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南方避避寒】卅二:宜昌山峡人家

motto

<p class="ql-block">1月14日早晨,我们在宜昌大桥服务区喝的鸡蛋面汤。</p> <p class="ql-block">宜昌市,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p> <p class="ql-block">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嫘祖、杨守敬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拥有水电站四百余座,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境内有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这里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关帝陵。</p> <p class="ql-block">宜昌秭归因是屈原的故乡,所以这里的乡亲过端午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和意义。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在端午节里,很多地方划龙舟,但在划龙舟前举行游江和招魂仪式,却是屈原故里所独有。仪式结束,才开始正式比赛。</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共有四大区域,从景区大门沿着长江依次为龙溪神韵、巴人部落、洪荒时代、石牌要塞。参考旅游攻略和经验,考虑体力和老于的腿,我们决定只看巴人部落、龙溪神韵。</p> <p class="ql-block">乘游船游三峡,如此近距离地观赏长江,心情无比激动。浩浩长江从远古走来,奔流至今,碧绿的长江水波光粼粼,壮美的峡谷风光随着游船的前行一一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情此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p> <p class="ql-block">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p> <p class="ql-block">瞿塘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p> <p class="ql-block">巫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处处有景,景景相连。</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北部,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66千米,其中狭谷段长42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而得名。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在中国卫星图中是一个近于卵形的凸起,在构造学上被称之为“黄陵隆起”,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在隆起两侧,矗立着由8—2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它们主要由石灰岩和泥岩组成。</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以三峡大坝为分界点,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全部在秭归县境内,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有“三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崆岭峡;有屈原祠和全国最大文物复建保护地—秭归县凤凰山;有中国唯一龙舟训练基地—秭归县国际龙舟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段有两峡——灯影峡、黄牛峡,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古迹。灯影峡,又称明月峡,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像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要游览的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就属于长江西陵峡东段,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面积276平方千米,灯影峡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由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历经10多年打造,将自然山水、影视科技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大型旅游区。该景区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也是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风景区“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一说“龙津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p> <p class="ql-block">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人文景点包括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囊括传统的峡江吊脚楼峡江古建筑,清溪之中的古帆船、乌篷船等仿古景观以及渔家在江面上撒网打鱼、溪边少女古法棒槌清洗衣服等习俗风情表演。</p> <p class="ql-block">溶洞里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上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由此上山去巴王寨,继续前行是龙进溪,我们先看巴王寨。</p> <p class="ql-block">爬山,老于真的有点胆怯,怕把腿累坏影响开车,几次犹豫不上了。幸亏我来过,知道路途不远,在不断地鼓励和忽悠下,终于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艘废弃的游船,现在改成了酒店,成了大江中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巴王寨是宜昌三峡人家景区中一个最古老的景点,是2000年前留下的一个寨落,这是一座巴人的堡垒。厚厚的城墙娓娓地向人们讲述着最后一个巴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在三峡秀美的山水间,居住着一个神奇的民族——巴族。巴族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廪君蛮,另一支是板楯蛮,廪君蛮的首领是巴王,板楯蛮的首领是罗王。</p> <p class="ql-block">巴王和罗王与三峡最美丽的女人鄂水娘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是非常好的朋友。鄂水娘从小父母双亡,而她是吃白虎奶长大,所以,巴人崇尚虎。鄂水娘长得美丽健壮,巴王和罗王都很喜欢她,待她亲如手足。</p> <p class="ql-block">在抗击秦人入侵的过程中,罗王是一个主和派,巴王是一个主战派。巴王率领巴人十几年来,一直抗击秦军,最后兵败,退至三峡石牌,也就是现在的三峡人家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秦王决定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派特使跟罗王密谈,共同进攻巴王。鄂水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星夜赶往巴王寨,向巴王通风报信,并留在了巴王宫。</p> <p class="ql-block">罗王本不想进攻情同手足的巴王,但发现自己心爱的女人投奔了巴王,于是,召集族人,杀向巴王寨,围住巴王宫。他们大声喊叫:“巴王、巴王,交出水娘,免你一死,山寨吉祥!”双方激战三天三夜,巴王身负重伤。夜晚,巴王跟鄂水娘说:“明天我将打开寨堡,与罗王决一死战。你我生在一起,死在一块!”说完,便将自己最心爱的宝剑送给了鄂水娘。</p> <p class="ql-block">凌晨将至,鄂水娘从寨头吊下一个竹筐,悄悄地下了寨堡。当巴王追上寨墙时,发现鄂水娘与罗王站在了一块。鄂水娘说:“我们三人是一块长大的,罗王也是个大英雄。现在我就要跟罗王走了,巴王你就在这里好好养伤吧!”罗王撤军了,鄂水娘真的跟着罗王走了。</p> <p class="ql-block">三天之后,罗王和鄂水娘举行新婚大典。子夜时分,罗王酩酊大醉,鄂水娘抽出巴王剑,亲手杀死了罗王。然后,登上寨头,吹起号角,召集板楯蛮族人。</p> <p class="ql-block">众人面前,鄂水娘大声说道:“罗王是我杀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巴人的败类。如今,一命抵一命,用我鄂水娘的命,来偿还罗王的命,这一切跟巴王没任何关系。巴王是我们民族真正的大英雄,希望从此以后,族人联合起来,在巴王的领导下,抵抗秦国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话音刚落,她便横颈一剑,自杀身亡。这时,罗王的弟弟跳出来大叫:“罗王死在巴王的剑下,这一定是巴王的阴谋。”于是带领板楯蛮族人再一次围困了巴王寨。</p> <p class="ql-block">巴王得知鄂水娘和罗王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他对寨堡下罗王的弟弟和板楯蛮族人说:“十几年来巴人跟随我,抵抗秦军入侵,有几十万人打到现在,只剩下三万多人,目前还在自相残杀,亡国灭种啊!罗王是我儿时的兄弟,我不会利用鄂水娘去杀死他的,搞成今天的这个样子,我不想再做辩解,只想以死换得巴人的和解。在我死后,希望大家放下武器,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并要求大家与亲人融合,以确保我们巴人种族的延续。”说完,引颈自杀。</p> <p class="ql-block">廪君蛮和板楯蛮的族人们,纷纷放下了武器,打开寨门,抱头痛哭。他们为巴王、罗王、鄂水娘举行了隆重的悬棺葬礼,现在就在龙进溪旁边的悬崖上。</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巴王死了,最后一个巴人部落消失在了烟雨蒙蒙的三峡之中。从此,巴人的后裔融入了华夏民族,在三峡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开山辟土,繁衍生息,一部分融为汉人,一部分成为土家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就在巴王宫。巴王宫是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以展现古代巴国文化为核心,建筑古朴独特,融合了军事防御与生活功能,现为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p> <p class="ql-block">巴王宫作为其政治军事中心,记录了巴人抗击外敌的历史,尤其是与秦军、罗王的战争传说。‌</p> <p class="ql-block">巴王宫不仅是巴人历史的缩影,还通过傩戏表演、农耕展示等活动,再现巴族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巴王宫采用石头和圆木垒筑成碉楼式城堡,体现巴人高度的防御意识,被称为“虎堡”,因巴人崇拜白虎图腾。‌</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与故事,如巴王、鄂水娘与罗王的传说,融合了战争、爱情与民族融合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p> <p class="ql-block">宫内设有白虎堂、祭祖堂、兵器室、寝宫及学堂等,陈列古代战车、抛石器等军事器械,还原巴人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宫门处的青铜器“双虎钮錞于”为古代战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同类文物,象征巴人军事文化。‌‌</p> <p class="ql-block">离开巴王宫,下山,上面的石令牌和灯影石不去了,感觉性价比不高。</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处陶窑,炉内鲜红的火焰以假乱真。</p> <p class="ql-block">又到达茶马古道入口,刚才从这里过去的。如果说巴王寨是宫廷,高高在上,那这里就是市井,充满了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茶马古道,位于巴王寨景区内,地处长江南岸半山腰,俯瞰明月湾江水,与石令牌、灯影石等景点相邻,是古代巴族盐茶贸易的重要通道,展现了2000年前巴人通过茶盐古道与外界通商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形成于2000年前的巴族时期,当时巴人依靠三峡地区的盐泉资源和茶叶、山货等与外界通商,这条古道成为其经济命脉。如今,古道遗迹仍蜿蜒于崇山峻岭中,是巴楚文化与峡江文明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一脉青山绿水间,巴王寨的文化积淀令人动容,正是这样的民间文化,为我们的文化史增添了凝练多彩的篇章。走在巴王寨,历史的厚重感迎面而来,那些传说与事件仿佛重新活现。</p> <p class="ql-block">巴王寨是一座用巨石和原木垒成的城堡,坐落于长江南岸的半山腰。这里曾是巴族人民的重要聚居地,依靠盐、茶、山货等资源对外通商,一度繁荣强盛。</p> <p class="ql-block">巴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寨内有许多古朴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感受到古代巴人的生活氛围和高超的劳动技艺。</p> <p class="ql-block">茶盐古道上,唱腔让人不识音高、不辨调式、无法记谱的三音歌,令游客驻足流连。唱词清雅恬淡、曲风婉转优雅的南曲,更是引人入胜。在悠悠古道,聆听打铜声迸发出岁月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巴王寨拥有长江峡江号子、宜昌丝竹、南曲、三音歌(兴山民歌)、薅草锣鼓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另外还有皮影戏、三棒鼓、夷陵版画、夷陵楠管、地花鼓、兴山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非遗项目与巴王寨巧妙结合,三峡人家规划出了三音坊、南曲馆、版画馆、皮影馆、蜡染馆、铜匠铺、女书苑等非遗展览展示场馆,以及融入山水之间的峡江号子、薅草锣鼓等非遗表演项目。</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在在这里得到完美展示,恰到好处地融入自然美景,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贯穿式、近距离、赏心悦目的体验,也满足了游客在旅游消费层次上对文化内容的需求和探知。</p> <p class="ql-block">宜昌古称夷陵,夷陵版画因此得名。在巴王宫的茶盐古道上,在夷陵版画馆前,摆放着雕好的乡村版画。</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都勾勒出一处静谧闲适的乡村场景,生动展现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民间艺人的祈吉祝福。</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巴人昔日的生活场景,巴王寨不仅精心筹备了展现巴人历史的民俗风情表演,还特别在寨内布置了众多石碾、风车、太极图以及纺织和农耕用具,甚至包括刀枪等兵器。</p> <p class="ql-block">辫子姐和背篓哥是抖音中的网络红人,也是三峡人家景区展现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常通过山歌对唱形式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非遗价值。</p> <p class="ql-block">他们既要参加三峡人家舞台表演,还要回到店里给游客演唱山歌。二人以‌长阳山歌‌为主要形式,这种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栀角腔"为特色,歌词诙谐、旋律高亢‌。</p> <p class="ql-block">回来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叫女书堂的地方,我们没注意,也没拍到。女书堂是一个供女性参观的神秘场所,展示的女书作品是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女书,这一源自方块汉字的独特文化现象,虽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却已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形态。经过专家研究,女书的形态独特,与汉字有渊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智慧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何为女书?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狭义来说,女书是流传在湖南江永潇水流域,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由女性创作、女性使用,在女性间流通。</p> <p class="ql-block">女书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发现最早的历史文本是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的雕母币,上面清晰地刻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的女书字样。</p> <p class="ql-block">女书的基本单字数量约为1000个,这些字体的外观特征为长菱形,呈现“多”字式体势,右上扬而左下抑,斜体线条流畅而修长,整体造型既秀丽又清癯。</p> <p class="ql-block">女书研究的困难在于,女书文本大都是纸质的,不易保存;女书的传统是“人去书亡”,女书多作为陪葬品殉葬或烧毁,因而留存下来的资料甚少。</p> <p class="ql-block">同时在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也鲜有关于女性生活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查看所有照片和视频,突然在这个地方的门口一侧发现了一块女书板书,难道这里就是女书堂吗?只有下次去再证实了。</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就是女书。</p> <p class="ql-block">巴族是中国古代活跃于西南地区的古老族群,主要分布于川东、鄂西及陕南一带,以白虎为文化图腾。巴族源于甘肃南部,夏末商初迁至湖北武落钟离山形成部落联盟。</p> <p class="ql-block">其族群中的两支,廪君蛮源于湖北清江流域,尊白虎为祖先,板楯蛮活动于嘉陵江流域,以射白虎为俗,两者共同构成巴文化核心。</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参与武王伐纣,受封巴子国;春秋战国时期与楚、秦交战,势力渐缩至川东。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部分族群迁至鄂东、湘西,与当地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巴王寨广场上,表演在一阵激昂的鼓声中拉开帷幕。巴山舞、川江号子等节目,不仅展示了三峡地区的独特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人文。</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手持各种乐器,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矫健而有力,歌声悠扬粗狂,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那几位扮演猎人的演员,把巴族古老原始的韵味用舞蹈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原始苍茫的蛮荒时代。</p> <p class="ql-block">除了舞蹈,表演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节目。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讲述三峡人家生活故事的表演。演员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表演,将三峡人家的日常生活、劳作场景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在家中欢声笑语的声音。这种真实而质朴的情感,让游客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青山,近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这里的山水仿佛有灵性一般,与表演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p> <p class="ql-block">在远古时代,巴人为了躲避战火,他们选择了临江靠山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家园,一旦战火燃起,这里易守难攻,加之护卫有术,巴人总会取得胜利,这样的胜利,镌刻在青山绿水间。</p> <p class="ql-block">巴王宫、巴王寨是依照土家族原始山寨仿照的人造景点,是以展现古巴国历史文化脉络和民间生存智慧的主题园区。庞大的建筑群错落分布,除了石头建筑的寨子,还有当地特色民居“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吊楼有大有小,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p> <p class="ql-block">吊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山上人家屋子通常仅仅相距几个台阶,进入屋子,穿过一道门,又一架台阶把你引入另一处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样,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进得去,却难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地与自然抗争,执着地营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个性。而屋顶上的遮盖物,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盖泥瓦的,也有盖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说。</p> <p class="ql-block">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峡江人民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藤?满身疙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