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将柔和的金辉轻轻洒落在小区之上,与婆娑的树影共同编织出一幅静谧而美妙的画卷。在那树阴之下、草坪之畔,蜿蜒曲折的小道宛如灵动的丝带,老人们推着婴儿车,迈着缓慢而悠闲的步伐,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温馨;操着各地不同口音的人们,或悠然漫步于草坪旁的石阶之上,或惬意相聚在廊亭之中,低声细语,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美好与琐碎交织;更有充满活力的舞者们,在小院里翩翩起舞,那广场舞的旋律仿佛快乐的精灵,在空气中自由自在地跳跃、回荡。</p><p class="ql-block">这是夏季里,我们小区司空见惯却又别具韵味的一幕,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温馨与惬意。我们小区拥有800多户人家,其中200多户是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业主购买的季节性住房。每年夏季来临,他们如候鸟般纷纷而至,来此避暑消夏。他们的到来,犹如一声清脆的宣告,标志着“中国凉都”的旺季已然盛大开启。</p><p class="ql-block">目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却如同挣脱缰绳的骏马,疾驰向那段催生“中国凉都”品牌诞生的难忘时光。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两位对于“中国凉都”品牌诞生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一位是时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的辛维光。他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谊与沉甸甸的责任感,自2003年初走马上任起,便将六盘水的转型发展视为重中之重。他在一次次的专题会议中深入研讨,凭借对六盘水独特地理环境和凉爽气候资源的敏锐洞察,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凉都”这一富有远见的构想,为这座城市明确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p><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担任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的石培华教授。作为“中国凉都”品牌的缔造者,他以学者的严谨态度和革新者的无畏勇气,深入探究、科学论证,将六盘水的凉爽气候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提升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品牌资源。他精心谋划、整合各方资源,为“中国凉都”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学术支撑,使其不仅成为全国闻名的文旅IP,更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自“中国凉都”这块金字招牌诞生之日起,六盘水的夏天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生机与活力。大街小巷、商场之中、餐厅之内,外地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城里的公园、城郊,的景点更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而我,作为一名曾经在《六盘水日报》采编岗位上辛勤耕耘近二十年的老新闻记者,每当此刻,心中便会涌起一阵欣慰与自豪之情,那些往昔岁月里的点点滴滴,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p><p class="ql-block">回想起2004年那个炎炎盛夏,首届“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凉都”品牌诞生的华丽序曲。《六盘水日报》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优势,利用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力,整合各类资源,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全力提升“凉都”的知名度。我们与上海市记者协会紧密携手,邀请上海市数十家新闻媒体记者和近50家企业参与,由市长亲自挂帅,在上海举办“凉都”品牌推介及招商引资活动,上海的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让“中国凉都”的美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扬开来。</p><p class="ql-block">首届“中国凉都消夏文化节”举办之际,由《六盘水日报》承办的百家地市报报业发展研讨会在六盘水盛大召开。百家地市报的与会人员齐聚一堂,他们不仅参加了开幕式,还游览了六盘水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并在各家地市报进行了报道,让“中国凉都”的魅力通过文字与图片,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我们以贵州省报业协会的名义,邀请全国十家省级党报记者走进盘县,进行深入采访。十家党报纷纷拿出大量版面,有的进行连续报道,有的推出整版专题报道,对“中国凉都六盘水”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让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转型故事,展现在更多读者的眼前。</p><p class="ql-block">在宣传推广打造“中国凉都”品牌的过程中,《六盘水日报》更是不遗余力。我们利用大量版面,投入主要的采编力量,进行了长期、大量且大力度的宣传报道。同时,积极向中央级报刊和省级报刊投送和推荐宣传打造“凉都”品牌的新稿件。其中,一篇论述六盘水市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华丽转型的言论稿《给六盘水以新的历史定位》,荣获了地市报好新闻和贵州省好新闻一等奖,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凉都”品牌价值的强有力彰显。</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充分利用省报业协会、中国地市报协会、中国记者协会等资源,与中国饭店协会取得联系,组织全国上百家餐饮企业举办“凉都美食节”,让各地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大快朵颐,感受六盘水独特的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通过北京媒体的牵线搭桥,我们有幸邀请到赵本山、姜昆、阎维文、董文华、唐国强、殷秀梅等众多演艺明星来到六盘水举办演唱会。当那些熟悉的旋律在凉爽的夜空中飘荡,台下观众的热情欢呼与掌声,与“中国凉都”的清凉氛围相互交织,成为那个夏天最难以忘怀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们邀请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共同参与研发,以焦炭和煤块为原料,以煤矿为题材创作出煤雕作品,并举办了国内首创的凉都煤雕作品展。这些煤雕作品,不仅展现了六盘水的煤炭文化,更成为“中国凉都”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我们还邀请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首次来到六盘水共同举办避暑消夏音乐会。当悠扬的琴声在凉都的山水间回荡,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刻交融碰撞,为“中国凉都”的夏天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浪漫与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这些活动,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记。每逢“中国凉都”的夏天,它们便像幻灯片一样,一幕幕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陶醉其中,久久无法自拔。我多么希望能够将这些珍贵的记忆,化作优美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记住“中国凉都”的美好,记住那些为这座城市倾注心血与努力的人们,记住那些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今天6月26日,六盘水市中心就是这个温度啊!好爽哟!</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小区院内,来自不同地区,操作不同口音的人们汇聚在这里避暑度假,享受清凉。</p> <p class="ql-block">昨天清晨我去城边的森林公园溜达,透过树林看一眼四周被青山环绕的小城,好美,我为居住在这里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在湿地公园彩虹桥上散步,一位来自山西的游客问我:“你是本地人吗?”我说:“是呀!”他说:“你们这里太凉快了,空气就像过滤过的一样,太好了!”听着他对凉都的赞美,我心里舒服极了,自豪极了!</p> <p class="ql-block">一到夏天,湿地公园里,来自周边各省的房车排满了营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