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历险记

CindyXZ

<p class="ql-block">上周(6/14 - 6/18)在丹佛周围逛了5天,经历了好几个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搭便车,第一次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徒步10英里 (16公里),第一次现场听著名男高音波切利的音乐会,第一次看见驼鹿 (moose), 第一次站在海拔4300米(14,115feet)的山顶,看着白云在眼前飘动。</p><p class="ql-block">其他基本在计划之中,但搭便车(hitchhike)纯属偶然。对那些出手援助,给予我们方便的人,我至今心存感激。愿上天保佑他们每一个好人。</p> <p class="ql-block">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原计划 6/15(周日)走落基山国家公园里的天池步道 (Sky Pond via Glacier Gorge Trail)。落基山公园早上9:00至下午2:00之间实行限时入园,9:00以前和2:00以后随便出入。但比较热门的熊湖(bear lake)区域早上5:00至下午6:00都需要限时入园,限时票需要头天晚上7:00从网上抢。</p> <p class="ql-block">我和同伴Rae都没做抢票的打算,误以为只要早上9:00以前入园就行。周日 (6/15) 早上8:15出发,8:30到了熊湖入园检票站。这时已经看见几辆车掉头了,心想不妙,这些有可能也是没限时票的人。果不其然,轮到我们时,满脸笑容地解释“我们以为…”,但被俩大妈和善而坚决地拒绝入园。</p> <p class="ql-block">车掉头后脑子里开始迅速搜索,熊湖去不了,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去呢?还是同伴脑子灵,马上建议我们试试搭便车进去。于是我们把车停在拐角比较安全的地方,胡乱往包里塞了些零食,水和水果,开始了我们人生第一次的 hitchhike。</p> <p class="ql-block">那天早晨9:00左右驱车入熊湖公园的人一定都记得路边拐角处站着两个亚洲面孔的女背包客,迎宾一样不停地朝转过来的车辆微笑招手。一有停下来的,我们马上满脸堆笑,解释说我们需要搭个车进去。有些直接拒绝,有些车是满的,有些直接摇手不停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气馁,换着手势不停地比划。没过多久,两个年轻白人女士停下来,听说我们要搭车,爽快答应,并且把放在后座的行李箱搬到后备箱给我们滕位置。两人英文都带一点点口音,听不出是东欧还是南美的,反正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们兴高采烈地坐车到检票口,结果发现她们网上抢的票只是一般的入园票,不是去熊湖的票。车掉头后,我们建议她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试试搭个便车。她们很高兴地把车停在我们的车旁,于是路边有了四个女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第二辆为我们停车的是两个中年白人女士,同样有一丝口音,能确定她们不是土生土长,应当也是移民。我们给她们讲我俩前面的经历,她俩肯定她们抢的票是去熊湖的。但检票处的第一个大妈说她们的票不对,只是一般入园票。争论一番后,由第二个大妈确认她们的票不对,也只好掉头。她俩比我们还沮丧。</p> <p class="ql-block">英文有句谚语 “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第三次肯定成功)。至此,虽然还是不知道hitchhike的正确手势,但我们已经知道车上有黄牌的肯定能进去。于是看见dashboard上有黄牌的就招手,同时也总结出一套规律:印度人的车子总是坐满了大人和孩子;老白男肯定不停;白大妈们也不会停。白大爷白大妈们也许比较传统,是对外族人有顾忌吧。</p> <p class="ql-block">终于等来了一辆车上有黄牌的,驾车的是位亚洲男孩,旁边坐着一位漂亮的东欧女孩。车停下来后,听了我们的叙述,男孩先看看女孩征求意见,在女孩还未置可否时,我俩已兴奋地打开车门跳了进去,并千恩万谢地告诉他们“好人必有好报”。</p> <p class="ql-block">好报很快就应验了。进园时检票大妈告诉我们熊湖停车场已经车满,我们要把车停在shuttle站,然后坐shuttle去熊湖。男孩决定把我们送到熊湖,他俩再回头坐shuttle。心里一万个感激男孩的善良。到熊湖停车场时,工作人员正在拉起一条黄带,准备阻止车辆进入。看见我们,马上说左边还有最后一个车位。不得不说我们人品好,就这样被幸运之神眷顾着。</p> <p class="ql-block">我俩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对这对儿年轻人的感激,很俗气地要给钱贴补一下油费,当然被他们拒绝。 同伴掏出手机要把自家的AirBnB地址发给他们,如果他们有机会来波特兰,一定给他们特殊优惠,但无奈在9600呎的海拔处没信号,很遗憾地和他们告别了,只知道他们是从德州来,由此对德州人民也充满了好感。</p> <p class="ql-block">进入熊湖的第一张照片是9:33照的,我们在hitchhike上费了大约半时的周折,但无惊无险,还很顺利。</p> <p class="ql-block">绕熊湖逛游时,遇上了第一对让我们搭车的年轻女士,她们已于我们之前也搭车进来了。共同的经历让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激动地拥抱合影。她们的装备很休闲,就在熊湖附近走走。作别后,我们开启了去天池的徒步。</p> <p class="ql-block">想去天池徒步有几个原因:一是这个步道沿途景色美,Alltrail给4.9评分 (5是满分); 二是这个步道难度适中,8.6迈,升高不到1800呎;三是想在3000多米海拔高度徒步,看看自己行不行,为以后的西藏之行做个预演。</p> <p class="ql-block">Sky Pond Trail via Glacier Gorge. 我们是从熊湖绕过去的,多走了近2迈。</p> <p class="ql-block">去天池的步道一路沿Glacier Creek (冰川溪)蜿蜒着,途径两个瀑布(Albert Falls, Timberline Falls),三个高山湖 (Loch Lake, Glass Lake, Sky Pond)。截止Loch Lake,一路上无惊无险,除了树木不同(很多白桦),其它跟西北山里的步道没啥两样。到Loch lake时,海拔已超过3000米,地上出现积雪。</p> <p class="ql-block">Albert Falls</p> <p class="ql-block">Albert Falls (2)</p> <p class="ql-block">这时同伴怕自己体力不支,决定停止前行,在Loch Lake 等我。问回来的人还有多远到天池,都说不到1迈,但路不好走,不过很值得上去。我想来回不到2迈,最多一个小时我就赶回来了,让同伴就在Loch Lake 附近慢慢转悠,等我。</p> <p class="ql-block">Loch Lake</p> <p class="ql-block">过了Loch Lake就是很陡的雪坡,上去时还没觉得什么,但远远看见一组回来的人,正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下走。走近才发现其中一女的脚腕受伤,坐在雪地上,由其它人一步步往下拉。看到这情况我心里不由得打鼓:继续冒险上去?还是退回?又问了一个人还有多远,答曰,过了瀑布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过雪地</p> <p class="ql-block">Timberline Falls</p> <p class="ql-block">Timberline Falls (2)</p> <p class="ql-block">“过瀑布”不是经过,而是“跨过”瀑布。跨过后发现眼前都是石头,根本没路。这时周围没有一个人。我巡视四周,想找有人走过的地方,但好像都没有。难道他们都是属猴的,都会在石头中攀爬?再次产生要退回的想法,但望一眼下面那么陡的雪坡,觉得退也不易,那还是进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回来时跨瀑布的照片,去时应当更狼狈,好在没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手脚并用才爬上了高达我胯部的石头,心里想着回去可怎么办,坐在石头上脚都够不着地,一定要跟着一个人回去才行,万一出事至少还有人报个信。</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难的一段,根本没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看看别人是怎么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上到瀑布的顶端后,接下来的路相对平坦,四周是山峦,中间是明镜一般的湖水(Glass Lake)。这里的高山湖都很清澈见底。虽然溪流仍叫冰川溪,但冰川早已融化消失了。没有冰川灰,湖水便不会呈现漂亮的绿玉色。</p> <p class="ql-block">惦记着同伴还在Loch Lake等我,我匆匆地赶到Sky Pond, 那是山与水衔接的地方,空无一人。来不及多想,跟山水留一张合影,便匆忙往回赶。再走到镜湖时,突然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原来同伴Rae也上来了,正站在瀑布的顶端。此刻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了。我陪Rae再走回天池,在那里放松地享受了达到目的地的喜悦,跟几个白孩子分享了我们带来的零食,看着他们相互鼓励,跳进冰冷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Rae坐在瀑布的上面</p> <p class="ql-block">Glass Lake</p> <p class="ql-block">在Glass Lake相遇</p> <p class="ql-block">天池(网络照片,比较全面)</p> <p class="ql-block">勇敢的年轻人要试试水温</p> <p class="ql-block">冷不冷啊?</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时候,我们用录像记录了那一段艰难的攀爬。也许是回来时心情放松了许多,并没有觉得像去时那么难。过雪地时摔了两次,只好坐地上滑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行路难 - 乱石里踏出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走回停车场,两个攀岩归来的人把我们送回停车处。这世界还是好人多。</p><p class="ql-block">要问我这一天有什么收获的话,我想我会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想干的事,只要足够想,一定有办法干成的。还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利人更利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