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撒豆腐村

涤涤

<p class="ql-block">得撒豆腐村坐落在江苏句容茅山的北麓,初入村口,一座古朴的中式牌坊迎面而立,上书“得撒石磨豆腐村”几个大字。牌坊飞檐翘角,砖瓦古意盎然,石板铺就的地面两侧绿树成荫,让人还未深入,便已感受到一股宁静与质朴。我站在牌坊下,望着远处低矮的屋舍,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画中是岁月静好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蒸来香近红莲羹,砻去浆飞白练柔。自有清腴宜雅俗,不教渣滓稍分留。”这首诗道尽了豆腐的千般变化。得撒豆腐村的豆腐,不只是豆腐,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舌尖上的诗意。从豆子到豆腐,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匠心,每一种做法都藏着风味。豆腐可以是家常的,也可以是精致的,它可以是清淡的,也可以是浓烈的,正如人生百味,总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口。</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中,一块黑板立在街边,用彩色粉笔写着“今日推荐”,下面列着几道豆腐菜:翠竹豆腐、铁板毛豆腐、豆腐村咸鸭烧魔芋、美味豆花鱼、藕丸豆腐煲。每一道菜名都像一首小诗,唤起味蕾的期待。黑板左上角画着几枝花枝招展的图案,仿佛在为这些豆腐佳肴点缀上几分俏皮。</p> <p class="ql-block">村中还有一座豆腐村博物馆,门口立着一座木质牌坊,牌匾上写着“豆腐村博物馆”五个字,黑底金漆,古意盎然。牌坊前摆着一张木桌,桌上陈列着一些与豆腐制作有关的器物,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段关于豆腐的故事。青砖砌成的墙面上,斑驳的痕迹仿佛是岁月的笔触,为这座博物馆添了几分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座四合院,庭院中央立着一棵老树,枝叶繁茂,四周摆满了盆栽植物,红砖与木结构的建筑环绕四周,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随风轻摇,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我坐在院中,听风吹叶响,看灯笼摇曳,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小吃街上,各种豆腐小吃琳琅满目,豆浆、豆腐脑、煎豆腐、炸豆腐、烤豆腐、臭豆腐、豆腐饼、豆腐馄饨、豆腐披萨……应有尽有。一家店铺门口挂着“腐干百叶鸡豆腐香白干”的招牌,四个卡通陶罐点缀其下,色彩斑斓,引人驻足。木制门廊下,红灯笼高挂,古色古香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家豆腐餐厅,天花板上挂着竹编灯笼,墙上是竹编图案的装饰,深棕色的墙面与砖红色的地面相映成趣。一个拱形门洞后,有人正在忙碌地操作,旁边立着一块写着“老面馒头”的立牌,一位顾客正在排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与面香,让人感到一种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石磨旁,我看到了“手推磨体验 20元/人 空意请勿推动”的字样。石磨静静伫立,旁边是木制的架子和桌子,磨盘与磨头布满岁月的痕迹。我试着推了推,豆子在石缝间缓缓磨碎,豆浆缓缓流出,仿佛时光也在这一刻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村中一角,几台古老的石磨静静躺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磨上,斑驳陆离。旁边的陶罐也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豆腐制作的古老传统。我蹲下身,轻轻触摸石磨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年村里人用它磨豆、做豆腐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得撒,是“希来伯美丽”的意思。村中一块木桩上写着“得撒民宿”,红色的字在砖瓦建筑前格外醒目,绿意盎然的背景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的宁静。我走进民宿,木桌木椅、砖石地面,一切都那么质朴,却又那么温暖。</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条石板小巷,两侧是传统的砖瓦建筑,拱形门洞上方挂着红灯笼,地面上有积水,映出一片湿润的古意。我踩着石板路慢慢走着,仿佛走进了旧时光,耳边是风声,是树叶的沙沙声,是豆腐村独有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自然角落,粉红的花朵开得正盛,绿意盎然的背景中,几栋低矮的房屋静静伫立,电线杆立在一旁,仿佛是这片宁静中的一点现代气息。我站在花前,闻着淡淡的花香,感受着得撒豆腐村独有的自然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拱形门立在村中,砖石砌成的门框上铺着瓦片,透过圆形的门洞,可以看到后面的植物与建筑。门下有几级台阶,旁边是水体与垂柳,远处是红墙与绿树,仿佛一幅画,静静地铺展在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