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客来:与红翅凤头鹃的晨光絮语

一路向南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28日,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山谷的薄霭,我已再次踏足瑞峰镇那条静谧的小径。肩扛“长炮”,步履轻缓,目光如探针般扫过每一寸枝叶的微澜——在这人迹罕至的沟壑,每一次心跳都可能与自然的脉动同频。东方天际正缓缓铺展一幅“鱼肚白”的柔绢,预示着晴好的序章。林间的音乐会已然开场,鸟鸣如清泉溅玉,是献给黎明最纯粹的颂歌。</p><p class="ql-block"> 倏忽间,视线被一袭幽影攫住——前方枯枝上,静立着一只尾羽修长、轮廓神秘的鸟影。是红嘴蓝鹊?直觉却低语着否定。无需犹豫,在不确定中按下快门,是拍鸟者最虔诚的礼仪。久候的镜头终于苏醒,一阵清脆的快门声打破了寂静。那精灵警觉,如一道墨色闪电,倏然坠入下方桉树林的浓荫。</p><p class="ql-block">回放影像,屏息细辨:绝非旧识!那羽衣是造物主精心调配的油彩——深邃的玄黑基底上,领环如雪,栗红的翅羽如熔岩奔流,胸腹间晕染着温暖的橙褐与纯净的皓白。惊喜如电流窜过心尖,一个新物种的印记即将镌刻于我的生命图鉴。指尖飞速划过屏幕,影像旋即飞向“鸟专家”刘老师。回复简洁而笃定:“红翅凤头鹃”——一个带着异域风情与王者气度的名字,瞬间点燃了山谷的清晨。</p><p class="ql-block"> 何妨一试?我轻轻开启音响,红翅凤头鹃那独特、清越的鸣唱——这来自生命深处的“天籁之音”,开始在幽谷间回荡、应答。奇迹发生了!那华丽的精灵,循着同类的呼唤,再次翩然而至。它在我悬挂音响的树冠间跳跃、张望,乌亮的凤冠随着每一次警觉的转动而微颤,如同寻找失散故友的王族。它时而急促振翅,绕着声源盘旋、鸣叫,那嗓音时而焦灼如叩问,时而宛转若低吟,仿佛在困惑于这无形的“知音”何在。这无声的对话,是人造声波与生命天籁的奇异交融,是隔着物种藩篱的一次笨拙却真诚的试探。我压抑着狂喜的心跳,让镜头代替眼睛,贪婪地捕捉这转瞬的奇缘——它在虬枝上顾盼生姿,在晴空中划出栗红与玄青交织的流线,无论是逆光中镶上金边的剪影,还是侧光下翎毛毕现的华彩,抑或树荫里凝神谛听的沉静……时间在快门的轻吟中悄然流逝。一个多小时的凝望与追逐,炽烈的阳光灼烤着大地,也似乎耗尽了这位身着华丽“羽绒”的贵客的精力。它悄然隐入浓荫,焦灼的目光仍在枝叶间逡巡,寻找着那虚无缥缈的“同族”。</p><p class="ql-block">当相机的低鸣最终归于沉寂——128G的记忆卡,这冰冷的数字容器,竟率先盛满了自然馈赠的炽热,宣告“罢工”。我万分不舍地收起镜头,如同告别一位初识即深交的故友。目光久久流连于那片桉林,心中默念:珍重,远道而来的“凤冠客”——红翅凤头鹃。</p><p class="ql-block"> 这惊鸿一瞥,远非一次简单的物种记录。红翅凤头鹃,这身披华服、头戴凤冠的夏候精灵,每年不远万里,从南洋的岛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跋涉至此,只为完成繁衍的生命契约。它更是自然界奇妙的“寄生者”,将育雏的重任托付他鸟,其生存策略本身,就是一首关于脆弱与坚韧、依赖与共生的复杂诗篇。它以毛虫、白蚁为食,是森林忠实的“清道夫”。它的存在,是国家“三有”保护名录上的一枚小小勋章,更是衡量这片山水生态完整度的一枚活体砝码。</p><p class="ql-block">我们播放鸟鸣的举动,看似是技巧性的“引诱”,实则更像一种谦卑的邀约,一次试图叩响异族心扉的尝试。当它回应这“伪声”而现身,那一刻,人与鸟的界限在某种奇妙的信任或好奇中变得模糊。它提醒我们:所谓和谐共生,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图腾,它就蕴藏在这小心翼翼的接近、满怀敬畏的观察与适时退场的尊重之中。我们记录它的华美(38厘米的优雅身形,黑羽蓝光,栗翅橙胸,白腹黑尾),探究它的习性(独行或成对,栖枝攀丛,捕食昆虫),最终是为了理解——理解这万千生灵中的一员,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编织着地球生态之网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一次镜头的凝望,都应是对生命尊严的礼赞;每一次离去的背影,都应是对自然领地神圣不可侵犯的无声承诺。这128G满载的影像,其意义远超数据本身,它是一次灵魂的拓印,铭记着:在人类喧嚣之外,在晨光熹微的山谷,我们曾与一位头戴凤冠的异域来客,共享过一段寂静而丰盈的时光,共同谱写了一曲短暂却深刻的生命和弦。</p><p class="ql-block"> 2018.5.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