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以转发朋友圈,帮助更多的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今年56岁的魏平同学,刚退休,突然打来电话,说跌倒出现下肢骨折,让我去看看。魏平同学,停经3年,有有些维生素的缺乏,足部感觉有些厚,服改善神经药后好转 平时身体还好,魏平同学问,<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什么50多岁的女性,容易骨质疏松骨折</span>(我们的两个50多岁的一正一副的两个女领导,都是跌倒骨折),出现跌倒骨折后特别害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没有什么措施预防再次骨折?</span></p> <p class="ql-block">刁主任线上信箱:</p><p class="ql-block">1为什么50多岁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p><p class="ql-block">2 了解预防再次骨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FLS(骨折联络服务)</p><p class="ql-block">3 学习预防再次骨折的FLS 的医院管理流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为什么50多岁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span></p> <p class="ql-block">50多岁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核心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雌激素在维持骨密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抑制破骨细胞(负责分解骨质)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负责形成新骨)的功能,从而维持骨骼的分解与重建之间的平衡。女性在45-55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特别是雌二醇)水平显著且迅速地下降。这种雌激素的“断崖式”下跌,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而成骨细胞的功能相对不足,骨质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在绝经后的头5-10年尤其明显)。骨量快速丢失,骨密度显著下降,骨组织的微结构遭到破坏(孔隙增多、变脆),骨骼变得脆弱易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35岁后骨量逐步减少:</span></p><p class="ql-block">即使没有雌激素下降的因素,人在大约30-35岁达到骨量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也会开始缓慢、渐进性地丢失。这是一个自然的衰老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下降,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户外活动减少导致日晒不足,肾脏活化维生素D的功能也可能减弱。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至关重要。负责造骨细胞的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骨重建的效率降低。50多岁正处于这个与年龄相关骨丢失的加速阶段,叠加绝经因素,骨丢失的速度和程度就更加严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女性固有的骨量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相比男性,女性在青春期达到的峰值骨量通常较低。女性的骨架和骨骼尺寸通常也小于男性。这意味着,在经历同样速率的骨丢失时,女性会比男性更早达到容易发生骨折的低骨量阈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其他风险因素的叠加:</span></p><p class="ql-block">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骨质疏松或骨折家族史</span>(尤其是父母髋部骨折)的女性风险更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低体重或体型瘦小</span>,对骨骼的机械负荷刺激较小,本身骨量也相对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长期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摄入不足</span>等都会影响骨骼健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缺乏运动,</span>特别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对刺激骨形成非常重要。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速骨丢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烟草中的尼古丁</span>等物质直接损害成骨细胞,并可能干扰雌激素代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量饮酒</span>会损害成骨细胞功能,干扰钙和维生素D代谢,并增加跌倒风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span>、某些抗癫痫药、过量甲状腺激素、部分化疗药物等会加速骨丢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某些疾病如</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类风湿关节炎</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脏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1型糖尿病等也会影响骨骼健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0岁以后,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视力等可能开始下降</span>,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而脆弱的骨骼在跌倒时更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手腕、髋部和脊柱。</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0多岁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极高危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其核心原因是**绝经期雌激素的快速、大幅下降**,直接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质快速流失。同时,**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骨量自然丢失过程**也在进行中(钙吸收减少、维生素D不足、成骨功能下降)。再加上女性**本身峰值骨量较低、骨架较小**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遗传、营养、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和药物**等风险因素,使得骨骼在这个年龄段变得极其脆弱,轻微外力甚至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都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和手腕。</p><p class="ql-block">因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进入更年期的女性,</p><p class="ql-block">1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DXA扫描),评估骨折风险,</p><p class="ql-block">2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补钙、补VD、运动、戒烟限酒)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骨吸收药物)至关重要,以预防首次骨折和再次骨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预防再次骨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FLS(骨折联络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2012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起 “攻克骨折” 的 FLS全球行动,并组织专家对其认证。FLS最佳实践认证设立了金牌、银牌和铜牌三个认证等级,以此表彰在骨质疏松性全周期管理方面表现卓越的医疗机构,该认证也是国际骨质疏松管理领域内最高荣誉之一。</p> <p class="ql-block">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 **FLS**)是一种经过验证的、系统化的医疗模式,专门用于识别和管理因**骨质疏松性骨折而就医的患者,其核心目标就是**预防再次发生骨折**。对于50多岁女性这类高风险人群,FLS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FLS如何有效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策略和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系统性识别所有脆性骨折患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FLS团队(通常包括协调员、骨科医生、内分泌/代谢科医生、风湿科医生、老年科医生、护士、药师等)与急诊科、骨科病房、门诊、影像科等紧密合作,主动筛查所有因低能量创伤(如跌倒)导致骨折的中老年患者。</p><p class="ql-block">即使患者因其他原因就诊(如背痛拍片发现椎体压缩骨折),FLS也应将其纳入管理。目标是不漏掉任何一个脆性骨折患者,因为他们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极高(首次骨折后1-2年内风险最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全面的骨质疏松评估与诊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详细病史采集,评估骨折风险因素(绝经状态、既往骨折史、家族史、药物如激素使用、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FLS确保符合条件的骨折患者在适当时间(如骨折稳定后)尽快接受DXA检查。实验室检查,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肝功能、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因(如甲亢、肾性骨病、吸收不良)并评估维生素D水平。评估跌倒风险,分析导致跌倒的因素(如平衡障碍、视力问题、药物副作用、居家环境危险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个体化风险评估与分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骨密度结果、骨折史、年龄、其他风险因素,使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计算,量化患者未来再次骨折的风险(如FRAX®工具)。根据风险分层(低、中、高、极高危)制定相应的干预强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治疗与管理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础措施包括钙与维生素D补充,确保摄入充足(通常钙1000-1200mg/天,维生素D 800-2000 IU/天或更高以达到充足血药浓度),这是所有药物治疗的基础。</p><p class="ql-block">生活方式干预,强烈建议戒烟、限制饮酒。提供营养咨询(保证蛋白质摄入)。</p><p class="ql-block">运动处方,推荐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在安全前提下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以改善功能、降低跌倒风险。</p><p class="ql-block">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预防再骨折的核心。对于确诊骨质疏松(T值≤-2.5)或基于FRAX®评估为高/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即使骨密度未达骨质疏松标准),强烈推荐启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地舒单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促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阿巴洛肽)、双重作用药物(罗莫索单抗)。明确治疗目标与疗程,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预期效果、可能的副作用、用药方法及监测计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跌倒预防干预,评估并处理导致跌倒的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如调整致晕厥/平衡障碍的药物、治疗白内障、改善居家照明和防滑、安装扶手、使用助行器)。可能转介至物理治疗师进行平衡和力量训练,或老年科进行综合评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患者健康教育与赋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患者及其家属清晰解释骨质疏松的本质、骨折风险(特别是再骨折风险高)、治疗的重要性及不治疗的后果。强调坚持用药(尤其是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等需要长期或定期使用的药物)和补充钙/维生素D的重要性。解释漏服或中断治疗的后果。提供具体的运动、营养、防跌倒建议。告知患者如有疑问或遇到问题(如疑似药物副作用)如何联系FLS团队。</p><p class="ql-block">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后期骨量流失密切相关,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不高、早期预防措施缺失及筛查率低亦是导致我国患者人群庞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仅为3.7%,患病知晓率仅为7%,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关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长期随访、监测与持续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安排定期随访(如每3-6个月或1年),监测药物依从性、副作用(如下颌骨坏死、非典型股骨骨折风险)、骨转换标志物、维生素D水平、跌倒风险变化等。在治疗启动后1-2年复查DXA,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疗效、副作用、新发骨折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转换药物种类、评估“药物假期”)。解决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持续鼓励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FLS成功的关键要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职协调员是FLS的核心驱动力,负责患者识别、追踪、安排检查、协调会诊、患者教育、随访提醒、数据收集等,确保流程顺畅。多学科协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预防再次骨折的FLS 的医院管理流程</span></p> <p class="ql-block">经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评选,我院骨质疏松团队申请的骨折联络服务(FLS)获得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认证。按照国际骨骨质疏松基金会的FLS 管理流程开展骨折联络服务。</p><p class="ql-block">识别高风险患者**:</p><p class="ql-block">系统性地筛查所有因**低能量创伤**(如轻微跌倒)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椎体、腕部、肱骨近端等部位)的中老年患者。</p><p class="ql-block"> 评估骨质疏松症**:</p><p class="ql-block">对这些患者进行规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评估(包括骨密度检测、跌倒风险评估、骨折风险评估、病因筛查等)。</p><p class="ql-block"> 启动治疗与干预**:</p><p class="ql-block">为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跌倒预防措施等)。</p><p class="ql-block"> 长期随访与管理**:确保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长期的骨折风险评估和管理。</p><p class="ql-block">终极目标:预防二次骨折**。首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后续发生更多、更严重骨折(尤其是致命性髋部骨折)的最强预警信号。FLS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抓住这个“预警信号”,进行有效干预,显著降低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FLS团队开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于DeepSeek骨质疏松跌倒干预的AI大模型》科研项目</span>,依托信息化实现患者快速识别、系统筛查、诊断、规范干预和长期随访管理。通过随访系统、人工电话、患者病区课堂、骨质疏松症直播课堂、社区义诊等最前沿的慢病管理模式,对脆性骨折的患者提供标准化医疗服务,减少二次骨折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一直致力于骨质疏松及骨折患者的诊断评估、检查,并制定出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重视患者宣教、慢病长期用药管理及患者的定期随访。开设骨质疏松跌倒干预专病门诊,联合骨科、妇科、疼痛科、康复科营养科等科室开展骨质疏松诊疗及骨折联络服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早期发现,早起预防是关键</span></p><p class="ql-block">人体在30岁前后达到一生中的骨量峰值,进入中年之后骨量开始缓慢丢失。女性从40岁~49岁起进入骨量丢失前期,年丢失率为0.4%~0.6%,绝经后1年至10年则进入骨量快速丢失期,年丢失率上升至1.5%~2.5%;男性的骨量丢失速度相对缓慢,通常从40岁~64岁进入骨量丢失前期,年丢失率保持在0.3%~0.5%。女性一生将丢失骨总量的50%左右,男性一生将丢失骨总量的30%左右。</p><p class="ql-block">低骨量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加之我国居民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导致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患病,延误了骨松防治的有利时机。因此,建议40岁以上女性,尽早识别风险、延缓骨量丢失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以转发朋友圈,帮助更多的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骨质疏松跌倒干预门诊</p> <p class="ql-block"> 骨质疏松跌倒干预专病门诊, 是中国骨质疏松筛查与规范化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科室,获得老年医学会的《跌倒风险评估与管理师资》培训证,国际The Otago Exercise Program: Falls Prevetion Training</p> <p class="ql-block">开展疏松与跌倒干预的筛查,干预,治疗,管理。针对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开办了,开设了国际奥塔戈跌倒干预课程及国家卫健委的预防骨质疏松跌倒的健骨操。</p> <p class="ql-block">内分泌科医务人员走进苏州市高新区天都花园,为社区居民开展预防骨质疏松跌倒义诊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9日,苏州市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互联网医院糖尿病家庭医生暨跌倒干预专科联盟学术研讨会”学习班成功举办。</p> <p class="ql-block">奥塔戈”又称奥塔戈运动锻炼项目(Otago Exercise Programme, OEP),是作为一项以预防老年人跌倒为目的,居家进行的个体化、循序渐进的肌力和平衡力锻炼的运动项目,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35%跌倒及跌倒损伤的发生,现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1奥塔戈运动计划(Otago Exercise Programme, OEP)由新西兰跌倒预防研究小组开发和测试,以减少老年人跌倒。</p><p class="ql-block">2OEP包括17项力量和平衡练习以及一项步行计划,由老年人在家庭、门诊或社区环境中每周进行三次。练习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以小组形式中进行。</p><p class="ql-block">3该计划对虚弱的老年人最有效。建议虚弱的老年人由物理治疗师(PT)评估并开具初始锻炼处方。老年人每周独立进行三次锻炼,并在8周内与PT或PT助理共同完成一系列4次访问。</p><p class="ql-block">4过渡到自我管理阶段4-10个月。在自我管理阶段,老年人继续独立进行练习,并有机会通过每月的电话与他们的计划提供者联系,并在6个月时进行面对面检查。</p><p class="ql-block">为了评估奥塔戈练习的有效性,此练习进行过四项临床试验,共有1016人参加了研究,年龄在65岁到97岁之间,实验的成果包括:</p><p class="ql-block">1.与未参加奥塔戈练习的对照组相比,参加的人们跌倒率降低了30%至66%。</p><p class="ql-block">2.一年后,参加奥塔戈锻炼的参与者因摔倒而受伤减少28%。</p><p class="ql-block">3. 奥塔戈运动计划对80岁以上的人减少跌倒最有效。</p><p class="ql-block">4.一年后,有70%的老人继续在做这项练习。</p><p class="ql-block">奥塔戈练习计划包括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 姿势</p><p class="ql-block">- 脊柱活动度</p><p class="ql-block">- 髋部和核心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下肢强化</p><p class="ql-block">- 平衡训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