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 《天蟾逸夫舞台》云南中路一边,隐藏着一幢我党1928~193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当年是云南路447号,现在是云南中路171~173号。以往常在这里走,我家住在广西北路,与此相隔一条马路,记得动迁之前是一家理发店,因为每个月我都会推着轮椅陪爸爸来理发,每每看到那块镶嵌在砖墙上、不启眼的铜板,知道这里曾是我党初期,领导全国革命的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开始动迁,理发店也搬走了。直到2020年10月1日起试运行,我看到一条新闻,上海黄浦区报童小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史迹和陈列展品。等我去参观时又闭馆修整,直至2021年5月13日恢复开放,今年清明节假日又专门去参观,缅怀英烈,追忆先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信仰教育。</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白色恐怖下,我党被迫转入地下。1928年春。受周恩来委派,在上海担任党中央会计的熊瑾玎,以湖南纱布商人的身份租下了云南路447号,《生黎医院》楼上三间房,为掩人耳目,挂出了《福兴商号》的招牌,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为了工作安全,人员出入均以商人打扮,还特选调了一位女同志朱端绥,充当《福兴商号》的"老板娘",承担机关内部事务和抄写、传送中央文件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熊瑾玎、朱端绥本是师生关系,由于革命的志向走到了一起,尽管上海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仍坚持战斗在敌人心脏。他们在周恩来撮合下,1928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周恩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天下亲人团圆赏月光,你们结婚吧。我做月老,好不好?”花好月圆的中秋节的晚上,熊瑾玎、朱端绥在福州路上【陶乐春饭店】举行了婚礼,成为一对真正的革命伉俪。</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熊瑾玎担任全国红十会总会副会长,1973年1月24日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朱端绥担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1994年1月24日安详离世。</p><p class="ql-block"> 两老相隔整整21年,却同时选择了1月24日驾鹤仙去,是天意!更是恩爱!</p><p class="ql-block">可谓:传奇良缘瑞瑾赋,</p><p class="ql-block"> 志同道合革命路。</p><p class="ql-block"> 出生入死跟着党,</p><p class="ql-block"> 高风亮节丰碑铸。</p> <p class="ql-block"> 这层只有214.14平方米房间,紧紧地靠在熙熙攘攘的《天蟾舞台》,隐藏在《生黎医院》的楼上,人员进出方便,而且背后还有楼梯可通行到后面一条弄堂,确实是"闹中取静、险中求稳"的好地方。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里办公,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加强情报收集和政治保卫工作,确立政治建军和指导根据地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六届二中、三中全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讨论,发出上百份文件,指导全国革命的开展。</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在"六大"后担任中央秘书长,常来这里工作,并且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交战。</p><p class="ql-block"> 据邓小平回忆当年情景时,感慨地说,有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15日上午,邓小平与罗亦农接头,两人刚谈完工作,邓小平刚走出房屋的后门,租界巡捕就从前门闯入,这时门外一名扮成鞋匠的中央特科人员立即发出警示,邓小平快步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中央特科得知租界巡捕发现了周恩来的寓所,通知相关人员紧急撤离,但是同住的邓小平因外出办事无法通知,当邓小平返回住所时,刚敲门想进去,屋内租界巡捕中的中央特科内线,故意答应了一声,邓小平一听声音不对,转身就走。</p><p class="ql-block"> 这一高度机密的中央政治局领导机构,在白色恐怖下极为险恶的环境中坚持三年之久,直到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经钱壮飞十万火急密报,周恩来果断措施,并且指示中央秘书黄文容及时通知熊瑾玎、朱端绥夫妇转移,夫妻俩迅速将中央文件整理转移到安全处,《福兴商号》才结束了中央政治局机关的秘密使命。</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张桌子,当年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小平坐在这里做记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漫步走在黄浦区街头,从"一大"到"四大",除"三大"在广州召开外,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完整过程。既有革命高潮时的风起云涌,也有革命低谷时的困难险阻,既有领袖们的高瞻远瞩、足智多谋,也有先辈们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归址】这样的红色基因,延续着黄浦区这片热土上,时时向我们警示:</p><p class="ql-block">革命风云未远去,不负韶华行且知。</p><p class="ql-block">星火燎原照征程,复兴路上凌云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