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有效推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观察、分析、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近期开展了课程故事、游戏案例分享活动。通过教师的观察分享、自我反思,从“看见儿童”逐渐到“看懂儿童”,逐步推进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教师们借助PPT、视频等多样化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客观描述幼儿的游戏过程,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解读,给予多维度的支持策略等各方面进行分享。老师化身为“讲故事的人”,述说着孩子们在游戏活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p> 小一班 最幸“孕”的事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自从“老师大肚子”这件事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始,小一班的幼儿便在生活中主动探索与学习。从阅读绘本了解孕育的奇妙过程,到体验“孕娃”的半日时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关爱、理解父母与老师,萌发爱与责任心。</p> 小二班 趣玩呼啦圈 <p class="ql-block"> 小二班的幼儿在探索呼啦圈N种玩法的过程中,从单一的一种玩法,积极探索到“一物多玩”,不断升级创新,从个人、小组到集体合作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孩子们合作探索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p> 小三班 “圆”气满满 <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三班的幼儿对泡泡机里产生的圆形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对新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对圆形有一个认知,开启了一趟“圆形”探索之旅。通过发现圆、寻找圆、创造圆、用圆的玩具进行游戏,展开一系列的探索,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发现物体的不同形状,产生兴趣。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充分的支持,让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p> 中一班 请不要太“锈”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农家乐”的游戏中,中一班的幼儿意外地发现农家乐里的铁锅表面布满了红褐色的锈迹。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幼儿的强烈好奇心:“铁锅为什么会生锈呢?”,“这些锈迹可以去掉吗?”。针对幼儿的疑问,教师抓住这一个绝佳的科学探索契机,开启一场关于“除锈”的科学活动之旅。</p> 中二班 一起“趣”种植 <p class="ql-block">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都源于生活。让我们和幼儿一起走进蔬菜的世界,引导幼儿通过认识、感知、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中二班的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播种下欢乐和希望,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期待。</p> 中三班 污水净化之旅 <p class="ql-block"> 在《污水净化之旅》的科学活动中,中三班的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与思考污水净化的方法和原因。初步掌握了污水净化的工作原理,并在充满趣味的探索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老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助力幼儿的经验不断积累与成长。</p> 大一班 船来船往 <p class="ql-block"> 一片叶子、一根树枝,都是幼儿感兴趣的。通过挖掘自然物中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愉悦中去猜想、实践和验证大自然的秘密。活动中紧密围绕“沉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想和判断,探索物体沉与浮的原因,获取与物体沉浮相关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小船,改变物体的沉浮。由此,大一班开展了以“船来船往”为主题的自然科学探索活动。</p> 大二班 球球大作战 <p class="ql-block"> 大二班的幼儿从探究球体的滚落到自制球球发射器,再到自己设计游戏,幼儿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再次实验,发展了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同伴的协商能力和合作能力。整个游戏过程的延伸都是顺应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每一次的游戏推进,都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再回归到游戏。</p> 大三班 非牛顿流体 <p class="ql-block"> 在“科探节”的时候,大三班开展了“神奇流体寻宝记“的科学小游戏。大三班的幼儿都对“非牛顿流体”感到十分好奇,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于是,开展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来探究“非牛顿流体”。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增加对非牛顿流体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从成功的游戏中获得自信和启发。</p> 总结与梳理 <p class="ql-block"> 案例分享后,园区负责人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肯定了老师们在游戏观察中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老师们及时抓住游戏中发生的各种教育契机,善于挖掘、梳理游戏中的独特价值。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支持和引导他们在游戏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知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看见幼儿到看懂幼儿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游戏是孩子的天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学习发展机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幼儿遇见游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看到了闪耀的童年之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老师遇见游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找到了专业前行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 辑:黄婷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一校:郑锦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二校:吴妮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三校:李晓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