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多的时候,阳光依然有些许毒辣,当光线透过郑州市二环支路林立的高楼时,正好洒在二环支路35号的红砖厂房上,涂鸦墙上的阿凡提与哆啦A梦的彩绘在渐暖的光线下泛出淡黄,像被晒褪色的童年记忆,穿过爬满藤蔓的铁门,我和老伴的影子在红砖地上愈拉愈长。</p> <p class="ql-block">二环支路35号是郑州市瑞光创意工厂,其前身是瑞光印刷厂,创建于1983年。2013年,随着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功能提升和主城区改造,瑞光印务开始动迁。老厂房经过二次开发,实现了从普通工厂到文创产业园的华丽转身,成为二七区的“文化梦工厂”,也成了来郑州旅客或者本地人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昔日,瑞光印刷厂曾是80年代印刷业的佼佼者,无数老郑州人乃至老河南人的童年记忆中,都少不了瑞光印制的课本。如今,这座工厂与北京的798、杭州的Loft49一样成了文艺青年喜爱的圣地,他们会拿着手机或者相机探寻那些深藏在红砖厂房的岁月痕迹。</p><p class="ql-block">我也依然。</p> <p class="ql-block">园区占地近40亩,由三个院落组成:一号院为主办公区,有咖啡、茶及路演、展览大厅等;二号院为原貌特色项目区,保留了80年代的红砖房;三号院为园区生活配套空间,包含餐饮、超市、公寓等。园区内有许多文艺范十足的餐厅和咖啡馆,还有大量的涂鸦墙和创意作品展示。虽然建筑的功能已随时代更替,但踏入其中,你仍能寻觅到那些历史的痕迹,老居民楼与红砖墙等经典元素,都被精心保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故事,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目睹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些创意理应会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创工作者,或许是时间尚早、夜色未浓、喧嚣正待,我看到的尚是人迹廖然,文创的门店也大多关了门。二号院的苏式厂房下,紧闭的工作室玻璃门映着“造物记”的紫砂工作台;未完成的泥塑汉服娃娃静立台前,似在等待匠人归来,倒是有一只鹦鹉在说着我没有听懂的话,引得我很是好奇;“有毒废弃物”的灯光泛着暖暖的色调,似乎也在懒懒的等人;院内的心形镜面反射孤零零的车和孤零零的行人;“莫提”门前的兔星人像是怕冷的样子,捂着被风吹起的裙子……</p> <p class="ql-block">这景象颇有几分寂寥。三号院内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字样在老楼下的白墙上透着寂寞的铁锈红;老印刷机改造的景观喷泉独自吐纳水珠,水声在静巷里格外清晰;转角处的哈哈镜在“魔法拍立得”门前坏坏的笑,把胖胖的我拍得瘦长瘦长,满足了我想瘦的虚荣心;院内的树干上缠绕着以黄色毛线为基调的调皮娃娃,咧着嘴傻傻的笑;百家姓墙倒是没有寂寞,只要有过往的来客准会找一找属于自己荣耀;某个忘记了名称的书店,书架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杂志,店员倚门逗弄白猫,猫尾扫过门框上“今日推荐”的小黑板,粉笔字已模糊成一片云烟。“二娘酒馆”尚未亮灯,藤编灯笼在穿堂风里轻晃,后厨飘出熬制胡辣汤的香料气息,却不见食客踪影。</p> <p class="ql-block">又逛了一圈,从一号院的门前踱过,光线似乎按了下来,黄灰色的工业风建筑愈加暖黄,人也多了许多:文创市集的彩灯倏然亮起,玫瑰巷也涌出推着餐车的年轻人,粉红三轮车载着泰式椰子冻停在老游戏机雕塑旁,“辰念手作”里穿汉服的姑娘坐在摊位后聚精会神的制作手工饰品,忽有提琴声从某扇窗飘出,原是弦乐工作室的老师傅正在调试一把旧琴。</p> <p class="ql-block">八点的钟声将园区唤醒,魔幻渐渐交错,貌似老厂在时光裂痕中加重了呼吸。暮色渐浓时,晚风送来了烧烤摊的孜然香;下方市集已人影憧憧,刚才尚显空荡的木艺工坊亦亮起了灯,店主正在雕刻木蜻蜓;远处二环支路的车流声隐隐传来,像城市血脉的搏动。</p> <p class="ql-block">或许瑞光的魅力恰在这张弛之间:它既容得下五点钟无人问津的寂静,又盛得住八点钟烟火蒸腾的欢腾。文创园区的生命不在时刻饱满,而在留白的缝隙里自有根系生长,当工坊匠人的刻刀与手作女孩的织针在此共生,当酒馆的餐香与乐室的琴音在此交织,老厂房终在时光的磨砺中找到了自己的呼吸节拍。</p><p class="ql-block">瑞光,或许不会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