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在花家舍的五十多天

郭建华(泰州)

<p class="ql-block">沈毅,原名鸿钧,字秉衡,1900年1月28日出生于泰州市一个贫民家庭,是1923年入党的苏中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创立了第一个县委,曾任第一任中共泰兴县委书记,2009年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1928年5月1日,以沈毅为首的中共泰兴县委领导了著名的“五一农民起义”,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在暴动失败后的50多天里,沈毅隐姓埋名,在泰县花家舍坚持地下斗争,传播革命思想。6月25日,沈毅在花家舍被捕。6月28日,英勇不屈的沈毅就义于泰州西郊大校场。</p> <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上旬的一天清晨,风尘仆仆的沈毅从泰县东南来到了里下河淤溪荒田中的花家舍。他们是上一天夜里从泰兴刁家网出发,妻子、儿子和简陋的行李由农抗会员刁九旺用独轮车推着。这次长途转移,是因为“五一起义”农民暴动的失败。早在暴动前夕,他对方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作为中共泰兴县委书记,听从上级指示,服从上级命令,是最基本的要求,纵然困难重重,哪怕是坐牢、杀头也当毫不畏惧,坚决执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暴动失败,他就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毅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已经历过多次逮捕。1927年初,反动派秘密抓捕以特派员李亚飞为首的17名进步人士,此后,沈毅组织万余泰兴农民围攻泰兴城,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军警关闭城门,向无幸群众开枪,造成多名群众伤亡。在这种情况下,沈毅改变策略,要求进城与反动派谈判。他单身入城,刚走过城门桥就被警察押进巡署,他寻机逃了出来。在县前街与鼓楼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遇巡警赶来,他钻进路西侧的一顶空轿子里,再次被军警搜去。在转至江都监狱后,他曾设法让监狱的“交通员”铅印5000份传单带向社会,为无幸被捕者申冤。</p><p class="ql-block">数月后,在党组织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营救下,沈毅被释放。新上任的国民党县长丁作则为他的才干所折服,让他负责党务工作,多次到刁家网邀请他出山到县城工作,都被他一一拒绝。最后,他将丁送来的300块银元用作暴动活动经费。</p><p class="ql-block">在暴动中,沈毅首先想到群众的安全。尹之本在《风雨人生》一书中写道:“大约在1928年4月14日,泰兴农民暴动的关键时刻,沈毅同志跑到我家中,慢吞吞地向我母亲交代,暴动如果失败,我和之初、之性命很难料定,伯父性命也难保,你赶快叫之性和三叔撤到曲塘河北去暂时躲避。这里有六元银洋留作之性路费。说完,他将我轻轻地抱起,吻了一下。这就是沈毅同志的永别,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是一个老红军战士在事隔60多年后的深情回忆。</p> <p class="ql-block">暴动前,沈毅就作好了最坏的准备。在暴动失败后的5月3日晚,担任中共泰兴县委书记的沈毅,在耿家园召开了县委紧急会议,面对严峻形势,决定将已经暴露的领导骨干转移疏散,武器掩埋,待机东山再起。随后刁九善、戴奎等县委委员前往上海,他自己在刁家网坚持就地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刁家网敌人的活动并没有放过这个地方偏僻、交通不便的村庄,除悬赏2000银元要捉拿他外,又在刁家网所有进出的交通要道上设岗放哨、派兵把守,特务们化装成小贩、货郎,时不时窜村打探,三三两两的陌生人骤然出现,使原本险恶的形势一下子变得更为紧张,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无不担忧沈毅一家三口的安全。大伙儿再三劝说,沈毅才听从了安排,由刁九旺护送,乘着夜色掩护,悄悄的转移到花家舍。</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上,他传播革命道理</p><p class="ql-block">花家舍是南舍村中的一个自然村。舍子不大,住房矮小,仅有几户人家。在这个河网密布的地方,河沟纵横交错,芦苇、高梁、大树满目皆是,出入全靠水路,人进去全无影踪。沈毅一行四人,几经碾转来到这里时,花元林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他一愣,便即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p><p class="ql-block">花元林是沈毅舅母的弟弟,故以舅相称,住了几天后,沈毅便想离开。花元林不解,难道自己有什么怠慢不周?沈毅告诉他,自己正是被国民党通缉的共产党首领,待在这里一旦被敌人发现,这里的乡亲都要跟在后面遭殃。花元林虽说识字不多,但早就知道共产党是为穷人做好事的组织。再说,自己虽然不富有,但自已的外甥有难,哪有半点袖手旁观之理。</p><p class="ql-block">几经挽留,花元林便从朋友处借来了一条带篷小船。小船将沈毅一家安排到船上,小船停泊放在自家屋后密密的芦苇丛中。当时,花元林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对沈毅说,这下要将心送肚里了,纵然敌人来了,我将船一撑,这么大的芦苇荡,他们连影子也找不着。</p><p class="ql-block">沈毅在这里住下了。为了掩护,他留起了胡子,身带罗盘,一副风水“老”先生的模样。外人问起,他便自称叫花秀芳,是花元林的远房侄子。邻近赵家舍、芦家舍有民众知道花家舍来了个风水先生后,便常有人来找他去看风水。每到傍晚,三三两两的村民又都喜欢聚到这儿,听这个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的“先生”说世道。谈得高兴时,看他用嘴含、鼻吸、脚趾夹,即兴就来毛笔写字的绝活,也时常看他打拳、练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熟悉后,沈毅便乘机讲革命道理,开导、教育大家说,共产党来了,将来的田是要分给农民兄弟的,见大家半信半疑的样子,他又打起了比方说,我们中国有四万万同胞,好比一家四口人,三个人都省吃俭用,在拼命劳动,只有一个人在大吃大喝,你说,这怎么行呢?见还有人还不明白,就进一步解释道,这个只顾自己大吃大喝的人啊,就是土豪劣绅。只有把他们打倒了,穷人才有出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沈毅可算是出色的革命演说家呀,当时他以传教士和黄桥私立中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时,镇内的东寺庙、南坝桥下、王家巷西侧南庵庙的广场上,就是他经常发表演说的地方。这里的一些老人描述,那口才真是两只鸭子亲嘴——呱呱叫,声音既清脆又洪亮,十多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连讲一两个小时水都不用喝一口。</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在红旗街道纪念沈毅烈士蒙难(被捕)95周年座谈会上,南舍社区花家舍居民、花元林之孙花长旺向参会的沈毅烈士长孙沈胜来等一行人,介绍当年沈毅以花家舍避难地为最后战斗阵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许多与沈毅一起共过事的人也都留有记忆,在泰兴横巷迎接北伐军先头部队时,他登上一个土墩,不用讲稿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一次在欢迎新县长翁翰中上任的大会上,他极富感染力的演说鼓舞了2000多在场群众,人们激动地呼喊起口号来,迫使这个新县长当场作出减租减息的承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负责筹建国民党泰兴县党部,工作之余,来到城隍庙门前,将正在玩耍的10多个小孩拢到身旁,挥动手臂打起拍子,一字一句教唱“醒农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些孩子虽然都已记不得歌词,但对“醒农歌”那凄婉又激昂的曲调仍留有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毅到了花家舍属于“避难”。但他热情不减,对人们依旧谦逊客气。有时,谁家打油买盐凑不上钱,沈毅二话不说,当即掏出几块八角,说,你先用,不要急着还。而乡亲们呢,见沈毅妻子身体瘦弱,几个月大的儿子(乳儿)因奶水不够,常常饿得“哇哇”直叫,于是只要弄到好一点的鲜鱼虾,都要送到这里来。作为回报,沈毅总不会让人空手回去,最少也要装上一碗米让其带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乡亲们的关系越来越亲,沈毅三天两头就要向外寄信,他只要一提起寄信,就有乡亲们满口答应下来帮他带到外面寄出。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身份暴露,他为保护群众不走</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24日这一天,天气闷热,午饭后不久,一个常在这一片转悠收购鸡蛋的小贩(事后得知,此人系伪政府公安的侦探姚宝贵,俗称姚三),突然来到花家舍伴装收蛋,在花家舍附近打探虚实,在一家收了几个蛋后拿出一张10元大票让对方找零,卖鸡蛋的是一位妇女,为找零钱进屋去了,蛋贩子乘机寻找目标,一眼看到了停在花元林屋后的那只船和几个正在打牌的人,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照(相片)远远地比对,发现这个外地人就是小照上的沈毅后,钱也不喊找了,撂下鸡蛋担子就报信去了。</p><p class="ql-block">当那位妇女拿着零钱出来一看,鸡蛋贩子人影不见,那副担子还落在这儿也不要了,连喊"怪事,怪事",声音一大,不远处的沈毅听到了,心中一下子就明白了。他随话即将手中的牌一放,跟在后面的花元林和几位乡亲,也知此人必是冲着沈股来的,焦急中劝他赶快离开,并说这里的草滩这么大,哪里藏不下你一个人,沈毅略有沉思,笑着摇手谢绝了,</p><p class="ql-block">坚定地说:我们大光明地为老百姓办事,祸国殃民的是他们而不是我,真理在我手,岂能怕他们。见大家还不明白他的意思,接着又说:我不能走,我一走,他们见不到我,你们这三个舍子都要一扫光。当夜,他又坐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将未写完的文稿全部补齐。</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拂晓,十几条船包围了花家舍。当姚宝贵领着十几个持枪军警赶到花家舍时,沈毅早就有了准备,拟潜水而走,不幸因水浅未获成功。其妻抱着孩子也想投水时被军警团团围住。而对敌人,沈毅毫无惧色,镇定从容,边走边规劝他们,你们大多也是穷苦人出身,何必要替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卖命,多为天下劳苦大众着想才是正道。沈毅被捕四天后,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在泰州大校场惨遭敌人杀害。</p><p class="ql-block">“我是从如皋赶往泰州的,在船上听到沈毅被捕的消息……这天,当押送沈毅的黄包车从我面前走过时,沈毅的眼睛突然睁得很大很大,深情地注视着我。可能怕引起敌人警觉,旋即又转向另一面。”尹之初顿感如滚油煎心。他在回忆录《难忘的十三年》一书中说。</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28岁生命之花从此凋零,却在泰州人们的心中开成了永恒。烈士的鲜血将这片土地唤醒,泰兴、泰县、靖江、兴化等地党组织迅速发展,通海如泰地区革命浪潮连成一片,催生了红十四军诞生和泰州地区的红色政权。</p><p class="ql-block">形如卧牛、以石代碑的“泰州第一石”上,铭刻着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词“沈毅烈士殉难处”,静卧在泰州市南官河畔。</p> <p class="ql-block">尹之初回忆:“跟着沈毅干革命”视频。</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p><p class="ql-block">“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沈毅烈士就义九十七年之际,翻出旧文,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并以此文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