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 那树 那天桥

闽都小华

图/文:闽都小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福州贤南路到三牧坊,60多年前是我常走的路,那时候家在鼓楼前,这是一条从家到学校的路。如今再走,贤南路比原来大多了,三牧坊依然是小巷。踩着路上的青石坂,想起蹦蹦跳跳的年少,家境不好,父亲早逝,妈妈一个月30元的工资要养哥哥姐姐和我。于是一双白球鞋常拎在手里赤脚跑,因为下雨了怕鞋子被水泡,踩在路上又怕磨破了鞋底,赤脚跑最省心,跑着跑着,有一天发现,脚又长了,鞋子小了,那双太小的小白鞋其实还很新呢!</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墙靠着三牧坊的有一排大榕树,榕树苍老了很多,当年榕树下是学校的操场,下课的铃声一响,总是冲向操场去抢乒乓球桌,上课的铃声已响,还抢着再跨一次鞍马。一不小心脚勾在鞍马上,手先着地,钻心的疼中发现左手弯了,校医说怕是骨折了,于是班主任陪我去骨科,接骨时虽然很痛,但我没哭。见到妈妈时,我哭了,因为不知道那11块钱的医药费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巷子里的学校小门还在,离小门不远,在“三牧坊”3个大字上面有一座过街天桥。那时候天桥的东面是教学区,天桥的西面是生活区。天桥依稀,往事依稀……我享受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10元的助学金,老师给妈妈说好这10元是我的伙食费,让我在学校的食堂吃三餐以保证身体。于是下了课,我总走过这个天桥去食堂吃饭……</p> <p class="ql-block">三牧坊的南端通往东街。</p><p class="ql-block">这路,这树,这天桥,是我的年少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