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记】走马观花游东京‍(下)

Catherine

<p class="ql-block">作文:Catherine</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95064</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恋におちて (陷入爱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二十年前游东京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多数游客为图方便也都只带着简单的数码相机(傻瓜机)。相片不够清晰也没有广镜头的效果,然而,简单的记录,现在回看也尽是满满的老照片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与御花园遥遥相对的东京地标——东京车站到东京铁塔很近,两三站地铁车程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才三百多米高的东京铁塔比起巴黎铁塔来,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外形很像,都是钢筋电波塔。上铁塔150米高的展望台看东京全景,票价要八百多日元;再登高,上250米的“特别展望台”要价就更高。我们对这样的分级制颇不以为然,上铁塔观光的兴致也就索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因为铁塔本身并不太具吸引,于是铁塔的较低层便增设了蜡像舘、水族馆和四维电影院来吸引游客,可是游人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铁塔的小山坡走下来,穿过一片隐藏着几座小寺庙的迷你山林,左顾右盼,竟找不着地铁的入口,问了几个路人,他们大多像矇面超人那样,迅速地交叉双臂,做了个不懂作答的手势。后来总算有两个穿制服的男孩用生硬的英语说︰“Let’s go!”,跟着把我们带到了颇远的地铁入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到新宿,还没出街,就被吸引到一处琳琅满目的地下“食品街”中。放眼望去,花花绿绿,满世界都是美食:从香喷喷的烤日本小红薯到高级法国料理用的“松露”皆一应尽有!买了一盒蔬菜寿司,迎着射进商场地层花园的阳光,我们走到不远处的喷水池旁休息。抬头望向“深井”般的上空,一栋栋高楼刺向天空,顶着晚霞 ──哦,原来天空可以这般被设计成艺术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宿是东京繁荣的中枢,也是行政要地,从连接大型建筑物的步行高架桥上,可以远观和近看形形色色设计独特的摩天大厦,其中九十年代落成搬迁的“东京都厅”建筑群更是让人眼睛一亮:两栋巨型群楼,相同的建材和颜色,却设计了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像一对神似却形态迥异的孪生兄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色渐渐暗了,黄昏中的新宿街头,酒吧夜店开始热络起来。霓虹灯下,新宿开始慢慢褪下她端庄的行政套装,换上艳丽的晚妆,瞬间成了现代化东京的娱乐“不夜城”…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Roppongi”,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菲律宾正处多事之秋,历任“当家”亏空了国库,使得政府不得不变卖国外资产来作补救。位在东京六本木的菲律宾大使馆官邸,当时就像是穷人家的一颗宝石,一时在马尼拉城中引起诸多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到达六本木时已是万家灯火。由于外国使、领馆和外国机构的集中,六本木成了东京最具多元文化的国际城。与地铁站相连的“六本木山”更是被誉为“东京的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本木山”坐落在十多公顷的绿地上,是一座大型综合建筑,高耸的流线型玻璃帷幕大楼里有酒店、商场、电影院、美术馆和电视台(朝日电视)等等。那天我们去时,正碰上举行“东京电影节”,各国参展的电影大海报挂满了大楼当眼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下我们绕着“六本木山椭圆形大楼玻璃帷幕外的露天斜坡道,慢慢地旋转往下走。三百六十度的东京美丽夜景尽收眼底。远远闪烁着红、黄色霓虹灯的东京铁塔,这时看去,竟十分的像艾菲尔铁塔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钻入地铁,我们往回程的方向返回东京城区。对面开出大东京地区相反方向的地铁车厢挤满了下班的人潮,他们多是往偏远的东京郊外散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京城内的房价十分昂贵,我们在回旅店的路上特意驻足看了一下上野车站附近的“不动产代理”(物业代理)的资料,一个才三十多平米的日式小套房,一个月就要十几万日元的租金(相当于一千多美元),难怪东京人都只能往郊外迁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车厢下班的乘客一脸倦容,大多都困得合上了眼睛。对面的男子,更是睡得东倒西歪。我于是想起了“东海庄”里我们那个小得有如办“家家酒”的日式房间和车站旁那些匆匆放下公文包,松松领带就迫不及待地立在没有座位的拉面馆高擡前, “唏哩呼噜” 埋头吃拉面的上班族大叔,他们创造了东京令人赞叹的繁荣和现代化,可繁荣后的东京又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有形和无形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城市,只需看看公共场所出现得最多的广告,那么,这座城市人的心态和文化也就可以得以了解了。我们一路所见,车上挂的、墙上贴的、路边放的,几乎都是和户外活动及生态旅游有关的行程招募。看来,天天劳碌、透支工作的东京人确实很需要一个轻松的假期来舒缓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转车的上野站。这座规模仅次于东京车站的上野车站,本身就是个大型的商场,食品店犹其多。下了班的人们在这里匆匆买了食物,又匆匆地赶班车出城去了… …我们还要步行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旅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天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而且一直下到回程前。我们不禁为前一天的“劳累”感到庆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东京火车站大堂中的装饰。去年再去时车站已今非昔比,变得很现代气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早我们打着伞,去旅店对面隔着几条街的名刹“浅草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住的这一带叫“浅草区”,不仅“美其名”也“符其实”——因为路上到处都是卖佛龛祭品的店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下着雨,挂着超大灯笼的 “雷门”通往“浅草寺”的一条将近三百米的长街“仲见世”还是人头涌涌,许多游客和穿着制服的学生,挤满了两旁卖地方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的小店,这些老店铺都源自江户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主要由观音大殿、“五层塔”和“浅草神社”外加旁边的几个小庙院组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浅草寺”大殿中供奉的纯金观音像是古时江户渔民在附近的“隅田川”河打鱼时拾获的。这使我想起去年游峨眉山时听到的故事:清道光年间,一场洪水将清音阁前的木桥冲垮了,一根刻有“峨眉山”字样的木桩于是漂洋过海,被冲到了日本的宫川滨… …这尊从河中打捞上来的金菩萨,会不会也来自遥远的大唐?(“浅草寺”建于628年,当时正值中国佛教盛行的唐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殿上许多信徒在佛像前虔诚参拜。我看到一旁有人抽签,一时好玩,也将一枚100日元硬币投入木箱里,然后拿起金属签筒摇啊摇,摇了半天,才有一根细细的竹签,从直径不到半寸的小孔中滑出。根据签上的号码,到墙上像中药店般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中,对号拿解签文(抽签问卦都实行自助!)。我虽不懂日文,可看到手上签文左上角的“下”字时,还是不禁愣了一下。翻过背面看英文解释,大意是:学业攷不中、求职不受录… …这对已奔退休年龄的我来说,还真是莫名其妙?一旁看热闹的我家老公揶揄我:“哪有像你这样的,进门不烧香却急着乱抽签。真个是自寻烦恼。”说的也是,我连自己求什么都还没想好… …再一细想,这不正说中了我们早年的青葱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得在周围草草地走了一圈,然后赶紧钻入附近的地铁,转车到上野车站,去尝试乘坐著名的“新干线”子弹列车,到离大东京远一点的地方看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干线”的票价比一般普通或快车贵很多,一般都是开往东京以外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只想试坐一程。最方便的,是乘“上野新干线”往东北方向埼玉县的大宫站。单程车票一千多日元 。是普通票价的三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干线”除了车厢比较舒适,行车时感觉比较平稳之外,好像比其他快车也“先进”不了多少。回程我们坐普通快车,时间上也比“新干线”长不了太多。倒是远离东京的大宫,应是一个极普通的城镇,没想到也百货大厦林立,市容整洁开阔。中午我们在那里的“Sogo”百货大楼里的意大利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价钱却比香港的一般餐厅还便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涩谷是女人和年轻人最爱的购物和活动的地方。那里有一整栋专卖女士衣装和饰品的“涩谷109”和各式各样的专卖店。我们过来时已是黄昏,七彩炫目的霓虹灯和街口大楼上的巨型电视屏幕都已上画。六面八方(不仅是四面)的人流,在街头红绿灯转换的那一刹,突然像潮水一样交相涌过马路,宽广的街头顿时黑压压的一片人影,景象蔚为奇观… …如果说,银座是绅士淑女的时装伸展台,那这里更像是新潮年轻人的欢乐天堂。车站前的那个“吃烟所”(吸烟亭)站满了吞云吐雾的男男女女,面前一长列垃圾筒,塞满烟蒂… …热闹的中心街干道与中央小路,鳞次栉比都是年轻人喜爱的店铺,嘈閙的音乐不绝于耳… …一个老外在街边的小旷地高举“免费拥抱”的纸牌,引来一班穿短裙的日本美媚争相回应… …几个染红头发的男孩正在准备麦克风和电子琴,一场新潮的音乐会即将开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上仍旧下着细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来顺路,我们在对面百货公司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买了“寿司”、方便面、零食和日本生啤酒。盘腿坐在小房间的榻榻米上,边看电视(虽然听不懂)边喝酒。感觉温暖却有点郁闷——这雨是否还要不停地下下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天的雨更大了,还夹着凉风。看来,到“筑坡山”欣赏秋色的计划也要改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筑坡”是一九八五年举行“世博会”的地方,那年的主题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科学与技能”。当时日本政府在东京郊外拨了100公顷土地,兴建了一个城镇,地点就在风景如画的“筑坡山”附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上野车站有直通筑坡的快车,到站后还有免费的巴士将游客接往“筑坡山”旅游景区。可惜当日天气不佳,旅游车暂停。我们也就只好留在一大片相连的商场里逛室内大街。大型的商场一个接一个,很多日本发明制造的日常用品器具,往往让人有意外惊喜:可以同时一下子剪出八条纸的剪刀和会接受声波感应的机械小蝈蝈;冲完厕,空水箱会经由箱上小洗手盆的水龙头下水,让人洗完手,再将水自动囘入蓄水箱,一举两得的环保马桶;小遥控吸尘机,可以帮你鉆到床底下除尘擦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程的尾站,正是“秋叶原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名作家正举办签书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书店里排长队等作家签名的读者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著名的“秋叶原电器街”(其实是大商城),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会觉得心潮澎湃。虽然我们对现代化的电子、电器产品所知甚少,可看到那么多新奇前卫的高科技IT产品、那些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可量身定造的手提电脑、那些专业摄影机和上百种不同型号的镜头… …让人目不暇给,看了动心… …这里对游客是免税的,只要提供有效的外国护照。在五楼钟表专卖楼层里,我们为儿子买了一个找了很久的,“低调奢华”设计的日本产机械腕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浅草一带还存留着一些江户时代的老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东京的最后一日,终于盼来了另一个艳阳天!我们迫不及待地辞别了小旅店,掮起背囊,沿着“隅田川”河畔,到浅草寺周围作了另一次巡游,然后再转往上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 …”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所有我们年龄段的国内孩子都知道了东京有个“上野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上野车站的大型壁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日本的“第一公园” 就在上野车站对面的一片浓郁树荫中。开放式的入口处最先看到的是人称“最后武士” 的西乡隆盛铜像。一手牵狼狗,一手握日本刀的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如今这里成了有名的约会地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天没有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依然树木扶疏、曲径通幽,景色宜人。园中更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有音乐厅、美术馆,还有著名的东京国立博物、科学馆和饲养着包括熊猫在内的三百多种动物的上野动物园。那天正好雨后放晴,又是星期天,到来的日本民众还真不少。好几个在树底下写生的老先生老太太,神情专注旁若无人。喷水池周围有多処表演,大概是来自东欧的艺人,拉手风琴的、耍宝的、踩高跷的,看得那些日本娃娃高兴得“叽叽咕咕”又说又叫…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日本最后武士” 西乡隆盛和他的狼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路边托缽化缘的僧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子那边东京国立博物馆外的旧火车头旁排起了长队,我们一看,是限期的“大机器人特别展”,我们于是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玩具变形金刚到可以与人共舞的美女机器人,我们和一大帮孩子和家长拥挤着看一个个造型可爱、灵活善动的机器人,在站台上、橱窗中摇曳、扭动。装了面具的人偶还会挤眉弄眼做不同的表情… …但我们的摄影机镜头前总是站满了孩子,我们始终都不能也不好意思挤到前面观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机器人的票,也能一并参观其他的展馆,我们于是也走马观花,参观了隔邻的“地球舘”和“日本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球舘”展出的是有关地球和人类生命的起源和物种。有各种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也有科学物理的发明物件。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原来“长”得很像一座镶嵌着小灯泡和无数电闸的大柜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舘”展出的是日本列岛的人种追溯和自然风物。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布置得赏心悦目,有如商场橱窗的落地玻璃展柜,里面展示着巨型的海底生物标本…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博物馆,绕过喷水池边的小径,有一家别具日式风情的小茶馆,门前站满了等待进去“吃茶”的日本人。他们好些都穿着和服,脚踩木屐,熙熙攘攘,引得我们也想进去喝一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惜,我们的时间到了,是时候该出发到机场去了。(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比人还大的鱿鱼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记︰短短的五日之行,显然不足以客观正确地评价一个像东京这样高度发展的城市。但五天中的所见,所接触,所感,还是能体会出,东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良好的公民素质,以及那些落实在每个细微末节的人性化设计和思考——街头描绘详尽的区域地图、随处可见的干净洗手间、商场女厕每个单间附设的高脚婴儿椅、车站(或商场)的投币短期储物箱、派出所门口当天交通意外死伤具体数字的醒目告示、商场大门外的自动雨伞袋包装器。当然,也包括了街上那些数目众多且功能完好的各种自动贩卖机和不禁烟酒、食物而又能保持相当整洁干净的地铁和公共场所… … 这些都决非简单地提倡民众多学英语就能带给外国游客方便与好感所能达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正因为如此,外国游客们也就大多不很在意日本人的“破”英语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acntbd" target="_blank">【老游记】走马观花游东京(上)</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派出所门外的交通事故警示牌:“以死相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整治河道,顺便养育出一处环保“盆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不太喜欢千篇一律的和服“雛人形”女娃娃,这个武士造型有趣,买回来作纪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