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师生共写随笔(第十八期)

立德立行 至善至美

《买椟还珠》 三年级  付玺 <p class="ql-block">  在我阅读《买椟还珠》这个故事时,我深深被故事中的主角所吸引。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因为一件精美的木盒,而将珍珠退还给卖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年轻人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个精美的木盒,他被木盒的美丽所吸引,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它。但是当他打开木盒,发现里面只是一颗普通的珍珠时,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他决定将珍珠退还给卖家,只留下那个美丽的木盒。</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感震撼。这个年轻人的行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只看重外表,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这个年轻人因为被木盒的美丽所吸引,而忽略了珍珠的价值,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我曾经在学习上只追求分数,而忽视了知识的真正价值。我只看到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重表面的东西。总的来说,读《买椟还珠》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事物的本质比外表更重要。我会将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不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真正理解事物的价值。</p> 《滥竽充数》  三年级   张晨宇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滥竽充数》讲述的是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他没有真正的音乐才能,却混入了一个音乐团中。每天他只是装模作样地吹奏,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这个故事通过南郭先生的经</p><p class="ql-block">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能力,只是假装有能力,那么最后只会被别人看穿,甚至被别人嘲笑。</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我想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一些行为。有时候,我会在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问题,而不是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是直接抄别人的答案。这就像是南郭先生在音乐团中,只是装模作样地吹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音乐才能。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真正去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假装有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南郭先生”。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非常好,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能力。比如,有些人在考试中,可能只是靠临时抱佛脚,而没有真正地学习,这样他们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只是假装有能力,而应该真正去学习,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地有所成就。</p> 《郑人买履》 读后感 三年级 刘斯庸 <p class="ql-block">  读完《郑人买履》,我深受启发。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的故事。他先去试了一双鞋,觉得很合适,但是离开店后却发现自己忘记了鞋子的尺码。于是他又回到店里,结果发现那双鞋已经被别人买走了。他感到非常遗憾,但最终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然后后悔莫及。正如郑国人一样,他因为没有仔细检查鞋子的尺码,而错过了购买那双合适的鞋子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意识到,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应该仔细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后悔。此外,这个故事还让我想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提前预习、复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就像郑国人没有提前检查鞋子的尺码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预习和复习,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郑人买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后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好的成绩。</p> 《读爱心与教育》                                                  ——于细微处见真章                                      语文组   刘小丽 <p class="ql-block">  合上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教室里孩子们的笑脸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渐渐重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本书不仅是一面映照教育初心的镜子,更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让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细腻入微的关怀。他用写“成长日记”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点滴变化,在生日时送上手写贺卡,甚至为犯错的孩子保守秘密。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温度,往往藏在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里。记得班上的小宇性格孤僻,总躲在角落默默画画。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每天抽出十分钟陪他聊画里的故事,为他举办个人“画展”。渐渐地,他眼里有了光彩,开始主动和同学们分享创作灵感。原来,爱心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俯下身倾听的耐心,是发现闪光点的敏锐。 </p><p class="ql-block"> 书中“转化后进生”的章节更让我深受启发。李老师没有用简单的批评惩罚对待调皮学生,而是通过书信沟通、集体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这让我反思自己对班上“小捣蛋”浩浩的教育方式。过去我总盯着他上课插话、作业拖拉的问题,却忽略了他超强的动手能力。改变策略后,我让他担任科学课代表,负责实验器材管理。当他举着亲手组装的显微镜,兴奋地向同学讲解原理时,我看到了教育最美的模样——用爱唤醒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句话在阅读中不断回响。小学阶段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期,比起知识的传授,我们更应该成为点亮心灯的人。就像李老师所说:“把教育当作一首诗来写”,用真诚、智慧和耐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善良与希望的种子。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愿继续带着这份感悟,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个瞬间,践行“爱心教育”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