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炭笔为引,游七里之魂《杨春茹钢笔画作品集》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城,千年古邑,历史长河在此沉淀下厚重的底色。七里,这片依偎徐州古城、浸润文脉的土地,以其独有的风骨与韵味,成为徐州人文地理图谱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无数乡愁的归宿、记忆的锚点。如何既能捕捉其形貌,更能深入其魂魄?耄耋之年的杨春茹女士,以其沉静的眼眸、敏锐的感知,以及最朴素也最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钢笔素描,为我们开启了一场与七里灵魂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 素描之说,可以上溯到数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用烧过的木炭条、矿物颜料赭石、锰等在岩壁上勾勒出动物及大自然的轮廓和形态,基本体现了素描</p><p class="ql-block">最基本的功能,即用线条捕捉和记录视觉印象。它摒弃浮华色彩,回归纯粹的黑白灰世界,凭借线条的律动、块面的铺陈、光影的交响,直指物象的本质与精神内核。它要求艺术家具备高度的概括力、精准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投射。杨老虽非专业画家出身,却深具专业画家的思维与洞察。在这本《彭城七里写真·杨春茹钢笔画作品集》中,她绝非简单地描摹景物,而是以钢笔为犁,深耕于七里的肌理;以纸面为田,播种下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与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 观其画作,《苏公塔》、《放鹤亭》、《燕子楼》等二十八景,景景生情,帧帧入心:</p><p class="ql-block"> 线条之呼吸:杨老的线条隽雅细致,独具女性之质美,又不失长者的苍劲力道。或如金石,勾勒古桥石栏的岁月峥嵘;或婉转流畅,唱响巷陌老墙的温柔弧度;或疏密相生,编织老树枝桠的繁复生机。每一根线条都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交织、呼应,形成视觉的韵律,宛如七里街巷间流淌的呼吸与脉搏。</p><p class="ql-block"> 光影之抒情:在黑白灰的有限疆域里,杨老对光影的驾驭炉火纯青。晨曦微光洒落古寺飞檐的宁静,午后斜阳穿透老宅窗棂的斑驳,暮色四合笼罩石板小径的幽深……光影不仅是塑造空间体积的手段,更是渲染氛围、抒发心曲的无声诗篇。浓重的墨块蕴含历史的重量,细腻的灰调诉说时光的喟叹,巧妙的留白则赋予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取舍之智慧:素描尤重“取舍”。杨老深具慧眼,于纷繁复杂的现实场景中,精准提炼最能代表七里神韵的要素。她舍弃无关的现代杂芜,聚焦于一堵爬满岁月藤蔓的老墙;简化繁复细节,突出一扇雕花木门的古朴精致;以极简笔触,勾勒远山含黛的空灵意境。这种取舍,源于对“七里之魂”的深刻洞察与艺术上的高度凝练。</p><p class="ql-block"> 人文之温度:彭城七里,不仅关乎山水建筑,更系于人迹与生活的烟火。杨老的画中,虽未直接描绘人物,但楼阁前的水缸、蜿蜒至深处的小径、窗棂上生机盎然的盆栽……无不氤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脉脉温情。她笔下的七里,是“活着”的七里,承载着彭城千载绵延的日常与深情记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彭城七里,这个数字引人遐思。它或许并非地理的精确丈量,而是一种诗意的划分,一片属于杨老个人的心灵版图。彭城七里之二十八景,如同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明珠,由杨老以耄耋之年,怀揣赤子之心,一一俯身拾起,再用钢笔的轨迹细细串连,终成一条璀璨的珠链。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着七里的风貌变迁、历史遗存与生活百态。这既是对一方水土的深度艺术记录,亦是对一种渐行渐远却弥足珍贵的生活方式的温情回望与文化存档。</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份深沉的艺术情楠与乡土之恋,杨春茹女士年逾八旬,不辞辛劳,多少次拄杖而行,登高爬低;多少次凝神静气,挥汗如雨。她的钢笔,以其特有的细腻质朴、深邃与力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景观记录。这些画作,是凝固的历史切片,将七里每一瞬间的永恒定格于纸端;是厚重的情感容器,盛满了一位老人对彭城这片她深爱的土地的眷恋和她对文化传统的虔诚敬意;更是像一座艺术的桥梁,诚挚邀请每一位观者步入画中,沿着那钢笔画就的轨迹,去触摸七里斑驳的砖石,聆听楼阁深处的历史回响,感受那份沉淀千年的从容气韵与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这本《彭城七里写真·杨春茹钢笔画作品集》,是杨春茹女士献给第二故乡七里的一曲深情的视觉颂歌。它让我们得以暂离喧嚣,静下心来,跟随这位可敬长者的艺术指引,用眼睛去凝视,用心灵去重新“阅读”这片熟悉的土地,发现那些被日常匆忙所忽略的细节之美、岁月之痕与人文之暖。相信每一位翻开此集的读者,都将在黑白灰构筑的纯粹世界里,触摸到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七里之魂。</p><p class="ql-block">是为序。</p><p class="ql-block">庚戌年 季夏</p><p class="ql-block">王辉</p><p class="ql-block">王辉:</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p><p class="ql-block">江苏师范大学中国乡村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徐州孔子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p><p class="ql-block">国家典藏《冯屯村志》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