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盘山

河洛翁

京津游2025之三<br>出游时间:2024年11月<br>制作时间:2025年6月<br>图文:河洛翁,文中有部分网络照片<br>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晴。</p><p class="ql-block">住在盘山下,就为登盘山。在拾光莲舍(农家宾馆)吃过早饭,就急匆匆地上山去了。</p> <p class="ql-block">  遥望盘山,天高云淡,两缕云烟从山顶冉冉升起。山色苍黛,气宇轩昂,“京东第一名山”也。</p> 盘山风景区牌楼。 <p class="ql-block">盘山始记于汉,兴盛于清,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文化与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胜地。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盘山有“三盘”“五峰”“八石”之胜,闻名于世。历史上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相继游历盘山,留下大量诗文、碑记、石刻,形成了盘山浓厚的帝王文化、名人文化。尤其是乾隆皇帝曾32次登临盘山,留下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b>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b>”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盘山由西路登山,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三盘景致各具特色,<b>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b>,人称“三盘之胜”。下盘水,是说下盘以水景取胜。下盘溯一条溪流而上,沿途多有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相随,为盘山增添了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p> 盘山景区游览线路 盘山新山门 新山门前的福缘广场 过新山门,有《乾隆帝32次巡幸的地方》碑。能让乾隆皇帝来32次的地方,一定不一般。这就是盘山最牛的招牌!&nbsp; 盘山步道,一条松柏长廊的石板路。 《京东第一名山》牌坊,背面匾额是“层峦叠翠”。 《田盘奇观》山门,此处是登盘山的入口。 三盘暮雨,盘山的标志性景观,“津门十景”之一。盘山之下盘,暮雨,傍晚的云气。仲夏时节,每薄暮时,雨后初晴,云烟雾霭,浮罩满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称"三盘暮雨"。 <p class="ql-block">盘山的花岗岩地貌</p> 《入胜》碑,为荣禄手书。荣禄,字仲华,清朝末年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入胜,寓意已进入佛教净地。<br> 《鸣驺入谷》碑,是代理蓟州知州事务的王忠荫题写。 “驺”,马脖子上的铃铛,“鸣驺”,车马声。说的是古时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为表示对佛门虔诚,每进山礼佛时,常銮舆随从传呼喝道,前呼后拥地进入山谷。 沿小溪溯流而上,溪流中横卧一石,长数丈,高丈余,上宽下窄,形同元宝,此乃盘山一景,元宝石。 摩崖石刻《石径流泉》,晚清经济学家、文化家王闿运书。说的是石水相伴,共生同存,水蕴石而玉润,石含水而珠媚。 摩崖石刻《漱峡》,由台湾书法家刘炳南题。飞瀑从高高的崖头上坠落,因源水漱洗上游峡谷而成瀑,故称漱峡瀑布。 <p class="ql-block">八方桥,溪流上一座非常一般的石桥,却留下乾隆君臣一付佳联。当年乾隆到盘山避暑,路过此桥,一时兴起出了个上联:</p><p class="ql-block"><b>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b>。</p><p class="ql-block">随行的纪晓岚对道:</p><p class="ql-block"><b>万岁爷,爷万岁,跪在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b></p><p class="ql-block">君臣佳对遂成蓟州一段历史佳话。可见<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桥不在美,有文化则名矣。</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衮雪》,据说是魏王曹操的手迹。这里嶙峋参差的巨石叠叠堆垛,石上有瀑布沿峡峨巨石喷薄而下,有如滚雪,因而得名。相传当年曹操,北伐乌桓时路过此地,见这里万木参天,秀峰巍峨,涧有飞瀑奔腾咆哮,沿石海滚滚而下,如冰花雪滚,恰与其气壮山河的英风豪气产生共鸣,于是挥毫疾书“衮雪”二字,刻于石壁。</p> 如如池。“如如”是佛教用语,指圆融而不凝滞的美好意境。如如池三面岗峦回围,聚合成幽邃的自然环境是聚蓄“地气”的上好风水宝地。诗曰:<div>如如恰将六根移,五韵皆空翠屏齐,</div><div>祥云卧楼穿窗过,一泉池水满山鱼。<br></div> 摩崖石刻《真空》,精阳王恒彬题。真空石刻的上方刻有清乾隆帝题诗,右侧有傅增湘等人游记刻石,与石壁前的“真空桥”,共同组成“真空法渡”景观群。“真空”为佛门用语,由“四尘不染、五蕴皆空、六根清净,是为和尚”引伸而来。 依山傍水的卧云楼,夏天雨过初晴,常见一抹云霞,微风徐徐穿楼而过,恍如仙境,因此得名。卧云楼也是乾隆看戏的地方。 过卧云楼就是天成寺。天成寺又名天成福善寺,也称“天成法界”,是乾隆帝最青睐的地方,他的替身僧空海在这里出家。该寺始建于唐代,辽重修,清朝 、乾隆、同治年间亦扩建、重修。天成寺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江山一览阁、古佛舍利塔和卧云楼等。 《江山一览》阁,是乾隆为替身僧云海法师精心建造的建筑。匾额为乾隆帝题。乾隆咏诗:“<b>坐我江山一览阁,成诗聊寄烟霞意</b>。” &nbsp;天成寺的大雄宝殿 天成寺·古佛舍利塔,花岗岩台基上高耸着一座浅黄色的八角密檐十三级古塔。此塔是盘山古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碑中记载,塔内藏有神龙亲奉舍利三万余颗。‌<br> 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塔的设计精巧,形状类似于经幢,是一座实心密檐花岗岩石塔。 舍利塔西侧有飞帛涧,夏秋时节,涧水从翠屏峰飞泻而下,形同飞帛,因而得名。 翠屏峰,天成寺依偎在山峰之下,峰为寺增色,寺为峰传名,相得益彰。 从天成寺再往山上走,是罗汉园。罗汉园围绕盘山佛教文化,因山就势,因景置像。上百尊花岗岩石雕罗汉,错落有致地安放山坳中、松林下、山道旁,仿佛是云集在灵山仙境之中。游人在欣赏盘山秀美景色的同时,又能领略盘山浓厚的佛教文化。 罗汉或坐或卧,或开怀大笑,或低头沉吟,或端坐静思,或盘膝打坐,真是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除了圆雕石像,还有摩崖浮雕。 <p class="ql-block">宿云亭。白云歇憩的地方,多浪漫。</p> 神牛福地碑。这里记载着农夫与一只神犊的感人故事。盘山脚下的农夫华成在山上打柴时,救助一只受伤的牛犊,牛犊伤愈后与相依为命。牛犊常在一棵松树下吃草,草却越吃越盛,冬夏长青。为解此谜,华成掘地三尺、得到一个金盆,遂将金盆埋于另一树下,拟日后取回。次日奇迹出现,原来的荒山秃岭竟变得满山苍翠。一伙强盗知晓金盆之事,就上山逼问华成金盆藏匿之处,并对不开口的华成挥刀砍杀,此时牛犊冲来将强盗顶下悬崖,牛犊也在与众强盗搏斗中落崖身亡。后人感念神牛之神奇忠勇,遂在山上立碑纪念神牛,把此地誉为“神牛福地”。 神牛墓 <p class="ql-block">万松圣境,这里可是华成埋金盆而成的万松之林?这座石坊是盘山名寺万松寺的门户了。</p> 《风越今古》石坊,背后是一片琳琅满目的塔林。塔林由99座历代高僧墓塔构成‌。塔林始建于明代,是佛教高僧圆寂后的安葬之所。其中部分塔群于近年修复,现存39座僧墓塔。塔形多样,方形、圆形、六角形,造型多姿多彩;空心、实心、挑檐、无檐,种类繁多,高度从不足2米到13米不等。‌‌‌‌塔林成为盘山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的一大景观,也是盘山一绝。‌‌‌‌‌‌‌‌<br> 摩崖石刻《逍遥游》,字迹浑厚、苍劲有力。 过塔林,就看见万松寺了。 万松寺是盘山寺庙群中最大的庙宇。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最初名为李靖庵 ,因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康熙皇帝游历至此,因寺周围松树茂密,赐额“万松寺”,沿用至今。‌<br> 万松寺 玉佛殿 过万松寺就是盘山的中盘,中盘以奇石取胜,有悬空石、摇动石、晾甲石、将军石、夹木石、天井石、蛤蟆石、蟒石等“八石”胜景。&nbsp;<div>在盘山中信步漫游,不觉间已经日近中午。原本从上下望盘山,不觉有多高,觉得有五六个小时足矣。昨天就预订了下午四点从蓟州站到北京的火车票。现在刚到万松寺就中午11点了,到顶峰挂月峰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再返程下山,去石佛村取行李,恐怕要误车了。&nbsp;</div> 出万松寺,就是云松索道。盘山再美,也不能留恋了。果断上缆车登顶。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失了漫步盘山“中盘石胜”的乐趣,却收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盘山的崇山峻岭、沟壑山梁都匍匐在我的脚下,满满的自豪感。蓝天下,一道裸露的山梁把蓝色和灰褐色的山谷截然分开,彰显燕山之雄伟。 透过缆车玻璃窗,远远地看见一座白色的宝塔耸立山巅,那就是盘山的最高峰,挂月峰。 云松索道运行了将近半个小时,抵达挂月峰下的云罩寺脚下。 出索道站,见南天门。仰望天门,气势恍如天庭。 南天门两侧有日月岩相护,更显天庭威武。这是月岩。 <p class="ql-block">挂月峰巍然耸立,海拔864米,其峰形上锐下削,宛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此处景色壮美,令人叹为观止,更有一副对联描绘其景致:“云禅凌空将摘月,仙峰建塔欲钻天”,生动地展现了挂月峰的雄伟与壮丽。</p> 南天门是一座气势雄伟的阁楼式建筑,楼西悬“<b>阊阖有路</b>”匾额,门柱有联:“<b>飞霞拥日挂月赐福松石聚灵气,平步青云天道酬勤神佛悟通衢</b>”。 过南天门,眺望挂月峰和上下的云罩寺 摩崖石刻《殊胜》。“殊胜”是乾隆皇帝对云罩寺的赞誉,云罩寺雄居于盘山之巅,号称“云里梵宫”。山巅云起而金碧藏辉,云收则嶙峋耀彩,登临此寺颇有“仰视浮图天近,俯窥下界尘翻”之感,故曰“殊胜”。 挂月峰南山崖壁上有摩崖石刻《云根》,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慈树成先生题,2006年刻于石壁。 摩崖石刻《去天尺五》,清末将领陈国瑞题。 云罩寺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旧名降龙庵,唐太和年间,道宗大师所建,为盘山七十二佛寺中有名的寺庙之一。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奉皇藏千叶宝莲佛。明万历年重修,明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因寺临绝顶,云掩雾罩,故名。 云罩寺大殿的“云峰法界“是康熙皇帝御笔。 云罩寺大殿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一片金碧辉煌。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皇权和尊贵,使用黄色琉璃瓦显示了云罩寺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br> 云罩寺屋顶的五脊六兽 站在云罩寺眺望燕山风光 继续向挂月峰攀登,步道旁有摩崖石刻《近日》,又是陈国瑞手笔。此处乃离天最近的地方。 终于登顶了。盘山之巅有乾隆帝御笔“盘山”石碑。石碑后就是定光佛舍利塔。塔为三级八角形砖塔,由台基、须弥座、塔身、相轮和塔刹组成。塔始建于唐延和元年 (712年),因智源禅师藏佛舍利于塔而得名。定光佛舍利塔是盘山的标志性建筑。 定光佛舍利塔近影。舍利塔峻峭挺拔,直刺蓝天。威武。 站在挂月峰上,眺望百里燕山,重峦叠嶂,莽莽苍苍。 <p class="ql-block">小视频:燕山远眺</p> 盘山第二高峰,自来峰。 盘山挂钟松。挂钟松是盘山的“千岁爷”,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近乎十米之高,鹤立于群松之中,枝繁叶茂、枝干粗壮,完全看不出苍老的样子。曾经这棵树上还挂着一口千斤的铁钟,每天都会有僧人前来撞击洪钟,钟声更是能穿到几十里开外。 定光佛舍利塔脚下,有一通高大的白色石碑。上面字迹斑驳,看不清写着什么,据说还是乾隆的御碑呢。 下山路,再回望一眼挂月峰。 下山时,看了一下手机,时间已经中午十二点半。匆忙乘挂月索道下山。 挂月索道 下缆车,再乘景区观光车返回景区入口。已是下午一点四十。 景区入口有高台,高台立墙上有乾隆皇帝《游盘山记》:<b>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是为盘山。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b> <p class="ql-block">回石佛村,取行李,登火车,一小时后抵北京站。</p><p class="ql-block">天津之旅圆满结束。</p> 华灯初上的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