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从摩洛哥坐船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我们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传说古希腊神话的大力神海格力斯徒手分开欧洲和非洲大陆,才有了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两岸各有一根“海格力斯之柱”,一个是直布罗陀,另一处在北非的休达(西班牙飞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布罗陀周边地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布罗陀巨岩-----海格力斯之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直布罗陀海峡拍的“直布罗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布罗陀约10%土地填海而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下山的缆车</h3> <h1>直布罗陀属于英国飞地(海外领地),包括直布罗陀巨岩和港口,面积约6.5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 ,主要语言为英语和西班牙语。<br><br></h1><h1>1501年直布罗陀纳入西班牙版图;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占领直布罗陀,并在此建立军事要塞,扼守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直布罗陀海峡。海峡西宽东窄,最窄处为西班牙的马基罗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仅13千米。</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地形</h3> <h1>1713年的《乌得勒支条约》约定,西班牙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英国。两次世界大战,这里都是英国重要的海军基地。特别在二战期间,英军加强防御工事,在直布罗陀修建地下隧道16千米。<br><br>几百年来,西班牙对这块原属于自己的领土却被别人占领的直布罗陀如鲠在喉,也从没有放弃对直布罗陀的主权要求。近些年,西班牙多次要求联合国敦促英国归还直布罗陀,但英国回复说直布罗陀有自治权。在直布罗陀多次举行的全民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赞成直布罗陀归属英国而非西班牙。他们也反对两国分享直布罗陀的主权。<br><br>西班牙曾对直布罗陀采取断水断电封锁交通等制裁,甚至不让英国为直布罗陀运送物质的飞机从西班牙领空经过。</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班牙与直布罗陀的边界(1967-1985年处于封闭状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布罗陀机场(来自百度)</h3> <h1>1976年联合国大会再次敦促两国政府进行谈判。<div><br><h1>1985年2月,西班牙才完全撤除对直布罗陀的封锁。</h1><h1><br></h1><h1>迄今为止,西班牙和英国围绕直布罗陀的主权、对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的控制权等依然争执不下。海峡另一侧的摩洛哥王国因为军事实力原因没有参与其中。</h1></div></h1><div><br><h1>当今阶段,英国和西班牙基于共同利益,双方一起掌管直布罗陀海峡。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希望和谐继续维系下去。</h1><div><br></div><h1>直布罗陀山上有许多天然洞穴和战时隧道,我们参观了圣米盖尔岩洞。过去人们以为这个岩洞能通到北非。岩洞内奇形怪状的天然钟乳石不算特别,特别之处在于其高挑宽阔的空间时常被用作音乐会和表演场地,音效、视觉效果的现场体验一定很完美。</h1></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战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的“摩尔城堡”为穆斯林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时留下的遗迹</h3> <h1>直布罗陀建筑有既英国风情,也有西班牙特色。主路较宽也只有两车道,大部分路较窄单行。车辆上下山及转弯需要司机熟悉地形、有丰富驾驶经验。所有旅行团必须换乘当地中型客车方可上山。<br><br>直布罗陀自治,人们拥有英国国籍,享受良好的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机场建在市区,每天飞机起降须中断道路交通几小时。直布罗陀重要经济支柱为旅游业、航运业和金融服务业。人均GDP 40878 美元。</h1> <h1>巴巴利猕猴是直布罗陀吸引游客的一道风景。</h1><h1><br>相传当直布罗陀的猕猴消失时,就是英国人离开的时刻。所以直布罗陀的猴子像居民一样,每一只都有身份编号,有医疗“保险”,意味着生病能得到及时救治。<br><br></h1><h1>山上一段区间划为上岩自然保护区。这些猴子出没于道路上、游客周边,毛发铮亮,怡然自得,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岩自然保护区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岩自然保护区巴巴利猕猴</h3> <h1>参观圣米盖尔岩洞不走回头路,从另一侧洞口出去。我在必经之处的小店选个冰箱贴,绕过雪糕冰柜排队结账。</h1><h1><br></h1><h1>洞口聚着些游客,正看猴子。一只猴上了墙头,恰好蹲在雪糕招贴牌旁吃雪糕,如代言一般。另一只猴蹲在地上,目不转睛看着一个方向,视而不见周围叽里呱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类。突然洞口处传来骚动-------有人被猴子吓了一跳。他刚刚把雪糕皮撕掉,地上那只猴就窜到他跟前抢走雪糕。猴的动作轻车熟路,手到擒来,稳准快,既没抓伤人,也没抓破雪糕。现在它蹲坐在地上一边享受战利品,一边四处观察,谨防同类抢夺战果。</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待时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于得逞</h3> <h1>直布罗陀南端的“欧罗巴角”,处于欧洲大陆最南端。如果天气晴好,能看见北非的摩洛哥。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去休达看另一个“海格力斯之柱”。</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罗巴角的灯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