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月台

吴桐

<p class="ql-block">转过被藤蔓缠绕的弯道,我意外邂逅了苹林站——这座隐没在时光褶皱里的火车站。说它“再也到达不了”并非故作玄虚,当现代化的铁轨如银蛇般蜿蜒,它早已卸下运送旅人使命,像一枚被岁月遗忘的旧邮票,悄然贴在闽西群山的信笺上。</p><p class="ql-block">穿过密林,站房依山势匍匐,宛如被岁月温柔安放的摇篮。若非熟悉小径的人引领,谁能想到荒草深处竟藏着一座站台?踏进站场的瞬间,恍若跌入时间的漩涡。寂静如雾霭弥漫,无声浸润着褪色的红砖墙、斑驳的木质长椅,还有站台上孤零零的电线杆。电线杆下,身着制服的吴站长静静伫立,恰似一幅静默的素描里,唯一带着呼吸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吴站长鬓角染霜,目光越过蜿蜒的铁轨,投向远处被秋色浸染的山峦。经年的山风,在他眉间刻下与站台裂缝相似的纹路,每一道都是时光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1961年建站,最风光时一天有三十多趟车。”他的声音轻柔,仿佛在抚摸泛黄的老照片。曾经,春节的人潮如潮水般涌来,扛着行囊的打工者、意气风发的大学生,都在此汇聚成喧嚣的河流。1984年,电影《四等小站》在此取景,胶片转动间,定格了站台最璀璨的笑颜。</p><p class="ql-block">然而,潮水终有退去的时刻。2018年,相邻的龙岩站化身为高铁枢纽,苹林站便成了时代的注脚。如今,它蜷缩成五等小站,六名职工守着三条铁轨,每日机械地迎送寥寥几趟货车。空旷的站台上,脚步声都会撞出寂寞的回响。偶尔,怀旧的访客举着相机到来,快门声惊起灌木丛中的山雀,可转瞬,一切又归于岑寂。</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动容的,是隔轨相望的山腰处,那栋与车站同龄的灰楼。它默立林间,石阶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弧度,窗棂上的爬山虎枯荣更迭。</p><p class="ql-block">闭上眼睛,山风仿佛带来了往昔的絮语:</p><p class="ql-block"> “中午下碗面!行啵?”山腰飘来女人的呼唤。</p><p class="ql-block">“好,多搁点葱花!”站台上传来爽朗的应答。</p><p class="ql-block">“你家崽又翻墙逃学啦——”</p><p class="ql-block">“等我回去,看我不揭了他的皮!”怒声里藏着掩不住的笑意。</p> <p class="ql-block">曾经,隔着三道铁轨的对话,是再寻常不过的风景。而今,人去楼空,唯有山风依旧穿梭在站台与旧居之间,传递着无人回应的私语。这座弯道月台,宛如一道凝固的时光年轮,见证着钢轨如何从喧腾的血脉,渐渐化作寂静的琴弦。</p><p class="ql-block">吴站长摩挲着褪色的值班表,轻声叹息:“草木一秋,车站也有自己的节气啊。”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夕阳为铁轨镀上一层柔金。一列货车轰然驶过,震落墙缝里的陈年积尘。待烟尘散尽,站台又沉入琥珀般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星斗流转。我忽然发现,信号房檐角,一盏备用信号灯在暮色中泛起微弱的绿光。它像一枚倔强的种子,蛰伏在时光的冻土之下。铁轨蜿蜒伸向山外,在视野尽头折成一个问号——这座被按下暂停键的月台,或许正孕育着未被书写的崭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所有离去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这座老站恰似深谷幽兰,在被遗忘的角落,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春天。当汽笛再次唤醒沉睡的轨道,那些被山风珍藏的故事,必将随着新生的列车驶向远方。在时光的长河里,没有真正的终点,只有未完待续的逗号,等待着被续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