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一次谈话时批评卫生部只给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干部服务,广大农民得不到医药。毛主席指出,“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段谈话经整理后被称为《六二六指示》。</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指示传达后,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先后组织卫生部门座谈,进一步了解情况,要求落实好“六二六”指示,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卫生部党委极为重视,于1965年9月3日上报中共中央《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央9月21日批转。</p> <p class="ql-block">自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成为卫生工作方针的一条重要内容。卫生部加大了对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1965年农村只占40%,1975年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花、巡回医疗广泛开展、赤脚医生队伍迅速壮大。到1976年7月,全国有110多万人次城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巡回医疗,有十几万名城市医务工作者在农村安家落户,70%以上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工作。全国5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基本建立起了卫生院,赤脚医生达到150万人。在城乡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善。</p> <p class="ql-block">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方法和显著成就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976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委员会第27届会议和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并做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令各国代表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居然能够做到看病吃药不花钱,真是人间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拍摄赤脚医生工作的专题纪录片,还将《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78年,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经验被写进《阿拉木图宣言》,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们作为解决初级卫生保健问题的成功范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并据此提出了全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p> <p class="ql-block">1974年夏,笔者下乡插队的陕西省安康县恒口区,举办了全区首届赤脚医生培训班。培训班在梅子铺公社中学,利用学生暑假离校的时机举办。笔者经大队贫下中农推荐和上级批准,进入该培训班学习,并于当年8月毕业。上级卫生机构很重视这次培训班的举办,授课老师中,既有大中医院的知名专家,也有当地知名老中医老药师。既讲授各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也观摩学习中草药栽培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乡土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从此,我背起那个小小的药箱,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赤脚医生”。那时条件极其简陋,药箱里除了几样基本药品,便是一点紫药水、红药水,还有几卷纱布,最“高端”不过是注射器。遇有疑难杂症,还需要翻着书页,自己琢磨尝试。我经常提着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间路上,赶去治疗腹痛的孩子、发烧的老人……那段蹉跎的岁月,沉淀成人生最踏实的温暖。每当忆及,仿佛又听见夜路上药箱马灯的磕碰和柴门开闭的轻响,那声音告诉我,它是我的初心和来路,并赋予了我此生的走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