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阿克苏已有十天了,对它的印象始终没有清晰起来,亦如这雪中的远山。 7号晚近9点赶到阿克苏,8号在宾馆窝一天,只午餐后急急地在宾馆附近转了一圈。街上走的大多是维族人,店铺招牌也多是曲里拐弯的文字,只在下面注有小小的汉字,感觉到了西域,印象仅此而已。 9号就要返回库尔勒,就这样匆匆来去,心中总有不甘。晚餐后与当地的朋友讨教可看的景点,他列出了一串名字,我们从中选出了离市区最近的两个,经过再筛选,选定了返程时要路过的温宿大峡谷。据介绍,温宿大峡谷是由2600万年前内陆湖泊沉积,经过亿万年的风、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拥有丹霞、雅丹、次雅丹、岩盐喀斯特和独特的盐丘底劈构造等5种地貌,是一处综合性的“地质博物馆”。有专家考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现和温宿大峡谷相类似的地质地貌。考虑到我们的车进不了峡谷,他们特意备了一辆越野车,一来带路,二来送我们进谷,当地朋友们的热情真是没得说。<br><br>出得阿克苏,沿高速行驶半个多小时后离开高速驶上简易公路,小路不宽但很平坦,两侧的茫茫戈壁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寂寞,长满骆驼刺、马黄草、红柳等一团团一簇簇的植物,据司机老孙讲,这几年雨水多,所以植物长得茂盛。 在离谷口还有2——3公里的地方设有峡谷管理处。买票,每人30元,栏杆升起,我们挤上越野车,很快便来到谷口。 谷口两边的山峰以红色为主调,兼有绿色,山壁岩层分布清晰,受挤压形成褶皱、弯曲,线条十分清晰,侵蚀痕迹明显。山上怪石嶙峋,景象万千,脚下谷底空阔平坦,细沙松软,越野车可以尽情地横冲直闯,轿车是不可轻易进来的。 这里的天气变化真的很快,山外阴天,谷口撒着零星的小雨,谷内便是雪花飘飘了,我们几个没有任何御寒的准备,山东的朋友提起裤管,啊!只穿了一条单裤,好可怜啊,广西的朋友显得很是兴奋,在他们家乡是见不到雪的,辽宁的谷科到是表现得一如既往地泰然。 拐过一个山弯儿,在西侧的山脚下出现两棵高大的胡杨,一棵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一棵枯枝槁干,全无了生命的迹象,但仍坚强的立在那里。据说胡杨是分雌雄的,不知他们是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他们也一定有过幸福的过去,如今却是阴阳两隔,不免心生悲切。<br> 告别胡杨,前行没有多远,道路很突然的就变窄了,据说这才真正的进入了大峡谷。越野车一路前行,山谷两侧闪过多个支谷,宽的有几十米,窄的仅可一人通过。两侧的山体在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形成了绝壁高耸、奇峰兀立、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象。这里的景观差异很大,初时气势磅礴,神奇险峻;再行曲径通幽,婀娜挺秀;待到尽处,山峰低矮,遍布高矮不等、粗细不一的红色石柱,神秘莫测。穿行其中,视野时而开阔、时而闭塞,时而群峰雄奇、气势磅礴,时而凹凸圆润、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 在一狭窄的谷口,我们下车向谷内走去,雪下的很大,地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暗红色山体在纷飞的雪片后面呈现出或狰狞,或柔润,或千疮百孔,或丰满多姿的奇异景象。走着走着,一峰巨石迎面而来,象极了泰坦尼克号,孙师傅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景点“巨轮飞渡”。沿船侧向里走是一条窄窄的石缝,两侧石壁陡峭,在通天的一隙上悬着三块巨石,摆着随时跌落的姿态,不禁使人胆战,这大概就是一线天和三心石了。我们踏雪前行,孙师傅不停的指指点点,这里是万僧朝圣、千年古堡,那里是太空来客、千层万塔,不一会,我们头上的落雪就化做了涓涓细流,迫使我们回到车上。越野车继续的谷中摇摆,最后在一处开阔地上停了下来。孙师傅讲,这里就是大峡谷的顶端,也是峡谷中最著名的景观——生命之源。<br><br>个人觉得,谷内的许多景点都是凭怪石的形状和意境来命名的,不一定有道理,全凭个人的感觉,在这里,我们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感觉自由地飞翔。 在谷中,有人工修筑的有如桥、台样的建筑,据说这是共游人避险用的,由于这里的地理特殊,无雨干如沙漠,遇雨很快就能形成山洪。<br> 由于天寒衣单,我们多是坐车观景,匆匆而过,不免有些遗憾。<br><br> 回到谷口处,雪水已汇成了涓涓细流,慢慢地向戈壁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