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稿编辑/谷志刚根据搜集整理村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那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年代,北堤村党支部始终是村里的一面旗帜。面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59年的涝灾和随后两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北堤人没有退缩。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选择了与天斗,与地斗,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生路。</p> <p class="ql-block">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话运动之中,北堤村的党支部一直起着坚强的领导作用,在深翻土地的战斗中,在凤港河的工地上,在密云水库的劳动里,都有北堤的党员参加,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1958年6月,参加革命多年的程九珍退伍回乡了,他一回来,为北堤党支部增添了新的血液,经过整顿,经过运动的锻炼,北堤党支部的四名党员赵永清,刘增,魏文信,程九珍等组成了一个战斗的整体。</p><p class="ql-block">1960年北堤村划为美庄人民公社管辖,这时的大队长是刘增(以后换成了李桂清),党支部书记是魏文信,陈九珍在马驹桥管理区当副主任。1962年2月程X珍回村任支部书记,在这年中因为文化和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够,加上形势发展特别快,支部在领导生产上走了一些弯路,在执行党的政策上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点弯路也在所难免,经过党的教育,经过一系列运动的考验,党支部发展的越来越健全,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强。</p><p class="ql-block">1959年夏天,因为雨水太大,造成了涝灾,北堤的粮食减产了!1960年到1961年这两年也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严峻的考验在广大社员和干部面前出现了。怎么办?是伸手向国家要粮,还是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向大地要粮?……北堤人不愧为北堤人,他们骨头就是硬,困难算得了什么?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社员们向困难进军,用自己的双手制服前进路上的拦路虎。</p> <p class="ql-block">由于全国遇到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三年自然灾害,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具体指的是1959年至1961年。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等,主要集中在主要产粮区,导致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加之当时苏联政府单方面停止各项协议,撤回各类援助中国的专家,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严重的困难境地。一场从未有过的斗争在北堤村开展起来了,当时的口粮标准很低。但是党员号召广大社员大搞“瓜菜代”即用蔬菜、野菜等替代粮食,以缓解饥饿问题。大抓劳逸结合”。社员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顽强战斗,勒紧裤腰带,狠着心,憋住劲儿,一定要和自然灾害斗争到底。</p><p class="ql-block">1960年冬天,党中央颁布了十六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以后有颁布了“ 六十条”。通过文件学习,社员们领会了党的政策和精神,明确了人民公社的性质,组织原则,规模,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原则等等,看到了光辉灿烂的远景,生产积极性大为高涨。由于贯彻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建立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社员出勤率大大增加,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前提下,社员们还种了小块自留地,搞了家庭副业。1961年虽然粮食减产,但是全村还卖给国家5000多斤余粮,支援了国家建设。</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北堤村的党支部和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强和团结。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克服了困难,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这段历史,是北堤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乡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留住那份乡愁记忆。</p><p class="ql-block">故事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