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行之花絮随想(结束篇)

谢玉盛

<p class="ql-block">这次到英国旅游,认知上得到好几个第一。第一次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相望。第一次知道英国是由四个“国家”组成,这“国家”相当于我们的自治区,但自治度很高。第一次知道英国的物价奇高,吃一顿普通的早餐要一二十英镑(相当于一两百元人民币)……这是旅游英国的结束篇,咱就想到哪说到那,把一些忘记的事儿尽量补记上来。</p> <p class="ql-block">英国是一个老字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民*主国家,允许言* 论自* 由与游* 行示* 威不是文字上的。在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旁边的一条马路上,有黑人在那里手拿扩音器举着旗子大呼小叫,不知道在争取什么利益。他们欢迎游人拍照。马路对面,还有人在那里搭着帐篷安营扎寨,看样子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有什么诉求尽管说,甚至到时可以不投 xxx 的票,但不允许暴力。</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的街道上,有不少有纪念意义的雕塑作品或纪念碑。这是纪念2002年10月12日巴厘岛爆炸案中202名遇难者的纪念碑。 一个大石球上刻有202只鸽子,每只鸽子代表一名遇难者。旁边的石墙上,刻着所有遇难者的名字。这个作品是对恐怖主义行为的谴责。</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二战期间英国女性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纪念碑。位于伦敦市中心。纪念碑上有17套不同的战时妇女服装和装备,象征着妇女战时承担的不同角色和任务。二战时期700万英国妇女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牺牲和奉献——纪念碑在蓝天下向她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英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私权(私有财产保护)的国家。城市的街道如同香港或上海,没有宽敞笔直的六车道、八车道。因为私人房产不能强行拆迁,所以路得随屋转。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但道路两旁却是商铺林立。有店家(主要是啤酒店和咖啡店)甚至将桌椅摆到马路边上,为防止路人误撞上来,旁边用一块隔板挡一下。房屋的建筑与装璜时尚高雅,与人们随意自在的生活状态融汇,令人心情愉悦,放松中又多一份情趣。</p> <p class="ql-block">出城市到了乡村,路该宽敞了吧?不是。道路两旁全是用石块砌成的半人高的围墙,绵延不绝,见多了才知道,围墙里面是私人土地。汽车一直在围墙或者围栏之间行驶。遇有对面来车怎么办?公路的管理者在路的左右每隔一段距离增加一个可以停车的路岛。英国司机很自觉,见对面有车来,最接近路岛的司机会主动将车停在哪里等候。对面车开过来,司机会举一下手表示感谢,但不按喇叭。我在英国十天,好像就没听到过汽车喇叭声。</p> <p class="ql-block">出了乡村,到了海边,情况总不一样了吧?也不是。在苏格兰高地海边的一个叫波特里小镇的地方,我被一个英国老太太训斥过。波特里小镇有一排彩色的房子,在夕阳下非常明媚。我绕过一个山坡来到海边,海边有一户人家,门前有个十来平米的平地,平地的边缘是海边,有一道城垛式的半截围墙。我走过去坐在城垛上拍照。夕阳西下,海水泛红,彩色的房子分外抚媚,正拍得来劲时,忽听得身后有嚷嚷声。转头一看,一位七八十岁的英国老太太,正朝我呼喊着什么。她一脸严肃,还带着愤怒,一连串的英语俺听不懂。但我瞬间明白了,她一定是在指责我擅入私人领地。我收起相机,忙不迭地道歉。当年学过几年英语,大部分都忘了,唯有谢谢和对不起没忘。我满脸堆笑,慌乱中竟将对不起说成谢谢。我一个劲地说,thank you,thank you,低着头从她旁边溜过。走出几步,怕她掏枪,回头一看,人呢?原来她已蹲在墙边侍弄她的花草了,正投入地摘叶压盆,好像刚才的事压根儿就没发生过。</p> <p class="ql-block">英国也有高速公路,但收费公路仅占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只有通往伦敦的有桥梁和隧道的部分高速收费,其他均不收费。我们在英国租车十天,没少上高速,从未交过费用。英国公路总长度有40万公里,60%的货物通过公路运输,没有所谓的过桥过路费,这就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这是一件利民又利国的好事情。</p> <p class="ql-block">英国是什么都好吗?不是的,英国的物价就高得吓人。听我慢慢说来。先从超市里我们知道的产品说起(先说明一下,当时的汇率,一英镑等于9.8元人民币,为了便于算帐,俺们就按一英镑10元人民币计算)。这是一个小镇上的超市,香蕉一把,5根吧,16元人民币;一盒蓝莓,37.5元人民币;一根棍状面包,13元人民币;一支牙刷,18元人民币;一个汉堡,90-100元人民币,如果你在街上吃一顿早餐,通常要花100-200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那么英国人的月收入是多少呢?咱们就问中国的AI,这个它不会有水分。大概地说,月薪一般在3000-5000英镑(约3-5万人民币)之间,具体的可以看下面截图。</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打工的黑人不少,他们并非都是干苦力活。在机场,俺就看到不少黑人干着文案的事。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有游轮,码头工作人员中也有不少黑人。这位黑人女子,来我们这是检票,我发现她简直是个美女,耳垂上挂着大大的耳环,鼻子上还穿有鼻环(是叫鼻环吧?)一点不俗气,人也很客气。我用手机拍了她一张照片,咔嚓一声,她可能知道,但并未阻止,就像没事儿一样。</p> <p class="ql-block">游轮的最后一站是离伦敦较远的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处码头。此地有不少景点,有英国女王故居、皇家海军学院、国家海事博物馆 ,还有格林威治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先说格林威治天文台吧。这是一处了不得的世界文化遗产,公元1675年创立,属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天文台。因为它确立了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和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所以这里是探索时间起源和航海文明的必访之地。下面的大钟就是世界时间的起源。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不同,这个大钟有24格,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12格。全世界的时间一律以它为基准。</p> <p class="ql-block">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是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一条线。如果说笔者能够同时一只脚踩东半球,一只脚踩西半球,绝不是吹牛,那一定是在格林威治天文台那条本初子午线的铜线上。有下图为证。</p> <p class="ql-block">在格林威治地区国家海事博物馆外的一条道路旁,有一件很有意思的艺术作品,即一艘装在玻璃瓶中的帆船,作品名为《瓶中的纳尔逊战舰》。这件作品是有来历的,是纪念英国历史上一次著名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将军而作,被公认是对这一事件和人物的致敬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个玻璃瓶长4.7米,直径2.8米,瓶中的帆船长3.45米,高2.3米,船上有80门大炮,37面布帆,是纳尔逊战舰1:30的复制品。每一位路过这里的游人都会抬头观望,人们更关心的似乎不是历史,而是在猜测这条船是怎么放进去的。作者并未公布创作细节,也许这正是这件作品的魅力之一。</p> <p class="ql-block">“帆船”作品旁边是女王故居——詹姆斯一世王后的私人住宅,这座建于1638年的建筑里,藏着一座世界闻名的“郁金香楼梯”,这座无支撑的旋转楼梯,有着极高的艺术独创性,盘旋的台阶和优雅的曲线是一对绝妙的组合,它曾被评选为世界上最酷的七座楼梯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座楼梯下面抬头仰望,只见有着郁金香装饰的扶梯一圈圈盘旋而上,深邃的曲线,仿佛加速度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不可知的深处。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观察,这楼梯似乎都暗藏玄机,让观者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英国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松散的国家,它下面的四个“国家”除了外交和国防权力没有,其他一切自己做主。就这么一个“摇摇晃晃”的岛国,若从英格兰王国成立为起点,已有1098年历史;若从1707年和苏格兰合并,成立大不列颠王国算起,已有318年历史,它始终蓬勃发展,一路向前。它的生命力在哪里?值得我们探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亲朋阅读。</p><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