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喝点小酒,辛苦又勤劳的老于睡得很香,一觉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早饭还是在牛二代饭庄吃的,包子、油条、小米粥,北方早餐必备一应俱全,真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江天广场位于虹桥东路2号,沱江北岸,靠近虹桥东路桥头,是凤凰古城地标之一,周边有餐馆、客栈、土特产商店,是感受古城繁华与临江观景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虹桥是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古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约14世纪),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凤凰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与凤凰古城核心景区仅3公里距离。</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中华凤凰文化为主题,包含凤凰台、凤凰纪文化馆、神凤殿等核心景点。神凤殿供奉依据《山海经》塑造的古凤神祇,并设有18根楠木图腾柱诠释凤凰的十八种神性,如集美、兆瑞、朝阳等。</p> <p class="ql-block">景区森林环绕,拥有千层翠色如画的山景,空气清新。登临凤凰台可俯瞰沱江、虹桥、万名塔等古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三王庙,又称三侯祠、天王庙,位于凤凰古城东南观景山麓,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同知付鼎主持扩建并改名,形成含正殿、戏台、厢房等结构的古建筑群,庙前有百级石阶连接东门井。</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供奉宋代杨业第八世孙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三兄弟,三人因镇压苗族起义获封侯爵后被朝廷毒杀。</p> <p class="ql-block">该庙于道光、咸丰年间多次修葺,1911年辛亥年间凤凰绅士田应昭等人在庙内戏台召开“复汉兴国”反清集会。现存“双龙抢宝”石雕、民国起义军标语及黎元洪“兴废周知”题词。</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到了凤凰古城,先认识凤凰。凤凰又作“凤皇”,亦称凤鸟、丹鸟、火鸟、鹍鸡、威凤等,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分雌雄,雄为“凤”,雌为“凰”,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山海经》记载,凤凰二鸟的形状像是普通的鸡,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斓的羽毛,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义”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据《镡津文集》:“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等记载可知,凤凰的祖先为应龙。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p> <p class="ql-block">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从龙凤艺术的角度来看,凤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与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可以说,华夏民族也是凤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据传凤凰死后会燃起大火,它会在浴火能重生,并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凤凰涅槃的故事。凤凰涅槃出自于郭沫若同名作品,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并无凤凰会浴火重生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不过在埃及,代表凤凰的古老原词是Fenice,原指埃及神话中的不死火鸟。相传这种生长于阿拉伯沙漠中的美丽孤独的鸟每500年自焚为烬,再从灰烬中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火凤凰的传说很早就从埃及传到了中国,在中国这个传说被演绎的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西门,又被称为阜城门,“阜”字寓意着堆金如山,象征着繁荣与财富。这个城门专为经商人士打造,是他们进出的要道。在五行中,西方属金,代表着正财方位。</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古城中曾屯兵的官府衙门就紧邻阜城门,这一布局不仅印证了“兵商之城”与“升官发财”的期许,更体现了官府对于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双重追求。</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门,便会看到一片宽敞的广场,名为“从文广场”。这个广场以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的名字命名,同时它又毗邻图书馆,因此得名从文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一座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精心设计的“凤凰铜塑”矗立于此。这座铜塑中的凤凰展翅高飞,不仅展现了黄老先生的卓越艺术成就,更蕴含着深刻的风水智慧。</p> <p class="ql-block">凤凰铜塑坐落于广场中央,其头部朝向西门,寓意着“坐地生财、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景,愿凤凰古城人才辈出,当地旅游经济持续繁荣兴旺。</p> <p class="ql-block">据传凤凰古城是凤凰栖息的地方,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 在历史上,相对中原来说,湖南是蛮荒之地;而相对湘北、湘中来说,湘西却是更加接近自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田君健故居和百年筸军文化展览馆在一处,位于凤凰古城东正街入口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凤凰古城典型的中西结合民居建筑。200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田君健(1907-1947),湖南凤凰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编第34师第1团中校团附、团长,128师参谋处长。1939年任暂编第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淞沪战争、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及长衡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11月任整编第77师师长。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阵亡,1948年1月被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有很多以省份简称而命名的军队,比如说湘军、川军,而以一个小县城的简称而命名的军队,最著名的就是凤凰的筸(gān)军了。凤凰古称镇筸,从这里走出的军队,便被人们称作筸军。在中国近代史上,他们是湘军最精锐的一支部队。</p> <p class="ql-block">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甲午牛庄血战……在每一次抗击外侮的战役中都有他们奋勇杀敌的身影,也因此赢得了“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的美名。筸军的代表人物田兴恕,他所带领的敢死队,深受左宗棠和曾国藩的赏识,先后被赞为“虎威营”、“虎威常胜军”。</p> <p class="ql-block">田兴恕(1836年-1877年),字忠普,苗族,湖南凤凰人,清朝贵州提督。16岁为镇筸镇标兵。1852年,到长沙,抗击太平军,充哨官。1856年,跟随萧启江援江西,升副将,任虎威营协领。1858年,参与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升青州镇总兵。次年奉命回援湖南,堵击太平军石达开部,署贵州提督,督办贵州军务。1860年,石达开部由广西进入贵州,实授贵州提督,任钦差大臣,次年兼署贵州巡抚,一面进攻太平军,一面镇压苗民起义。</p> <p class="ql-block">后因恃功而骄,横征苛索,屡被论劾,被免去巡抚和钦差大臣职务,留任提督,专任军事。时法国主教胡溥理在贵阳勾引奸人,欺压百姓,激起公愤,田兴恕主张随时驱逐。1862年,开州知府杀死法国传教士文乃尔,田兴恕被革职查办。1865年,论罪遣戍新疆。他行至甘肃时,经左宗棠奏留秦州防营效力,1873年释放归湘。1877年,病卒。</p> <p class="ql-block">其子田应诏(1876-1931/1932,字凤丹,少时不好读书,至20馀岁,入湖南陆军将弁学堂学习。1904年3月,赴日留学,后参加同盟会。1913年,返回湖南,任镇筸镇台兼湘西镇守使。田应诏掌握了湘西军政大权,初时尚能革新图治,但由于缺乏精密计划,并且主要是从巩固个人权位和凭个人兴趣出发,不久都告废弛。同年七月,“二次革命”发生,他致电北京,表示拥护“中央”。受委为湘西镇守使。</p> <p class="ql-block">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封田应诏为一等轻车都尉。田应诏未接受册封。2月,护国黔军进入湘西,袁令北洋第六师阻击。田应诏决定暂守中立,坐观虎斗。后北洋军败退。同年5月23日,田应诏在凤凰宣布独立。1917年,护法运动发生,田应诏奉命从湘西出兵响应,并晋升为中将。后段祺瑞下令免去其职务。</p> <p class="ql-block">田应诏退守沅陵,与张学济共组军民两政会议处,田自任军政长。并同滇黔合作,组织靖国联军,自为第一路司令。其余五位司令也驻兵沅陵,从此,“湘西六司令”各划地设防,拥兵自雄,连年混战不休。在此期间,田应诏染上吸食鸦片烟毒的恶习,精神颓废。1928年,回凤凰闲居。1931年1月28日病故。</p> <p class="ql-block">田应诏生有一子,名田景祥,1917年生于凤凰县城,小时随父旅居长沙、上海。1941年6月,去美国受训,接受初、中、高三级飞行训练。1943年3月完成学业,获空军少尉军衔。回国抗日,在桂林编入14航空队中美混合联队28中队,为陈纳德将军“飞虎队”队员。</p> <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9日,随队驻防恩施,在鄂西对日空战时,首次击毁敌机一架,自己也中弹负伤,到成都治疗。后随队驻防桂林、零陵、芷江、安康等地,参加轰炸日军机场、军列、军舰,迎击日轰炸机等战斗33次,共击毁敌机5架,获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后为空军司令)颁发的三星星序奖章,又获美国政府授的航空奖章。</p> <p class="ql-block">1949年去台湾,曾任空军上校、飞行大队长等职,后定居美国,成为“飞虎队”至今健在的飞行员之一。按国民党军队军阶,空军不设大校、将军,空军比陆军军衔高一至两级,所以田景祥的军阶应相当于陆军少将。另外,还有前面介绍的其堂兄田君健,也叫田景健,被追授陆军中将。至此,田家人才辈出,出了三代将军,称之将军世家毫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凤凰。沱江悠悠,古城静卧,朱镕基挥笔写下“凤凰城”三字,并作出指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的门路”。</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故居,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街十号。清同治五年(1866年),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兴建中营街老宅本,为沈从文故居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此。1988年沈从文去世,凤凰县人民政府购回并重新整修沈从文故居。2006年5月25日,沈从文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 (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字崇文,苗族,凤凰人,文学家、文物学家。民国十三年(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后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历史文物研究,著述70余种近300万字,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西散文记》等,作品被多种语言翻译出版。晚年所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获得很高评价。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收门票,没有进去参观,听另一组的导游介绍一下。沈从文故居为穿斗式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房屋居落分前后两栋,坐东朝西,中为过亭,正室三间,左右为书房。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岩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前屋三间,共十余间。</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故居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沈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的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故居虽然没有雕龙画凤,但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p> <p class="ql-block">沈家故居的对面,是贵州提督张文德的府宅。张文德(?—1881),湖南凤凰厅人,幼育於文氏,从姓文,名龙德。入行伍,隶镇筸营。这是整个凤凰城最大最好的提督府,张提督死后,还在贵阳建有专祠,是凤凰城待遇最好的提督了。</p> <p class="ql-block">但是现在,张府除了残垣断壁再无其他,这一切全拜他的孙子张太少所赐,这个张大少每天要做的就是把他爷爷的家业尽快败掉。大少从小到大什么都不会做也不肯做,连袜子都不会穿。他出门上街从来不带伞,遇到下雨,只要有人叫他走快点别淋湿了,张大少必然要回敬一句“宁可湿衣,不可乱步”,这句话已成为他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张大少败光家业后,成了乞丐,最后冷死在路边。爷爷留下个让人仰慕的创业神话,孙子留下部令人叹息的败家演义,这轮回未免来得也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空心墙。</p> <p class="ql-block">看落款应该叫边街上。凤凰古城南边街是民族服饰及特色小店比较集中的地方,没有东正街和酒吧街的繁华与喧闹,小巷子十分的安静,遍布很多文艺小店,如果喜欢文艺小资和民族服装的话,这里绝对是不能错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羽衣甘蓝,又名叶牡丹、牡丹菜、海甘蓝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属野甘蓝的一个园艺变种,叶片颜色鲜艳多样,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p> <p class="ql-block">凤凰姜糖是湖南凤凰古城传统特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由镇竿贾氏和刘氏家族创制,传承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该产品以生姜、红糖为原料,经熬煮、拉制等工序制成三角状糖块,口感酥脆且甜辣适中,现制现卖的拉糖表演成为当地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凤凰老街,你会看到现场拉制姜糖的场面,姜糖师傅会极其夸张地将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拉长、绕圈、再拉长,如此这般地反复拉扯,现场表演成分大过买卖,然后出售还带着温热的姜糖。</p> <p class="ql-block">其制作工艺注重火候与原料配比,成品以无膨松剂、色泽光亮为佳。姜糖含姜辣素及6-姜醇等成分,传统中医用以散寒促消化,现代研究显示其对缓解关节炎疼痛与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潜在作用。该特产于2020年作为湘西州优质农特产品代表参与电商直播活动,进一步拓展传播场景。</p> <p class="ql-block">陈渠珍,1882年9月22日—1952年2月8日,字玉鍪,男,原籍麻阳县隆家堡,长期居住凤凰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渠珍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后任湖南新军第49标队官。次年任四川新军第65标队官。</p> <p class="ql-block">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清朝中央政府派遣援藏军平定局势。那一年,年仅27岁的陈渠珍作为湘军的一员,踏上了进藏的征途。在西藏,陈渠珍遇到了生死相依、万里相随的藏族女孩西原,他们喜结连理,后又坚持跟随陈渠珍出藏,却不幸患天花病逝西安,他最后是借钱才将西原安葬在西安城外雁塔寺。九年以后,陈渠珍把西原的墓地迁葬到了湘西凤凰。</p> <p class="ql-block">1909年至1945年的30余年间,陈历任进藏抗英部队营管带、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属下中校参谋、护法第一路军参谋长、湘西巡防军统领、湘西屯边使、第十独立师师长、沅陵行署主任、新六军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和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返回凤凰。</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宋希濂和程潜任命陈为“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及沅陵行署主任。同年8月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中共湖南省委派员劝说陈弃暗投明,10月中旬,陈率部起义。1950年,陈受命为湖南省政府委员,6月,被邀请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会议第二次扩大会议及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p> <p class="ql-block">1952年2月,陈渠珍病重,喉癌已经夺去了他的声音,他只能用笔在纸上写下最后的嘱托,尽管笔迹歪歪扭扭,却依然清晰可辨:“将我与西原合葬”。几天后,陈渠珍在家人的守护下安然离世,享年71岁。家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暂时安置在长沙,等待合适的时机将他迁回湘西凤凰与西原合葬,可惜这个愿望在当时没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凤凰古城一片繁华,游客络绎不绝。陈渠珍的后人终于决定将他的骨灰迁回凤凰。迁灵仪式在南华山脚下的墓地举行,陈家的子孙和当地的居民都聚集在这里。当骨灰盒被缓缓放入墓坑时,突然两只蝴蝶从墓坑中飞出,一只浅黄色,一只黑色。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绕着墓地盘旋了几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久远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陈渠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经历了战乱、背井离乡的艰苦岁月,也品尝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他和西原的爱情故事,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多少次再娶,他的心始终无法割舍那位19岁便离世的藏族女孩。</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西藏林芝市鲁朗林海景区</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原故里陈渠珍与西原雕像</h5> <p class="ql-block">陈渠珍为纪念西原,给自己的五个女儿都取了带有“元”字的名字,这种深情与执着令人动容,更成为了凤凰古城的一段佳话,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苗药是发源于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苗族聚居地区的传统医药体系统称,其以天然植物药为主,诊疗方法包括薰蒸、刮痧、正骨推拿等外治法,强调“内病外治”与鲜药运用,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病因学说认为毒、亏、伤、积、菌、虫为主要致病因素,诊断采用六诊法,即望、嗅、问、号、听、摸。苗族医药历史可溯至母系氏族社会,秦汉时期里耶秦简记载的医方简早于《五十二病方》,清代苗医有外伤处理记载。</p> <p class="ql-block">凤凰文庙是清代建造的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2006年5月31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格局完整反映了清代官式文庙的建筑特征,是研究湘西地区儒学发展史的重要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清同治八年(1869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熊希龄诞生在这里。2000年10月1日,熊希龄故居修复后对外开放。2023年4月11日,湖南省文物局同意实施熊希龄故居保护修缮工程。</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故居为旧式四合院,正屋一明两暗,两间偏厦,一间厢房,中间一个红石板铺就的院坪。正门两边,有一副对联,正屋的屋檐下方悬挂着“熊希龄故居” 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所书。</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1870年7月23~1937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实业救国创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民国二年(1913年),熊希龄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熊希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民国九年(1920年),熊希龄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p> <p class="ql-block">北门,被誉为璧辉门,不仅是凤凰古城的一道重要门户,更承载着一段深邃的历史。它见证了古城官兵出征镇压苗民的辉煌战果,那场胜利后,他们将苗人的头颅悬挂在城楼上,以此震慑四方。</p> <p class="ql-block">而这座城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门外的“月城”设计,这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蕴含着深远的风水意义。北门城楼依傍山峦,紧邻沱江,本已得天独厚,然而门前百米内的山峦却构成了“开门见山”的格局,稍显不足。</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持城门的威严,同时又不失其风水优势,设计师巧妙地引入了“月城”的概念。月城的门侧对着沱江上游,寓意着“流水生财”,源源不断的河水如同滚滚财源般涌入城中,使得这个风水解局达到了完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湘西三邪是指中国湘西地区三种独特的神秘民俗现象,分别为赶尸、放蛊和落花洞女。</p> <p class="ql-block">赶尸是苗族传统巫文化的一部分,指通过秘术驱动客死他乡的亡者尸体返回故土安葬的习俗。其起源与苗族祖先蚩尤的传说相关,盛行于清代至民国时期,活动范围集中在沅江流域的崎岖山区。赶尸人通常在夜间行动,通过摇铃、符咒等方式引导尸体前行,被称为“白巫术”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蛊术是湘西苗族女子传承的巫术,通过饲养毒虫,如蜈蚣、蝎子等,并施咒炼制蛊毒,用以操控他人或保护自身。传说中,蛊毒既可致病致死,也可用于情感控制,如“情蛊”。养蛊需以经血喂养毒虫,并与蛊虫命运绑定,否则可能遭反噬。</p> <p class="ql-block">落花洞女,指未婚女子被“洞神”选中后离奇死亡的传说。民间认为,少女若在洞穴附近表现异常,如长时间凝视洞穴、突然不吃不喝,即被视为与洞神“成婚”,家人需为其举办婚礼而非葬礼。此现象多发生在16-25岁女性中,被认为是对自然神灵的献祭。</p> <p class="ql-block">赶尸有“三赶三不赶”的禁忌,如战死者可赶,病亡者不可赶。落花洞女的“解咒”仪式需巫师与洞神交涉,蛊术则因现代医学发展而濒临失传。如今,赶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少数传承人留存。</p> <p class="ql-block">湘西三邪根植于当地苗族、土家族的山地文化与巫傩信仰,兼具原始宗教特质和伦理寄托。赶尸体现“落叶归根”的执念,解决了交通不便时代的遗体运输难题;蛊术曾作为女性维护家庭地位的手段;落花洞女则隐喻人与自然的灵性联结。随着科学普及,这些习俗逐渐褪去迷信色彩,成为湘西旅游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并衍生出大量文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正对北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该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红砂块石岩墩横向排列,墩间距5米,上铺木板并以铁链固定于河岸铁桩,形成独特的行人过江通道。</p> <p class="ql-block">沱江上的跳岩古朴有趣,不仅有潮涨潮落的情趣,而且时常有苗家姑娘背着山货飘逸行走的风景。桥岸那一溜清光岩石铺就的码头,整天不绝的棒槌声,嘻嘻哈哈的喧闹声,汇成了女人们世袭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作为旧时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跳岩历经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及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名家曾由此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现存跳岩仍为两岸交通要道,并与现代修建的梅花桩桥共同构成景观对比,成为凤凰古城最具人气的拍摄点之一。在我们离开7日后,也就是2024年1月19日,为期40余天的凤凰古城沱江清淤疏浚工程完工。</p> <p class="ql-block">沱江是凤凰古城的灵魂所在。清晨时分,薄雾如纱笼罩江面,远处的吊脚楼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古城最打动人心的是它鲜活的烟火气息。清晨,当地居民在江边浣洗衣物;午后,老人们坐在门前晒太阳、话家常;傍晚,孩子们在巷弄间嬉戏打闹。</p> <p class="ql-block">这种质朴的生活场景让凤凰古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生活空间。与其他过度商业化的古镇不同,凤凰完美地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气息,让游客能够真切感受到湘西人民的热情与淳朴。</p> <p class="ql-block">离开凤凰时,我的行囊里装满了收获,心中则装满了对这座古城的眷恋。它教会了我放慢脚步,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凤凰古城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品读都会有新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想寻找一处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不妨来这里,让沱江的水声洗去尘世的喧嚣,在古老的石板路上邂逅最真实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结束凤凰古城行程步行停车场。路上老于收到了店家转过来的停车场停车费,对凤凰古城的好感再增几分,下次再来要看古城东区,那里还有好多亮点。</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里的猫和狗,报团取暖,一看就是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行进在龙吉高速,吉首市至龙山县。吉首市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自治州首府城市,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随便说一句,那个说“难忘恩师”的阿朵老家是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过古丈县,进入永顺县,皆属湘西州。古丈县因治城设古丈坪(今属古阳镇)而得名,境内有世界地质遗址古丈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国家级森林公园坐龙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栖凤湖,有鬼溪秘境、墨戎苗寨、夯吾苗寨、老司岩古民居、岩排溪古村落等。</p> <p class="ql-block">永顺县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及历史上土家王朝——老司城的所在地,人口绝大部分是土家族后裔,有着其独特的“巴人文化”。老司城遗址是研究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库,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境内的芙蓉镇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是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 ,原名王村,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溪州土家族土司王朝的起始都王府,承载了土家族土司王朝818年辉煌历史源头的古镇,因瀑布穿镇而过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景区内有一水、两街、三瀑、四庙、五聚、六潭、七星、八景、九泉、十美、十一名、十二号,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中国最美的江边小镇。</p> <p class="ql-block">电影《芙蓉镇》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谢晋执导,阿城、谢晋编剧,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湘西芙蓉镇上勤劳美丽的少妇胡玉音同丈夫黎桂桂摆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由此与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结仇。“四清”运动中,李国香任工作组长,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刚盖的新屋被查封,曾帮助过他们的粮站主任谷燕山、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均受牵连而遭审查,二流子王秋赫则成了运动的“积极”人物。“文革”开始后,王秋赫当上了支部书记,胡玉音每天和右派分子秦书田扫大街,秦书田给她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两人逐渐产生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赫批准他们结婚,不料因此大祸临头,秦书田被判十年徒刑,胡玉音忍辱求生,分娩时多亏谷燕山将她送往医院,才救了母子性命。动乱年代结束后,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他们重新开办了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路上用紫山药充饥,午饭还不知道在哪里吃。马上从湖南湘西龙山县进入湖北恩施来凤县。龙山县是秦简文化的核心区、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区,特别是3.7万余枚秦简的出土,被誉为“21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九九乘法表”简牍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要早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来凤县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中国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也是鄂湘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门。政府驻地县城翔凤镇。</p> <p class="ql-block">龙山县与来凤县,一个像龙一个像凤,同处武陵山脉腹地,属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地区。两县县城直线距离仅4公里,县城核心区域通过酉水河相连,形成了独特的“一河两岸”格局。</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两县长期开展协作,近年来在长沙、武汉对口帮扶下,共同推进同城化发展,龙山的岳麓大道与来凤的武汉大道通过湘鄂情大桥实现对接,形成了实质上的“一城两县”格局。</p> <p class="ql-block">听着老于的《打金枝》和最自述过贡水河大桥。贡水河大桥工程名“忠建河大桥”,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境内过河通道,位于忠建河(又名牛草河、勇洞河)之上,是安(康)来(凤)高速G6911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过恩施市,到达野三关服务区吃午饭,也是晚饭,猪肉芸豆拌米饭。野三关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地处巴东县东南部,因设于县西南350里的野三关巡检司署移迁至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野三关镇为北宋名相寇准遗迹。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81年),年方二十岁的寇准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寇准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民徭税,一方面体察民情,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给农民传播引进先进的生产知识,深得人心。</p> <p class="ql-block">为劝民农事,寇准还写下《劝农歌》:“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并到县西南深山老林劝土人弃猎务农、教百姓唱的劝农歌,传授中原先进农耕技术,使巴东人民改变了落后过上了不愁吃穿的舒心日子。人们感恩不尽,尊称寇准为“寇巴东”,在寇准劝农的野三关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劝农亭”,以此纪念寇准。</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继续上路,想赶到一个离山峡人家更近的地方。这次老于是唱着《杜十娘》过的宜昌长江大桥,7年前过桥还要安检,现在一路畅通。最后,落脚在宜昌大桥服务区,边上就是长江,夜里出去转转啥也没看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