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中国人来讲,走到祖国的最西端,就是新疆的伊犁,喀什…。那里丰茂的草原,异域的风情让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 但如果你从新疆的霍尔果斯,试试再向西走6600公里,一直走到里海,走到黑海,走到亚细亚和欧罗巴握手的地方,就会发现在两海之间,崇山峻岭之中,还隐藏着一片神奇的山谷和土地,那里有高䇯的雪山,蓝色的大海,和大片的葡萄园。那就是被人称为“上帝后花园”、深藏不露的高加索。</p> <p class="ql-block"> 高加索是泛指横亘在里海和黑海之间,被大高加索山脉及小高加索山脉环抱中的一块土地。其中大高加索山以北地区称为北高加索,现在是俄罗斯的车臣共和国;而大高加索山以南地区,也称外高加索,如今是独立后的信奉伊斯兰教的<b>阿塞拜疆</b>、信奉东正教的<b>格鲁吉亚</b>、和信奉基督教的<b>亚美尼亚</b>。</p><p class="ql-block"> 在小高加索山脉以南,就是伊朗和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p> <p class="ql-block"> 对前苏联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来讲,位于她的最南端的高加索三国的领土加起来,也不过18.5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仅为1697万(其中阿塞拜疆人口为1000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沙皇俄国在十九世纪初的20多年里,从衰落的奧斯曼帝国(今日的土耳其)手中,夺取了对外高加索三国的控制权。以后几经反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巩固了其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 对于那个庞大的“帝国”而言,高加索绝非一块可有可无的土地,而是具有极大经济和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不仅是沙俄帝国以及前苏联向南发展的桥头堡,也是拱卫黑海出海口的重要据点。</span> </p><p class="ql-block">(前苏联地图的最下端部分就是外高加索地区)</p> <p class="ql-block">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外高加索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宗教信仰的复杂性,其民族构成的多样化,在周边大国的影响和争夺下,使其成为了地球上的一个极具爆炸性的热点和火药桶。</p><p class="ql-block"> 这几国彼此间的关系,尤如中国的战国时期,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充斥着历史纠结,爱恨情仇,让这里的人民迭经战乱,吃尽苦头。</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我们一行,准备用半个月时间,乘车遊走三国,一探它的究竟。首站,就是高加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富”</span>阿塞拜疆。</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经过4个半小时的飞行,来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时,迎接我们的,是明媚的阳光,蓝色的大海,和热情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 巴库毗邻里海,是个“富得流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里海名为“海”,其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比高加索三国的国土面积,足足大了一倍。</p> <p class="ql-block"> 在西伯利亚石油未被发现和开发之前,位于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巴库,就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建立的地方。它是前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经济血脉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现有的石油储量为40亿吨。在里海边上油井密布,天燃气从石縫里突突往外冒。使阿塞拜疆成为了高加索三国中最富裕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1941年,巴库油田的石油产量就约为2300万吨,这在激烈撕杀的苏德战场上,成了对石油资源极其短缺的纳粹德国一个巨大诱惑。</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阶段的1942年6月,希特勒发动了“蓝色行动”攻势。其目的,就是为夺取占苏联石油产量百分之九十的巴库油田。</p> <p class="ql-block"> 但是,维持从德国占领区到高加索700公里的供给线让德军不堪重负。因此,这场战役的后期演变为双方争夺斯大林格勒的战役。 </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六个半月的战斗中,苏德双方死伤愈200万人。最后以德军的失败告终。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人自公元四世纪始信奉基督教。以后被阿拉伯哈里发国入侵,公元七世纪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成为穆斯林国家。现在什叶派穆斯林约为800万人。</p> <p class="ql-block"> 其实,全世界的阿塞拜疆人有三千万,其中二千万以上居住在伊朗西北部,称为阿塞拜疆省。这是因为历史上阿塞拜疆长期归属波斯帝国,19世纪初被沙皇俄国占领了阿塞拜疆的北部,以后成为了苏俄外高加索共和国的一部分。而南部地区继续留在伊朗。</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伊朗宗教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其父就是阿塞拜疆族人。</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语言来源于突厥语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塞拜疆文</span>化是突厥、波斯、伊斯兰文化的融合体。</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塞拜疆人与土耳其人同为突厥后裔。</span> 现在的阿塞拜疆,更亲近信奉逊尼派穆斯林的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在与亚美尼亚争夺纳卡地区(前苏联在民族分治上埋下的禍根)的几次战争中得到土耳其的支持,仗着人多国强,尤其是土耳其援助的无人机,将亚美尼亚打得无还手之力,被迫将纳卡割让给阿国。</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国家不大,却有43个民族,其中91.6%以上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塞拜疆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元11世纪突厥人从中亚西迁到此。以后又遭到蒙古入侵。因此,阿塞拜疆人融合了中亚、西亚人的血统,造就了满世界的美女。</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前苏联时期,由于宗教长期受到压制,这里的女性穿着并不保守。且性格开朗,世俗味很浓。</p> <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的游客,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眼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丽、大方、活泼的女性群体,与封闭保守的穆斯林社会联系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高台公园里庆祝毕业的大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 巴库以前总统阿利耶夫命名的文化中心,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的标志性现代建筑。2007年启动建设并于2012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建筑通过流线型设计将博物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等功能区有机整合,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FRC)等创新材料实现自由曲面造型。</p> <p class="ql-block"> 其设计摆脱了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动态曲线和连续空间重塑城市文化地标,并获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大奖》。</p> <p class="ql-block">别具风格的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是一个信奉拜火教的国家。三座巨大的建筑构成了新地标的火焰塔。</p> <p class="ql-block"> 巴库老城,始建于12世纪。其中的希尔万沙宫殿和少女塔,2000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老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希尔万沙宫里的暇想。</p> <p class="ql-block"> 少女塔坐落在巴库老城中心,比邻里海海滨,是12世纪所建的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每层可容纳50余人。巳有9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人民,尤其是儿童,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让我们又惊又喜。</p> <p class="ql-block"> 他们不仅乐于和我们合影,很多人还会用中文说“你好”!</p> <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虽然是个穆斯林国家,但现存的清真寺并不多,且多数都是独立后重建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由于前苏联官方的无神论立场导致了列宁时期对宗教信仰活动采取了激进的镇压政策。其间大规摸关闭、拆毁清真寺、教堂,逮捕流放神职人员。直到卫国战争时期才有所缓和。</p> <p class="ql-block"> 但由于当地人民宗教信仰已经存在上千年,伊斯兰教在沙俄时期就根深蒂固,许多民众仍秘密保持信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沙马基的阿塞拜疆现存最大的Juma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43年。以后被毁,于2013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尽管阿塞拜疆的世俗化浓厚,但清真寺里仍有虔诚的信众前来礼拜。</p> <p class="ql-block"> 位于舍基的“汗王宫殿”,采用了最具特色的手工艺术,玻璃花窗装饰,和用瓷砖拼成的精美图案。促进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巴库高台公园纪念碑(又称沙希德纪念碑)建于1998年10月9日。为的是纪念1990年1月19日苏军镇压巴库抗议活动导致的137人死亡事件(“黑色一月”),以及后续在纳卡战争中牺牲的阿塞拜疆人。</p><p class="ql-block"> 该事件被视为阿塞拜疆国家独立的象征,纪念碑所在的公园也被称为“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二战英雄及近代冲突中的牺牲者。</p><p class="ql-block"> 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前苏联的民族分治政策和压制宗教信仰政策的失败,也反映了现在阿塞拜疆与俄罗斯两国间的冷淡关系。</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过:“前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前苏联帝国的轰然倒塌,使得曾经和睦相处的民族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曾经鸡犬相闻的邻省,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敌国。十五个原加盟共和国或因领土或因历史纠葛而兄弟阋墙大打出手,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p> <p class="ql-block">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高加索之旅让我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这场“苏东巨变”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前苏联自身僵化体制下诸多矛盾的总爆发。其中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的失误,造成各民族间离心离德难辞其疚。</p> <p class="ql-block"> 高加索三国之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团结是国之幸,民之福。</p><p class="ql-block">待续:《㚒缝求生高加索之格鲁吉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