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孟海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面对面坐着</p><p class="ql-block">一次简陋的盛宴</p><p class="ql-block">就在一首旧诗里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吟着你的旧作</p><p class="ql-block">如蜉蝣轻轻掠过</p><p class="ql-block">那些抽象和形象的词,</p><p class="ql-block">和着海鲜煮出一锅浓汤</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贪婪地</p><p class="ql-block">风卷残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杯里装满风霜雨雪</p><p class="ql-block">海水般苦涩</p><p class="ql-block">我们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液被一纸诗文烧的鲜活</p><p class="ql-block">击痛了所有的疤痕</p><p class="ql-block">干涸的颓伤像海水般</p><p class="ql-block">自眼眸深处涌来</p><p class="ql-block">时光的胶片——</p><p class="ql-block">从指间滴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人啊!</p><p class="ql-block">一叶孤舟远离了大海或河流</p><p class="ql-block">还述说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命运给你的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风大浪急的时候,与大海和河流相遇</p><p class="ql-block">总是定数,像命运的宗教</p><p class="ql-block">像那首旧诗中包着蓝月亮的手帕</p><p class="ql-block">斑驳的帆</p><p class="ql-block">你,在大海之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庄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海英写短旅的诗,就像《廊桥遗梦》一样,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小事,但是《煮酒论英雄》就是历史事件,是文明中的核心意涵。这类诗作为诗人的日常,是很可取的。与那种一个人感受时光的静比,它不仅仅介入生活,而且像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样,别人生活的切片。诗人,其实一个是“感情的非虚构”记录者。她的记录跟别人不同的是细节和复杂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精髓不是比较谁更高明,文化是基于人性的对文明的理解和融合。诗人写出真实的感受,就是最大的技巧,所谓大巧若拙。“今天,我们面对面坐着/一次简陋的盛宴/就在一首旧诗里开始”。通过一种对峙的接驳,找到了生活的一个融汇点。一个女诗人和一个文青在一首旧诗里融通。人的熟悉和信任是从一个凝结点凝结,最后结冻在一起,这个点的深刻程度决定了了解和融合的深刻程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人在整合写作中有三个时钟,一个是一首旧诗的时钟,一个是一个火锅的时钟,另一个是一个海上旅行的时钟,这好比爱因斯坦火车里的蝴蝶。产生了一个复合的美。三个时钟的起点是同一个宇宙时刻:一首旧诗,比如《四点八分的北京》,火锅也开始翻腾了,而船有那一刻是静止的,船停在一首诗里,仿佛火车停在北京。这时候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了,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有时需要故意的歧义。”酒杯里装满风霜雨雪/海水般苦涩/我们一饮而尽”,这就是把三种时钟的情态混写,让同感错位,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写出沧桑的原味,这是一般诗人不具有的。比如余秀华的无奈,孟海英这次写的是悲呛,而臧棣是一种天问式的对命运的质疑。这是人性的内核,在一场旅行的框架下徐徐展开。“旅人啊!/一叶孤舟远离了大海或河流/还述说幸福?”这是对一场路程的反观,来洞悉人生之旅。那是命运给你的一段时间,仿佛一个人生的复印件。包着蓝月亮的手帕是一个定格的人生寓言,比如《人证》中的草帽,史铁生的茄子和三毛的粉条,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背影》的几个橘子。这个人生寓言就像月亮,被两个人同时看见,等风静下来,只是两个人在同一个海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等于在海上,在诗里等于在火锅边,这是桥上的人和窗内的人看待人生都有映射。旅人是互为旅人,谁不是谁的旅人?旅行深层的主旨是表达一个人无比的坚贞和无尽的寂寞,做一个忠实的行者,一个忠诚的跟随者。我们一起用郑愁予的《错误》作无言的结局:</p><p class="ql-block">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p><p class="ql-block">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p><p class="ql-block">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p><p class="ql-block">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p><p class="ql-block">梁庄赏诗-孟海英诗三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