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重大节日一萨嘎达瓦节

LlLy 宁

<p class="ql-block">转完冈仁波齐神山,赶上藏传佛教的重大节日一萨嘎达瓦节。</p><p class="ql-block">从而有幸参与了2025年长达六个小时的萨嘎达瓦节。</p> <p class="ql-block">2025.6.11日凌晨5点和朋友随着藏民的脚步,摸黑爬山再次赶往冈仁波齐的经幡广场。</p> <p class="ql-block">我来挂经幡、撒隆达,为我的家人与朋友祈福,请求神山保佑!</p><p class="ql-block">​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昨天刚刚转完山,只睡了四个小时而已,但并没有影响到今天的进程。</p><p class="ql-block">天未亮,看不清脚下的路是否上坡、下坡,就是跟着人群一直走,不知不觉到了经幡广场,居然没有感觉到累,真是奇怪!</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已经来了很多人、很多车,人们肩扛手提着五色经幡……</p> <p class="ql-block">经过安检进入广场,补给站吃点东西后,正式进入节日模式。</p> <p class="ql-block">萨嘎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盛行于西藏拉萨地区,旨在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与.涅槃(三期同庆)。</p><p class="ql-block">佛祖释迦牟尼在此月经历三大圣迹:诞生(藏历铁猴年四月初七)、成道(木马年四月十五)、涅槃(铁龙年四月十五)。</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认为,此月行善功德倍增,故信徒通过转经、布施、放生等方式积累福报。</p> <p class="ql-block">堆积如山的经幡垒成了经幡墙,我也献上自己的那一份。</p> <p class="ql-block">萨嘎达瓦节是藏传佛教世界一年中最为神圣和重要的时期,它超越了单纯的庆祝,更是一个集中修行、行善积德、净化心灵、表达对佛陀至高敬意的宗教实践月。其核心在于通过持戒(尤其是不杀生)、布施、放生、精进修行等方式,实践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教法,为自己和众生积累福德资粮,祈求世界和平与众生离苦得乐。在拉萨及其他藏区,亲身经历萨嘎达瓦,是感受藏传佛教信仰力量与民众虔诚之心的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头一次参加萨嘎达瓦节,好兴奋好期待好喜悦,好想感受它蔚为壮观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看着人越来越多,赶快找个相对空旷的地方,撒隆达(纸经幡),为我的亲朋好友祈福。</p> <p class="ql-block">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信徒们身着盛装,带着家人一起来感受这充满宗教意义的日子,为自己积累功德与福报。</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以最高的外在形式来表达内心对佛陀无上的尊敬、虔诚和喜悦。它既是宗教虔诚的体现(敬佛、增福、净化),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彰显,共同营造了神圣、庄严、喜庆的节日氛围,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这身盛装,是连接信徒个体与信仰、文化的重要外在象征。</p> <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我完全被感染了,也学着她们的样子,顺时针转圈结缘,内心的热情迷失在这欢乐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6.10日,僧侣与信徒合力将高达24米的经幡柱(达庆)放倒,撤下旧经幡,换上新经幡。信徒争相收集旧经幡碎片(视为加持圣物),随后为新经幡柱披挂哈达、香料和五色风马旗。</p> <p class="ql-block">重竖经幡柱:黎明,在法号声中,人群围绕经幡柱转经诵咒,向空中抛撒隆达,最终将经幡柱重新竖立, 标志转山正式开始。 </p> <p class="ql-block">萨嘎达瓦节在冈仁波齐,既是多宗教信徒共赴“世界中心”的宇宙仪式,也是个体以肉身丈量信仰的极致修行。正如藏族谚语所言:“转山一圈洗净罪孽,十圈免地狱之苦,百圈即生成佛”。在经幡与风马的翻飞中,人的祈愿与神山的沉默交织,构成雪域最震撼的生命图景。</p> <p class="ql-block">我在转山途中听工作人员讲:萨嘎达瓦节期间要有中外十万人来转山。</p> <p class="ql-block">信徒身着盛装,手持经幡涌入广场,将经幡}悬挂于神山周围,借风传递祈愿。</p> <p class="ql-block">萨嘎达瓦是纪念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和涅槃的神圣月份。信徒们视此为一年中最吉祥、最重要的宗教时段。 </p><p class="ql-block">穿着自己最精美、最干净、最隆重的传统服饰(藏装),是向佛陀表达无上敬意和最深切虔诚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人们随着经幡柱的慢慢竖起,嘴里不停的高呼“嗦”!(祈福口号),人群沸腾了!</p> <p class="ql-block">大地屏息,千万道目光聚焦在那根绘满经文、色彩斑斓的巨大经幡柱上。随着一声浑厚悠长的号令,粗壮的绳索瞬间绷紧,沉重的柱身仿佛沉睡的巨龙,在无数双手臂与虔诚信念的托举下,缓缓挣脱大地的拥抱,一寸寸,一尺尺,向着湛蓝的苍穹仰首挺立。</p> <p class="ql-block">就在那柱尖刺破最高点、巍然耸立于天地之间的刹那——积蓄已久的能量轰然爆发!</p><p class="ql-block">“嗦——!!!”</p> <p class="ql-block">一声声震彻云霄、发自肺腑的呼喊,如同积蓄万年的雪崩,从千万个喉咙里同时喷薄而出!这声音饱含着对神灵的敬畏、对自然的礼赞、对福祉的渴盼,古老而纯粹,强大得足以令群山回响,令流云驻足。它并非一声,而是一片,是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的声浪,瞬间席卷了整个高原。</p> <p class="ql-block">千万条五彩的经幡(风马旗)在柱顶猎猎飞扬,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生命,发出“呼啦啦”的声响,急切地将人们的祈愿与祝福传遍十方虚空。</p> <p class="ql-block">这哪里是人群?分明是一片因信仰而燃烧、因喜悦而澎湃的海洋!每一个跃动的身影,每一张虔诚仰望的面孔,每一声发自心底的“嗦”,都汇成了这片海洋最汹涌的浪涛。他们仰望着那根直刺苍穹的信仰图腾,眼中闪烁着纯粹的光芒——那是崇拜,是归属,是对天地神灵最炽热、最欢腾的礼赞。这一刻,人、神、自然,在经幡柱竖起的轰鸣与“嗦”声的浪潮中,达成了最神圣、最沸腾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转山时遇到一个藏族小伙子,他曾告诉我:经幡柱的竖起一半靠人力一半靠神力!</p><p class="ql-block">不知我下面的理解是不是正确?</p> <p class="ql-block">经幡柱作为沟通天地的图腾,它把信仰与自然连接,营造了仪式中人、神、自然的和谐感。</p><p class="ql-block">一场物质与精神共同完成的“通神仪式”</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绝非迷信,而是藏地文化对生命实践的独特诠释: </p><p class="ql-block">人以肉身承载信仰,以信仰超越肉身; </p><p class="ql-block">当群体的愿力与宇宙共鸣时, </p><p class="ql-block">“人力”即“神力”,“俗世”即“坛城”。 </p><p class="ql-block">经幡柱的巍然耸立,便是这人神共舞时,大地上最壮美的图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