2008年12月,毛泽东女儿李敏,外孙女孔冬梅来校参观。</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毛泽东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来校参观。</p><p class="ql-block">4.2023年12月,毛泽东孙子毛新宇孙媳刘滨来校参观。</p> <p class="ql-block">师范教育时期教师代表。</p> <p class="ql-block">学校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時、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昜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寿、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p> <p class="ql-block">1950年,毛主席深情地回忆:“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并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代表名录,其中湖南第一师范校友:毛泽东、何叔衡、李达。</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和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促进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6年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说:“他对我的影响或许超过其他任何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男,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p><p class="ql-block">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p><p class="ql-block">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p><p class="ql-block">。1920年初筹备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7日,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会议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回顾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怀念李大钊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第二次到北京期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等著作。他后来回忆说:这三部书“特别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曾和蔡和森等人寄居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湖南大学筹备处准备建立一个半工半读,平等友爱的新村,后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去北京而中断。回湖南后,毛泽东仍然认为岳麓山一带是实施新村建设最适宜之处。他还发表了《学生之工作》一文,以期得到社会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是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但他本人没有出国留学,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关于中国,他所知道的还太少,如果把时间花费在国内,则对国家更有利。</p> <p class="ql-block">新民学会成立。</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附小学生:毛泽民、任弼时、廖沫沙、毛泽覃。</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杨开慧从1914年相识到1918年相恋,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时间。1918年毛泽东向杨开慧表达了爱慕之情。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第一师范附小教员宿舍举行了简朴的婚礼。1930年11月,杨开慧壮烈牺牲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悲愤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p> <p class="ql-block">学生之工作:</p><p class="ql-block">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 ,七年春季,想邀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因他们不能久在湖南,我亦有北京之游,事无成议。今春回湘,再发生这种想象,乃有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而先从实行社会本位教育说的学校入手。此新村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新社会连成一块为根本理想,对于学校的办法,曾草就一计划书,今抄出计划书中“学生之工作”一章于此,以求同志的教诲。我觉得岳麉山建设新村,似可成为一问题,倘有同志对于此问题有详细规划,或有何种实际的进行,实在欢迎希望的很。</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时,当时李大钊任馆长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听课,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1919年3月17日,首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89人从上海启程,其中湘籍学生43人,图为环球中国学生会3月15日举行欢送会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前来送行的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萧三给母校的信。</p> <p class="ql-block">新民学会成立会上通过了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的会章,会章规定了学会宗旨,会员守则,入会条件等十一项条文。</p> <p class="ql-block">新民学会条文。</p> <p class="ql-block">蔡和森给罗学瓒的信。</p> <p class="ql-block">党员在认真观看。</p> <p class="ql-block">党员在认真观看图片,听讲解员解说。</p> <p class="ql-block">党员在听讲解说发生在当时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党员在认真听讲解员娓娓道来历史。</p> <p class="ql-block">学生上课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黎锦熙:(1890一1978),湖南湘潭人,当代杰出的语言文学学家。1914年~1915年夏,任第一师范历史教员。毛泽东经常向他请教读书方法,改造社会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徐特立(1871~1968),湖南长沙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913年至1919年,任第一师范教育学、教学法教员兼教育实习主任,他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以及注重实践的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县人,教育家,曾留学日本,英国,游历德国,瑞士。1913年至1918年夏任第一师范修身与教育学教员。他学贯中西,道德高尚,思想新锐,是毛泽东等青年的人生导师和楷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同学们睡觉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1917年4月,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自创的“六段运动”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笫一师范求学期间,重视修身立志,关心社会时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同時,他强调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积极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常和蔡和森等同学利用假日到橘子洲头、南湖港、岳麓山一带讨论時事,并进行游泳,爬山、露宿、风浴、雨浴、日光浴等体育活动,在张昆弟、罗学瓒的日记中生动地记载了毛泽东和同学一起锻炼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特别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注重读、思、写三者合一,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第一师范求学的五年半時间里,毛泽东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下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批语、评注。这是毛泽东亲笔抄写、批注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篇《离骚》。</p> <p class="ql-block">凡是较为重要的书或文章,毛泽东都反复看、划、批。他的书没有不划杠杠的,到处都是记号、眉批。《伦理学原理》是一部西方哲学著作,该书约十万字,毛泽东读后在书上写上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显示出毛泽东在学习中强烈的独立思考精神。</p> <p class="ql-block">“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几垓,遍游四宇尚己。”</p> <p class="ql-block">党员在观看资料。</p> <p class="ql-block">全体党员在认识听讲解员讲解……</p> <p class="ql-block">在课堂外的一条街道。</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全班同学毕业合影。最后第二排右二是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励志苦读,博闻强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励志苦读,博闻强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风格,并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深情地回忆说:“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一个好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当长沙革命军举起义旗宣告反清之后,毛泽东毅然决然报名参军。</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认为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的这半年“对我极有价值”从此博览群书成为毛泽东的终身爱好。</p> <p class="ql-block">1910年秋至1911年春 ,毛泽东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他走出乡关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启超(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的领䄂之一。)</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堂期间,通过《民立報》了解孙中山的主张,并为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事迹所感动。右文照为《西行漫记》中毛泽东关于《民立報》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的故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乡关,求学师范:</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志存高远,求知若渴,从韶山到长沙后,他积极探求人生道路,几经犹疑,几潘尝试,最终选择了师范学校。湖南第一师范也成为了毛泽东一生中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学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