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商周的青铜器纹路变成对话框,当盛唐的霓裳羽衣化作分镜线,当沉默的史书在画笔下翻涌成浪,历史从未如此鲜活!为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昌乐二中历史学科于6月25日举办第一届漫画创作大赛终选。活动鼓励同学们选取中外历史人物、事件或文明成果,通过漫画形式进行个性化解读,让尘封的史册“活”起来!这不仅是画技的竞技场,更是思维的穿越门。以漫画为舟,以史实为桨,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灵感之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现场评选</p> <p class="ql-block"> 历史学科组组织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从作品的立意的深刻性和作品的艺术性等角度进行评选。最终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7名。学科主任赵素芹主任给获奖同学颁发奖品个证书。</p> 颁奖仪式,荣誉时刻 <p class="ql-block">一等奖获得者:初二10班刘宇涵,高二15班刘怡萱,高一29方悦,高一12张凌志,初一1李泳杞,高一23玄沁蕊</p> <p class="ql-block">二等奖:高一29班李欣燃,高一12班李嘉姁,初一15班魏嘉仪,高一19班闫帝丞,高一10班齐佳宁,初一15班王蕴清,初一7班付书彤</p> <p class="ql-block">三等奖:高一23班傅薪竹,初一15班刘玥希,初一15班王书涵,高一11班王晴晴,高二29班胥馨予,高一21班张艺馨,高一11班田翊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品墙</p> 获奖作品展播 <p class="ql-block">初二10班刘宇涵《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品解读:下方正在哭泣的小男孩代表中国,中间三人是巴黎和会三巨头,下方的卷轴《凡尔赛和约》。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没有收回山东主权,因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也启示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和平安定,必须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这样才能维护国家安全。</p> <p class="ql-block">高一29班李欣燃《冷战之下的“核平”》</p><p class="ql-block">作品解读:图中两个人物分别代表美国和苏联,两人后面分别有核武器,同时他们之间有一条裂缝,代表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逐渐走向冷战,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下方伸出的手代表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冷战中虽美苏剑拔弩张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但是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所以我认为是“核平”。</p> <p class="ql-block">高一10班齐佳宁《旧桌新局》</p><p class="ql-block">作品解读:漫画体现出20世纪以来大国关系的变化,一战后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国际中心向其两侧转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成为超级大国,整体表现出大国兴衰与大国关系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初一7班李泳杞《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作品解读:把清朝比作“蛋糕”和“羔羊”,第一工业革命后,列强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中国成为“待宰的羔羊”。</p> <p class="ql-block">高一29班方悦作品《英法操纵下的国联》作品解读:国联作为一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实际上被英法操纵,面对法西斯扩张侵略,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无法维护长久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高二15班刘怡萱作品《火山上的和平》</p><p class="ql-block">作品解读:火山上是一战德国的国旗,而火山处于一种爆发状态,下方的人物在肢解德国,说明对德国的制裁引发德国的复仇主义情绪。一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下蕴含着复杂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势必会打破均势发生新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优秀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次学科活动,更是一场美育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实践:打破学科壁垒,用艺术语言传递历史内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史料的能力;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鲜活的历史色彩。</p><p class="ql-block"> 一支画笔,半卷风云。同学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历史可以很生动,学习可以很快乐!期待下一届大赛涌现更多“历史漫画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