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掠影-1(古城篇)

柳叶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我们姐俩参加了DP旅行社组织的为期8天的成都之行。八个月没有参加这种长距离的旅行,多少有点担心自己的腿,能不能承受这种长距离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到了成都,我们先去参观了成都川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灶王祠,灶王是传统川菜文化以及四川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间,灶王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崇食尚饮,您可以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成都川菜博物馆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灶神送祝福,川菜绝活儿表演、蒙着眼睛切很细的面条等。中午我们就在这里用餐。有龙抄手、川北凉粉、赖汤圆、担担面、麻婆豆腐等20多种四川小吃,可以随便吃,大部分小吃偏辣,作为北方人得专门找不辣的食品吃。</p> <p class="ql-block">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古城镇,在成都市西郊,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成都川菜博物馆是世界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包含了四川本土文化的重要部分:川菜、川酒、川茶、川戏、川派建筑、川式园林……景区占地约40亩,藏品6000余件,川西民居建筑构成新派古典园林风光。</p> <p class="ql-block">  川菜博物馆里有各式各样的腌菜坛子</p> <p class="ql-block"> 这个腌菜坛子更具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  银筷、木筷、象牙筷子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 筷笼子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纹泡菜坛 清.康熙(1622年-1722年)</p> <p class="ql-block">上图:粉彩翎毛花卉纹九子盘 民国(公元1911年-1949年)</p><p class="ql-block">下图:粉彩翎毛花卉纹&lt;img src="//:0"&gt;盬【gu,第3声】民国(公元1911年-1949年)</p> <p class="ql-block"> 结婚证书也在这里展示</p> <p class="ql-block">成都川菜博物馆以继承川菜文化传统、弘扬四川美食为宗旨,禀承“美食面前有食无类”的理念,为美食王国的无国界公民打造川菜文化传播平台。</p> <p class="ql-block">上图:游客在购买鹃城牌食品</p><p class="ql-block">下图:制作过程中的豆瓣酱</p> <p class="ql-block">《彰明县志》记载,清香园的前身为清香园酱园。</p><p class="ql-block">道光初年,冯道人在其亲戚韩氏的资助下,在江油古镇中坝北门创立清香园酱园,致力于酱油酿造,为中坝当地品味之冠。</p><p class="ql-block">公元1828年,清香园韩氏族人韩铣中举,赴京谢恩之际,携家酿极品酱油为贡品。御厨用清香园之酱油烹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胃口大开,拍案叫绝,欣喜之余,道光皇帝挥毫赐名“中坝酱油”,并指名“中坝酱油”为贡品。</p><p class="ql-block">“中坝酱油”由此得名,其时一八二八年。</p> <p class="ql-block">1月30日下午,我们游览了成都大熊猫基地。</p><p class="ql-block">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保护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占地面积3.0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大熊猫基地建立的背景:</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198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并与成都动物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p><p class="ql-block">1990年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成都动物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单位。</p><p class="ql-block">看看春节期间来熊猫基地的游客有多少,人挨着人。</p> <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破土动工,经过3期工程建设,先后修建了大熊猫兽舍、运动场、饲料室、实验室、兽医院,以及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p><p class="ql-block">1997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成都市计划委员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1100多万元建立开放实验室。</p><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熊猫基地转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看到熊猫,好容易看见一只熊猫,还是在睡觉。</p> <p class="ql-block">又走了一段距离,终于看到一只跑出来的熊猫,这只熊猫很淘气,仿佛在跟人们逗闷子,爬上架子怎么也不回头,给人们一个大后背。等了半天,看它没有回头的意思,我就走了,结果刚一走,它就把头扭过来了,再跑过去,它又扭回头,再次给你个大后背,这淘气的大熊猫,还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随团队来到武侯祠游览</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春节期间,在这里举行庙会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内容“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聚焦‘科技感’‘沉浸式’‘全球化’等关键词,汇集主题灯展、精品展览、文艺演出、仿古祭祀、游喜神方、创意集市等一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大庙会以“千灯绘三国·百戏迎新春”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致力于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三国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庙会上演出的舞狮子🦁</p> <p class="ql-block"> 摊位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娃娃</p> <p class="ql-block">锦里”原为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古街,历代文献词赋多有记载。织锦业的高度发达使得成都有了“锦城”的别称。锦里,人称“西蜀第一街”,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p><p class="ql-block">锦里古街全长550米,占地3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庙会里展现的西洋镜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娱活动装置,也被称为“西洋景”或“洋片”‌。它起源于欧洲的街头艺术,通过箱子或框架内的画面展示幻觉或趣味场景,以此吸引观众并收取费用‌。</p><p class="ql-block"> 看游客们观西洋镜多么专注</p> <p class="ql-block">锦里古街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三国时期,曾是西蜀最古老的商业街道之一,因蜀锦作坊集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p> <p class="ql-block">西蜀第一街”牌坊作为锦里的标志性牌坊,是锦里一期和水岸锦里的分界。牌坊上的对联“锦上添花辉映庙祠思树立,里中为市传承文化务恢弘”,作为古街区较为繁华的区域,茶楼、客栈、戏台、风味小吃、民俗工艺全部汇集在周围。</p> <p class="ql-block">九品街是锦里较为出名的好吃街,九为阳数之极,一个品有三个口,九品就有二十七个口,意思是在锦里的九品街,如果每样小吃都吃一点的话,即使有二十七个口也不够用。</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煮酒坊、阿斗井、诸葛井、乌衣巷等建筑,体验“梦回三国”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黄龙潭:黄龙二字取自东吴孙权所使用的年号,229年~231年,共使用了三年。黄龙潭上修建着小桥和湖心亭,湖心亭叫做凤仪亭,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讲述了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经过凤仪亭事件,董卓与吕布二人彻底反目成仇,吕布下了杀董卓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饮一杯英雄酒,唱一段三国戏,品一份三国情。有煮酒坊、阿斗井、诸葛井、乌衣巷等建筑,体验“梦回三国”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逛完锦里,我们又转到武侯祠,武侯祠的夜景也是相当得漂亮。</p> <p class="ql-block"> 姐俩在庙会门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1月31日,我们随团来到阆中古城游览,一进古城,迎面就看到一棵老树耸立在那里,据说,此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阆(làng)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水中路33号,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有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称号。</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景区总面积4.59平方千米,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于一体,选址布局契合中国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风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保存着近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p> <p class="ql-block">古城建筑以中天楼为轴心,应“天心十道”之喻,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 </p><p class="ql-block">图二,我们从这里登中天楼</p> <p class="ql-block">阆中早期居民为賨(cong,第2声)人,东汉的应劭(shào)在《风俗通》里《文选·蜀都赋》引注明确记载:“阆中有渝水,賨人居左右,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令乐府习之。”</p> <p class="ql-block">阆中商周属梁州。春秋属充国。战国后期,巴国灭充国并从江州迁都于阆中。秦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汉阆中为巴西郡治,张飞镇守7年。</p><p class="ql-block">登上中天楼,古城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东晋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西魏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p><p class="ql-block">唐仍名阆中,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17年。顺治时期,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p> <p class="ql-block">张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区西街北侧59号,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始建于三国时期,现存为一处由明、清建筑和张飞墓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14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p><p class="ql-block">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 阆中百姓为纪念张飞拒敌有功,增建敌万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对张桓侯祠大殿、墓亭、聊园进行了维修。</p> <p class="ql-block">章武元年(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p><p class="ql-block">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从初建时算起汉桓侯祠已有1800年历史。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文庙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的阆中市古城内,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建筑群。文庙始建于明代,原为皇家祭祀神明之所,后慢慢演变为地方祭祀地方文化名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文庙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主要建筑包括前殿、大成殿、昭忠祠、贯道门、泮池、钟鼓楼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洋池”,又称“半月池”。古有学府前建水池振兴学业之说,周围水池环绕诸侯之学,称“洋宗池,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洋池。池是古代官学的标志。科举时代新入学的秀才们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过洋桥,从根星门进孔庙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府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p> <p class="ql-block">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去为坛,环植以杏,名力“杏坛”。</p>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大成殿檐高5.1米,脊高11.6米,东西轴线长20米,南北轴线宽10.8米,总建筑面积464.0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位于大成殿内正中,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执镇圭;两旁塑四配,即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p><p class="ql-block">孔子像上方有 “ 万世师表 ” 等牌匾。</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两侧为东房西房,东屋是“圣迹馆”,展示了先圣孔子光辉灿烂的一生(上图)。</p><p class="ql-block">西屋为“县学馆”,主要展示了古代学子们从入学到各级考试和古代的科举制度规则等(下图)。</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古城阆水中路33号,是明清至民国初期川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驻地。</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自明初设立后持续运作547年,历经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定制为"川北分巡兵备道",至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曾短暂裁撤,乾隆年间迁建至现址西侧,与同期建造的川北道贡院形成行政文化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作为明清时期川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兵房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见证了当时军事管理和防御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兵房不仅是军事决策和指挥的中心,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古代军事文化和阆中地区历史底蕴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俗称道台衙门。一进大门,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迎面而来。衙门审案的大堂,悬挂着“振扬风纪”“清正廉明”字样牌匾。可见当时衙门的威严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道台制度活态标本,完整保留三班六房、监狱官库等行政设施。</p><p class="ql-block">1951年原主体建筑遭拆除,现存遗址为2010年按明代规制重建。</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在城内学道街、清嘉庆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再现古代科举考试的流程</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这些景点,除华光楼因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参观,其它5个景点都去了。可以说,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插空儿参观了地质博物馆,那里的宝石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街景还是相当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与团友再次进入古城逛街</p> <p class="ql-block">  一盏盏的红灯笼悬挂在各个民居门前</p> <p class="ql-block">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联张贴在门前,更衬托出国人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中天楼,夜幕下的中天楼更加辉煌、耀眼。</p> <p class="ql-block">  2月2日下午,我们游览乐山大佛景区,乐山大佛景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2年单位组织休假来到这里游览,故地重游,更有一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游览乐山大佛景区的游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拜佛的香火相当旺盛</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景区,集自然奇观、历史遗迹与宗教文化于一体,是了解中国古代工程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绝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面积17.8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建造从唐开元初年(713年)修建到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90年完工。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p> <p class="ql-block">海师洞位于四川乐山大佛头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顶,相传为唐代海通禅师栖居地,是乐山大佛景区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洞深约10米,洞额“海师洞”三字为清乾隆年间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现存明代铜钟及后人重刻的《凌云山海师洞记》碑文。</p><p class="ql-block">该洞因海通主持开凿乐山大佛闻名。海通为治理三江水患发愿凿佛,曾以“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拒贪吏索贿。</p><p class="ql-block">洞址原为东汉崖墓,后成为大佛开凿的临时指挥处,现为纪念海通的重要遗迹。</p> <p class="ql-block">排队下山的游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排着,为了防止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我果断放弃下山的想法,原路返回。在餐馆等到天黑,下山的旅友才回来。</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禅师发起,历经三代工匠接力完成,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艺术造诣。</p><p class="ql-block">旅友历经3个小时的排队等候,终于下到大佛脚下,完成了拍摄大佛全身的愿望。(旅友提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02年9月12日,游览乐山大佛景区,下到大佛脚下,伸手摸不到大佛的脚指。</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大佛周围的题刻、窟龛造像及凌云寺与大佛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空间。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照片由旅友提供)</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黄龙溪古镇已经夜里10点多钟了</p> <p class="ql-block">不顾一天的疲劳,与几位旅友坐着民宿老板的电动车到古城里转转,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古城,这是最后逛古城的机会。即使“到此一游”也不能什么都没看就“开拔”了。</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总面积50.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3.12万平方米,其中较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1.37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廊桥是一座横跨府河的景观桥,全长约360米,宽18米,以河北赵州桥为范本设计,融合川西民居风格,飞檐斗拱,桥廊相连,是黄龙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廊桥以河北赵州桥为范本,桥体舒展伟岸,造型灵动如长虹;桥廊采用川西民居样式,飞檐斗拱,廊坊相连,整体设计兼具北方桥梁的雄伟与南方建筑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桥身装饰以“中国龙”为主题,青石护板正反两面雕刻千余条形态各异的龙纹,柱础等细节处亦布满龙雕,被誉为“中国龙文化展示廊”。‌‌</p> <p class="ql-block">原府河索桥因安全隐患于20世纪90年代被拆除,2011年重建为廊桥,取代了简陋的步行索桥,成为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作为黄龙溪古镇的新成员(非古迹),廊桥以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成为古镇改观的关键地标,与鹿溪河吊桥共同推动区域发展。</p> <p class="ql-block">作为步行景观桥,连接黄龙溪古镇核心区与东岸,兼具交通与观光功能,夜晚灯光璀璨,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p><p class="ql-block">此次成都之行是前5天的行程,主要以古城、古镇为视点,详细了解古城、古镇的古往今来的历史。相比武侯祠、锦里、阆中古城、黄龙溪古镇,我更喜欢阆中古城,她虽然没有武侯祠历史厚重,武侯祠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阆中古城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其古朴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来自各地的游人,阆中古城文物古迹多,而且春节的发源地就在这里,特别是春节期间各种活动、表演丰富多彩,再现时光穿越的历史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在那段历史长河中……</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就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历史,这也是这次旅行的意义所在。后续还会有其它景区的行程记录,欢迎美友继续关注。</p><p class="ql-block">完成于:2025年6月26日</p><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的支持与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