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欣赏

周竹虚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历史与艺术综合博物馆,全球最大单体博物馆之一。收藏超140万件文物,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标准:</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年代久远 重要历史事件关联 历史传承);</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 (工艺精湛 艺术风格独特 美学价值高);</p><p class="ql-block">科学价值(体现科技水平 科研独特作用);</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文化象征意义 民族精神载体 文化交流见证);</p><p class="ql-block">稀有性与完整性(存世数量稀少 独特孤品 保存完整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博的镇馆之宝主要集中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馆中。</p> <p class="ql-block">1.“九龙九凤冠”</p><p class="ql-block">为明孝端皇后凤冠,1957 年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通高 48.5 厘米,重 2320 克,饰九龙九凤,嵌宝石珍珠,工艺精湛,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p class="ql-block">穿越400余年,凤冠在光影中折射匠人追求与古人艺术诠释。传承着古代匠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2.人面鱼纹彩陶盆</p><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彩陶盆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典型器物,1955年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细泥红陶制,内壁绘人面鱼纹,或与图腾崇拜等有关,是珍贵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艺术杰作,它已然放射出耀目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3. 红山玉龙</p><p class="ql-block">有“中华第一龙”美誉。1971 年发现于翁牛特旗。其造型独特如 C 字,工艺精湛,或为祭祀礼器,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对研究龙起源和原始宗教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4. 陶鹰鼎</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文物,1957 年出土于陕西华县,属仰韶文化。泥质黑陶制成,造型为伫足雄鹰,鼎口与鹰背巧妙融合,是原始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5. 四羊方尊</p><p class="ql-block">商晚期文物,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边长为 52.4 厘米,高 58.3 厘米,重量 34.5 千克,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 4 个卷角羊头,被史学界称为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p> <p class="ql-block">6. 后毌戊鼎</p><p class="ql-block">商后期铸品,1939 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重 832.84 千克,是古代最重青铜器,工艺精湛,彰显商代青铜文化高度发达 。后母戊鼎的鼎耳以兽面纹为核心,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秩序与权力结构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7. 金缕玉衣</p><p class="ql-block">1973 年出土于河北定州汉墓,为西汉中山怀王刘修殓服。由 1203 片玉片以 2567 克金丝编缀,是汉代 “事死如生” 观念的极致体现,金缕玉衣的制作工艺代表了汉代玉器加工的巅峰水准。</p> <p class="ql-block">8.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p><p class="ql-block">盛唐时期的三彩釉陶器。1957 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 。骆驼头高 58.4 厘米,首尾长 43.4 厘米,舞俑高 25.1 厘米。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繁荣,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对人物、动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展现了唐代陶俑艺术的巅峰成就。</p> <p class="ql-block">9. 虢季子白盘</p><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盘形长 137.2 厘米,宽 86.5 厘米,高 39.5 厘米,重 215.3 千克。</p><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与散氏盘和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稀世瑰宝 。</p> <p class="ql-block">10. 利簋 </p><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器(约公元前 1046 年)。1976 年出土于陕西临潼零口公社西段村。利簋是商周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是目前已知最早记载 “武王伐纣” 史实的实物,因铭文内容与历史事件直接对应,被誉为 “武王征商的实物见证” 和 “青铜史书”。 利簋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11. 戚继光军刀</p><p class="ql-block">也称 “万历十年(1582 年)登州戚氏军刀”。 刀长:89 厘米。刀柄长:16 厘米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貌、军事制度、冶铁技术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12. 诅盟场面铜贮贝器 </p><p class="ql-block">西汉青铜器。1955-1960 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p><p class="ql-block">诅盟场面铜贮贝器是滇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盖上铸有 127 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 195 件国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它比欧洲类似题材雕塑早约 1500 年,改写了世界艺术史对叙事性雕塑发展脉络的认知,堪称 “青铜铸造的无字史书”。</p> <p class="ql-block">13. 滇王金印 </p><p class="ql-block">1956 年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今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 6 号墓。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14. 舞蹈纹彩陶盆</p><p class="ql-block">舞蹈纹彩陶盆首次发现于1973年秋,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成为马家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活场景与艺术成就。作为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无论是在考古学、美学还是社会学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舞蹈纹彩陶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并于2013年8月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15. 击鼓说唱俑</p><p class="ql-block">击鼓说唱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是东汉晚期墓葬中的陪葬品,采用泥质灰陶制成,是汉代四川陶塑艺术的代表,属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汉代第一俑。</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能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无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国博的镇馆之宝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它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国博的镇馆之宝不仅是过去历史的见证,也为我们展望未来提供了启示。相信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必将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