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僰道记忆馆

王朝

<p class="ql-block">昵称:王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4728980</p><p class="ql-block">文字:王朝</p><p class="ql-block">图片:绿如蓝</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在宜宾合江街的僰道记忆馆,真像是一脚踏进了时光长河。这里可不是普通的展馆,它就像一本立体的城市史书,把宜宾2200多年的发展足迹慢慢讲给我听。春风轻轻拂过,我在这凝固的历史中穿梭。耳边好似响起竹筏划过江面的悠悠水声,眼前浮现出先民们奋斗拼搏的身影。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句诗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我和老伴来到了宜宾合江街僰道记忆馆。刚到展馆入口,“僰道”二字醒目悬挂,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与现代展示牌相得益彰,古韵与新风完美交融。老伴身着红色连衣裙站在模拟古道上,背后石墙与绿植交织,脚下石板路蜿蜒,一下就把我们拉进了那段尘封岁月。在馆内游览,那些珍贵的展品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僰道的历史文化。“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岁月悠悠,僰道的故事却永远流传。</p> <p class="ql-block">一进馆内,展板详细讲述着宜宾从“僰道”到“宜宾”的称谓演变,沿着清晰的时间轴,我仿佛看到这座城市从秦汉走到近代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馆中提到竹筏木排曾是川南交通的重要载体,让我想象着古人在水上漂泊的景象。还有那幅描绘古代行军的壁画,一下把我拉回过去,好似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与山川为伴的壮阔场景,让我对宜宾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展厅深处,地图模型与展板紧密相连,清晰地串联起宜宾的地理变迁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有生命一般,娓娓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四川地图标注得极为详尽,那红色文字如泣如诉,引领我走进叙州府的旧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到岩石墙前,立刻被眼前景象吸引。那悬挂在岩石墙上的玻璃展板,用现代手法将古老文明鲜活演绎。一面展板详细介绍明德堂与丁家巷的砖石细节,让我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另一面则展示着会馆文化的繁荣,仿佛能看到往昔的热闹景象。</p><p class="ql-block">红底小匾与扇形卡片静静诉说着宜宾作为长江首城的文化印记。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片土地文化探索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到展馆一角,那个金色的“僰”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旁边柔光下陈列的古风画作,黑白老照片定格的往昔风貌,都让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透明罩内的露营模型前,我思绪飘远,仿佛自己置身于自然中安营扎寨,与历史对话,与未来相遇。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诗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城市夜景模型前,丰富的展品与资料,像时光隧道一般,带我穿越回这座城市的往昔,让我在游览中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 当我驻足于城市夜景模型前,红墙灰瓦的会馆平面图让我心生敬意。大观楼、夹镜楼、白塔、黑塔模型与璀璨夜景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城市的过去与今朝。屋檐下的灯笼轻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句诗此时正契合我的心境,它照亮了我的心灵归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