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

<h3>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唯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涵养新风正气,不仅关乎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更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因此,我们必须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崇尚实干、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 <br>求真务实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深入实际、掌握实情的重要性。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口号震天响、落实轻飘飘”的现象,这不仅浪费资源,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地生根、惠及民生。 <br>清正廉洁是从政为官的底线要求。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操守,也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古语云:“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做到公正用权、廉洁自律,才能树立权威、凝聚民心。从历史看,包拯、海瑞等清官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坚守廉洁底线;从现实看,一些腐败分子最终身败名裂,根本原因在于背离了廉洁自律的要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常怀敬畏之心,严守纪律红线,自觉抵制诱惑,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br>制度约束是涵养新风正气的保障。作风建设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推进反腐败斗争,建立巡视巡察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推动了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确保新风正气长存。 <br>文化熏陶是培育新风正气的土壤。良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尚是涵养新风正气的重要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这些精神财富应当被传承和弘扬。同时,要大力宣传当代勤廉典范,如焦裕禄、谷文昌、张富清等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此外,还应加强廉政教育,推动廉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br>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以务实作风取信于民,以清廉形象赢得民心。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让清风正气充盈华夏大地,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