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末的上海,黄梅天中难得一个好天气,碧空如洗,梧桐枝叶茂密,绿意融融,在微风中摇曳。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党员们,佩戴金色党徽,整装肃容,怀着庄重的心情踏上了一场寻访红色印记的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我们来到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这处藏在深巷石库门中的旧址,正是1923年党的中枢神经所在。走进那间简朴的会议室,仿佛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辈们激烈辩论的声音仍在空中回荡,轻轻碰触着我的心弦。在那间狭窄的卧室兼办公室里,一张旧书桌、一盏煤油灯,静默地诉说着当年革命者如何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艰难运筹帷幄,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久久伫立,在“联络暗号墙”前,凝视着当年地下党员们用来传递信息的二十多种暗号。那些看似平常的图案——窗台的花盆、晾晒的衣物、门楣的标记——如今却如无声的惊雷,分明是同志们以生命为墨书写的忠诚密码。此刻,历史没有沉睡,它分明还醒着,在字里行间,在旧物痕迹里,在空气中无声地激荡。</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肃穆的门厅外广场,上农二居委陆波书记带领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我们齐声念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白发苍苍,声音却依然浑厚有力,一句句誓言回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仿佛在叩问每个人的灵魂。我们这些历经风雨的老党员们,白发苍苍,声音却依旧铿锵,字字句句如滚石坠入心湖,激荡起层层庄严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随后,陆书记庄重地为八位党龄已达五十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和证书。纪念章上,镰刀锤头在红色背景映衬下格外醒目,宛如凝聚了五十载岁月淬炼出的信仰火焰。当其中一位老党员因腿脚不便,坐着轮椅被妻子缓缓推上前来接受纪念章时,全场目光都聚焦于此。妻子温柔地推着轮椅,俯身轻轻为丈夫整理衣襟,那专注的柔情里分明盛满了相濡以沫的坚贞。老党员双手微微颤抖接过纪念章,眼神却异常坚定,如一泓深潭。他郑重地将其佩戴在胸前,所有在场者无不动容——这枚纪念章所承载的,早已不仅是个人荣誉,而是半个世纪风雨同舟、忠诚不渝的见证。这一刻,纪念章的光芒因平凡而坚韧的生命更加璀璨。</p> <p class="ql-block">当陆书记最后紧紧握住轮椅的把手,代表组织向这位老党员深深致意时,我看见老人眼中分明闪动着晶莹的光泽。最后这位老党员还是顽强地站立起来,向众人致意,虽然仍颤颤巍巍,但坚定无比。象征着他对信仰的执著。对组织的热爱。众人掌声齐鸣。</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半我们又转至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仓库西墙之上,累累弹孔如密集的伤痕,无声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馆内陈列着一幅幅珍贵照片与实物,特别是当看到谢晋元将军率领“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在枪林弹雨中升起一面残破国旗的情景复原时,大家无不为之动容。那旗帜残破,却高悬于枪林弹雨之上;勇士们身陷重围,却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不屈的脊梁——每一道弹痕都是向死而生的宣言,每一寸砖石都浸透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铿锵誓言。它早已超越普通建筑的意义,成为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丰碑。我们缓缓走过,凝望每一处弹痕与展品,无声的敬意在心中缓缓流动,如江河不息的波涛。</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四行仓库那面布满历史弹孔的西墙,我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弹孔分明是历史的眼睛,它们见证过壮士的冲锋,此刻也凝视着我们是否配得上先烈的牺牲。那位轮椅上的老党员与其伴侣,不正以行动默默作答吗?步履可蹒跚,但精神的脊梁始终笔直如松,未曾弯曲半分。</p> <p class="ql-block">历史以斑驳的印记诉说初心,现实以滚烫的实践砥砺使命。这场行走的党课,如熔炉般重新淬炼了我们这些退休党员的信仰之魂——它让我们再次看清,纵使光阴在额上刻下年轮,纵使脚步可能不再如青年时那般轻捷有力,但胸膛里那簇为信仰燃烧的火苗,却从未熄灭。</p><p class="ql-block">那弹痕累累的墙,那轮椅前行的路,那五十年党龄的荣光,分明在昭示:唯有守护住出发时那颗赤诚之心,方能穿透岁月尘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踩出清晰而坚定的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