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游散记】(五)洪洞大槐树:岁月深处的根脉

行者

<p class="ql-block">  从灵石到洪洞,即是从晋中盆地进入临汾盆地。108国道,就在两山夹成的河谷之中,右有吕梁,左是太岳,中间是汾河。高山巍峨,流水潺潺,最美的风光在路上!此时汾河水不大,却是如影随形,相伴左右。一小时五十分钟到达洪洞县。</p> <p class="ql-block">  很小就知道洪洞县。源自于儿时在族碑旁玩耍,见有“高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往石沟河”等字样。山东大多数人都称其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戏里也有“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唱段,洪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我带着疑问,下午站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根雕大门前,看着眼前槐根造型,虬枝盘曲、直指苍穹,如一双张开的臂膀,将漂泊四海的游子拥入怀中,"同门同根、同祖同心"。我忽然明白,这趟旅程不是寻常的观光,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认祖归宗。</p> <p class="ql-block">  绕过根雕大门,便是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是一巨大"根"字,背面有联:"地隔情无隔,任乾坤易换,远族总难忘,寻根明代大槐树;民移祖不移,纵岁月沉沦,亲情终应续,祭祀洪桐老鹳窝。"字字句句,道尽移民后裔的桑梓之情。我的手指轻抚冰凉的石壁,恍惚间听见六百年前离乡者的呜咽。 </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道回廊,三株古槐赫然入目。第一代大槐树今已不存。第二代大槐树已近四百岁,第三代也有百年树龄。树下的《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再现了当年离别场景。大槐树下,官兵执戟围拢槐树下的人群,妇孺在牛车旁哭别,壮年扛着行李蹒跚前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哭声、叮嘱声交织在一起。</span>百姓们被反绑双手,一步三回头,将故乡的模样深深地刻进记忆。</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祸,黄河改道,遍地灾荒,华北大部“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而山西因表里山河之护佑,相对安定,人烟稠密。洪武三年,户部侍郎刘九皋奏报:“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此奏议拉开持续五十年官方移民之序幕。</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地处临汾盆地北沿,汾水贯境,驿道纵横,遂为移民集散之地。广济寺前“树身十围,荫蔽数亩”之汉代古槐,亦为登记造册之地标,“凡迁徙者,先赴广济寺点籍,赐川资、凭照,遂从树下启行。”大规模移民,共十八次,历洪武永乐两代, 五十余年,涉山西五十一县,移民超百万,落籍地覆盖今冀、鲁、豫、皖等 十八省五百余县。</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广济寺遗址显得格外肃穆。这座唐贞观年间的古刹,曾是移民的集结地与见证者。幸存的金代石经幢上,文殊菩萨坐像慈悲俯视人间,八大金刚的浮雕已被岁月磨蚀得模糊不清。触摸着冰凉的幢身,我想象明初某个秋日,寺僧为移民念佛祈福,折槐相赠的场景。那些槐枝是否在异乡生根?那些离人可曾梦回故土?</p> <p class="ql-block">  出广济寺,至洪崖古洞,“洪崖堑壁”与“古洞连云”赫然在目。洪洞这个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与城北“古洞”。洪崖洞下,实景剧《铁锅记》正在演出,讲述的是明洪武年间,刘家三兄弟应诏迁徙,临别之际,将自家铁锅,一分为三,作日后团聚凭证,兄弟们二十年后回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团圆的故事。如今河南巩义仍有"对锅台",年年举办认亲会,六百年的分离割不断血脉亲情。</p> <p class="ql-block">  百万民众被迫迁徙,千辛万苦,家人离散。客观上也促进了迁入地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府统治。移民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缓步走进祭祖堂,这里供奉着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香烟袅袅,庄严肃穆。碑林里镌刻着600余座姓氏起源与迁徙史的石碑,形成了一条“饮水思源”的文化长廊。我穿梭其中,细细找寻着自己的姓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在这里,每一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它们如同繁星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星空</p> <p class="ql-block">  祭祖堂广场,献殿的后边戏台,正在演出剧目《家国情槐》,以明朝、民国和现代三个时代为背景,通过背井离乡、家国情怀和华夏同根三个片段,展示了大槐树移民后裔为国分忧,忠义报国的爱国情怀,十分感人。</p> <p class="ql-block">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传唱六百年的民谣,此刻有了全新的意义。离乡背井的悲情早已化作开枝散叶的壮歌,当年被迫的迁徙,今日主动的寻根,完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轮回。</p> <p class="ql-block"> 离开景区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槐树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回望大槐树,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棵古老的槐树,见证了千百万移民的悲欢离合,承载着亿万人的乡愁,它用自己的身躯,书写着一部民族迁徙繁衍的传奇。那些散落天涯的游子,或许都带着一片槐叶形状的乡愁,而洪洞大槐树,是他们心中永恒的根与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