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逐梦深蓝:现代诗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2025-121,随笔)</p><p class="ql-block">在华夏文明的悠悠长河中,诗歌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历经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光芒。从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的巅峰,再到现代诗的蓬勃兴起,诗始终是人们表达内心世界、记录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然而,当我们回首诗歌的漫漫征途,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对海洋生活的描绘犹如沧海一粟,少之又少。即便偶有涉及,也大多局限于海岸的旖旎风光或浅海的波澜不惊,真正深入海洋腹地、展现深海壮丽画卷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诗人与海洋生活的疏离。自古以来,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导,陆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海洋对于多数人而言,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诗人的生活体验往往围绕着田园、山川、城镇展开,海洋生活的陌生使得他们在创作时缺乏足够的素材和切身体会,自然难以用灵动的笔触勾勒出海洋的深邃与磅礴。</p><p class="ql-block">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海洋强国的征程。海洋,不再是那片遥不可及的蔚蓝,而是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新舞台。巨轮在辽阔的大洋上破浪前行,承载着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希望;潜艇如黑色的幽灵,在深海中潜行,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科研人员驾驶着先进的探测设备,深入洋底,探索着未知的奥秘,为人类对深海的认知不断拓展边界。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的海洋生活正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走向深海。</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诗理应肩负起反映海洋生活的使命,成为连接大众与深海世界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诗人首先要走进海洋,亲身感受那片蓝色世界的魅力与挑战。踏上巨轮的甲板,在波涛汹涌中感受海风的呼啸,聆听海浪拍击船身的雄浑乐章;深入潜艇的舱室,体验在黑暗与寂静中潜行的紧张与刺激;跟随科研团队,下潜到洋底,目睹奇异的生物和壮丽的地质构造,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有深入海洋生活,诗人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捕捉到海洋的独特气息和精神内涵。</p><p class="ql-block">现代诗对海洋生活的呈现,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象描绘,更要深入挖掘海洋生活背后的情感与信念。在深海中生活,面临着恶劣的气候条件、孤独的环境和未知的风险,但海洋工作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坚守岗位,为国家和人类的事业默默奉献。诗人要用诗歌表达他们的坚韧与担当,展现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忠诚。通过诗歌,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深海生活的不易与伟大,激发大众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和探索欲望。</p><p class="ql-block">同时,现代诗也可以成为传播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诗歌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海洋问题,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海洋不仅是资源的宝库,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写深海现代诗,无疑是当今诗词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探索。它需要诗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创新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为海洋生活赋予新的诗意与内涵。在逐梦深蓝的征程中,现代诗如同一艘领航的船只,引领着我们驶向海洋文化的新彼岸。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深海现代诗涌现,为中国的诗歌宝库增添一抹绚丽的蓝色光辉,让海洋的精神在诗歌中得到永恒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