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月天的傍晚,太阳那张温柔的笑脸,挥洒着一抹柔软的光线,给鳞次栉比的屋顶镀上了一层金色。这金色不是霓虹那种刺眼的亮,而是带着几分羞涩,几分慵懒,像是老母亲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孩子的脸庞。我躺在巷子口马路边的砖石上,四仰八叉,毫无形象可言。砖石硌着背,却意外地让人感到踏实。阳光留下的余温透过单薄的衣衫渗入肌肤,像是大地在给我这个游子一个无声的拥抱。</p><p class="ql-block"> 我仰面望着天空。六月的天空蓝得纯粹,蓝得让人心醉。几缕白云懒洋洋地飘着,时而聚拢,时而分散,变幻出各种形状。一只老鹰在高处盘旋,翅膀几乎不动,就那么优雅地画着圈。村头那棵歪脖子柳树上,一对喜鹊正在拌嘴。母的那只叫声急促,像是在数落公的懒散;公的那只则低声下气地回应,活像做错事的孩子。小燕子们像离弦的箭一般低空掠过,翅膀划破空气的声响近在耳畔,我甚至能感受到它们羽毛扇动时带起的微风。</p><p class="ql-block"> 一阵清风拂过,带来田野里青草的气息,混合着院子里黄瓜花的清香。这风里还裹挟着泥土的味道。远处,黛青色的山峦在天际勾勒出柔和的曲线,宛如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我仿佛回到了生命最初的纯真。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碎,此刻都变得那么遥远。我只是一个躺在故乡砖石上的孩子,与天地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天空由湛蓝变成了深蓝,又由深蓝变成了墨蓝。第一颗星星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爬上了东边的天空,怯生生地眨着眼睛。随着暮色降临,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左邻右舍陆续走出家门,巷子前后渐渐响起了说话声和笑声。有搀着老人慢慢踱步的,有领着孩子追逐嬉戏的,还有提着板凳准备找地方乘凉的。这些声音打破了先前的宁静,却也给村庄注入了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二婶婶,吃了没?"</p><p class="ql-block">"吃了吃了,今儿个老伴儿蒸的馒头,香得很!"</p><p class="ql-block">"孩子,别跑那么快,小心摔着!"</p><p class="ql-block">"妈,我要吃雪糕!"</p><p class="ql-block"> 这些质朴的乡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田园交响乐。我闭着眼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忽然想起苏轼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故乡是什么?是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这些熟悉的面孔和声音,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思绪飘回了童年。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总是系着一条蓝底白花的围裙,在灶台前忙碌。她会做最好吃的葱花饼,烙得金黄酥脆,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夏天的傍晚,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摸鱼捉虾,直到母亲站在村口喊我的名字,声音穿过暮色,清晰地传入耳中。那时的天空似乎比现在更蓝,云朵更白,连风都带着甜味。</p><p class="ql-block"> 山丹丹花开得最艳的时候,我们会在山坡上追逐嬉戏,把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老杨树的叶子在风中哗啦啦地响,像是在为我们鼓掌。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啊,像河水一样流走了,再也回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想长大,更不想变老。这个奢侈的念头在脑海中盘旋,如同夏夜里的星星,忽明忽暗。我多希望时间能停在这一刻,让我永远做那个躺在砖石上数星星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哟!你在这儿卧着,舒服的你!起来!玩牌呀!"大嫂洪亮的声音像一记响锣,把我从遐想中惊醒。我睁开眼,看到大嫂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正俯视着我,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她身后站着二大娘、三婶婶和莲花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自制的垫子——有用旧衣服缝的,有用玉米皮编的,还有直接用化肥袋子叠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面孔我再熟悉不过了。大嫂的门牙缺了一角,笑起来像个顽皮的孩子;二大娘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像一张被揉皱又展开的纸;三婶婶的右眼有点斜视,看人时总让人觉得她在瞄别处;莲花姐的鼻梁上有一块明显的雀斑,她总说那是老天爷给她点的美人痣。这些"歪瓜裂枣"的面容,此刻在我眼中却无比可亲可爱。</p><p class="ql-block"> "路灯底下,凉快!"大嫂说着,毫不客气地踢了踢我的脚,"赶紧起来,别占着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笑着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这时,村里的太阳能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像是夜的眼睛次第睁开。灯光吸引了不少飞蛾,它们疯狂地绕着打转,不时撞在灯柱上,发出轻微的"啪啪"声。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在我们周围嗡嗡作响,准备享用它们的晚餐。</p><p class="ql-block"> 大嫂她们麻利地把垫子铺在路灯下的空地上,围成一个小圈。莲花姐从兜里掏出一副扑克牌,牌边已经磨得起了毛边,显然经常被使用。二大娘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当筹码用的玉米粒。</p><p class="ql-block"> 村里传来"砰——砰——砰"三声炮响,紧接着是唢呐凄婉的声音,如泣如诉,在暮色中格外清晰。曲调先是高亢,然后转为低沉,最后又扬起,像是在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谁家办事?"我问道。</p><p class="ql-block"> 二大爷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我们旁边,他叹了口气说:"是你四奶奶,八十五了,今儿个安鼓,八天出灵。"</p><p class="ql-block"> "八十五,喜丧了。"大嫂一边洗牌一边说,"四奶奶有福气,儿孙满堂,走的时候也没受罪。"</p><p class="ql-block"> "是啊,昨儿个晚上还吃了两碗面条呢,今儿早上就没醒过来。"二大爷蹲在路边,掏出烟慢慢点着,"这人生啊,就跟这烟似的,抽着抽着就没了。"</p><p class="ql-block"> 唢呐声还在继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像是在为逝者送行,又像是在提醒生者珍惜眼前。路灯下,牌局开始了,但气氛明显比平时安静了许多。就连最爱说笑的大嫂也变得沉默起来,只是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牌。</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群孩子正在玩捉迷藏。他们欢快的叫声与哀伤的唢呐声奇怪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生与死的二重奏。几个妇女坐在另一盏路灯下,一边看星星一边聊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更远些的地方,几个男人围着一张小方桌,正在下象棋,时不时传来"将!""吃你的马!"的喊声。</p><p class="ql-block"> 我抬头望向夜空,星星越来越多了,像是一把撒在天幕上的碎钻。银河隐约可见,横贯天际。月亮还没出来,但东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一丝银光。夜风轻轻吹过,带着露水的气息和野草的清香还有野花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四奶奶的去世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也让我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在这个小村庄里,人们出生、长大、结婚、生子、老去、死亡,一代又一代,如同田野里的庄稼,一茬又一茬。生活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错把油盐酱醋当作笔墨,谱写着属于乡村的酸甜苦辣咸。</p><p class="ql-block"> 夜更深了。唢呐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但丧事人家的灯火依然通明,隐约能看到人影晃动。孩子们陆续被吆喝回家睡觉,欢笑声渐渐稀少。只有几个"牌迷"还坚守在路灯下,享受着夏夜的凉爽和彼此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我笑着点头,看着她们各自回家的背影消失在巷子深处。路灯下只剩下我一个人,飞蛾依然不知疲倦地绕着灯光飞舞,蚊子依然执着地寻找着可叮咬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我深吸一口夜晚清新的空气,抬头再次望向星空。那些星星看起来那么遥远,却又那么亲切,就像这个村庄里的人们,看似平凡,却各自有着精彩的人生故事。四奶奶走了,但明天太阳依然会升起,孩子们依然会欢笑,庄稼依然会生长,生活依然会继续。</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生活——简单、真实、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