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当岁月的年轮划过百年征程,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红色记忆、砥砺前行的奋斗故事、植根人民的赤子情怀、感恩奋进的拼搏精神,始终在文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4年之际,老干部们以笔墨书写的初心与热爱。这里有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用文字重现烽火岁月里的坚定信仰;有对时代发展的热忱礼赞,勾勒当代中国在党的引领下的蓬勃生机;亦有对人民生活的细腻描摹,展现平凡岗位上践行使命的动人瞬间。每一篇作品,都是心灵与时代的对话,是情感与信仰的共鸣,更是以文学之美传递红色精神的生动实践。</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延安精神永放光芒</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贺德姝</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 一 </p><p class="ql-block">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近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的行程,去追寻那片黄土地上的红色革命精神,去感悟延安精神的精髓实质。心随着车子在飞,从早上6:30出发,迎着朝阳,沿黄河、穿沙漠、越戈壁、钻隧道,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看见了宝塔山—延安的象征。我多想张开双臂搂一搂这神圣的宝塔山,亲自感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热切与激动。到达目的地,简单用餐后不顾舟车劳顿,满身疲惫,在酒店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主题教育培训开班仪式“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接着,延安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国成介绍了延安市概况,延安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从延安精神的诞生、形成、内涵以及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四个方面生动细致地讲述了延安精神是如何经过战火的洗礼、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而形成的。延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有毛泽东思想重要理论基础的指导,有抗日战争伟大实践的洗礼,有历史</p><p class="ql-block">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积淀,更有成熟领导集体的保障;有抗大精神的意志和信念坚持;有整风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直面;有南泥湾精神的不怕困难、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鼓舞;有张思德精神的激励;更有白求恩精神伟大垂范和劳模精神身体力行的榜样,形成了革命的伟大的延安精神。聆听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们从思想到灵魂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吸收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与信念修养,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的整体了解,同时,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延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体会到延安精神形成的艰辛与不易。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理论学习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接着,我们又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我们先后来到学习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观看红袖延安延安、参观梁家河村、知情1、2、3号院、参观鲁艺旧址、宝塔山、南泥湾等接受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早晨,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走进学习书院。学习书院,建在延安新城西北方向观景台的山峁上它的建筑非常有特点,从远处眺望,建筑几乎消隐于绿意盎然之中,与周边山体融为一体。书院主要由“中国梦”展厅、学习报告厅、图书馆三个主体功能区组成,集学习、交流、研讨党性教育功能于一体。走进书院,两边是两层具有中国福字元素的通高大厅,大厅的正上方是一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浮雕,下方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八个大字。我们参观了“伟大梦想、伟大思想、伟大奋斗”三个板块内容,详细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了《<b style="color:rgb(255, 0, 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b>》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怀着一颗虔诚敬仰的心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青铜像,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基座上镌刻着“毛泽东”三个金色大字,旁边立有红色党旗和入党誓词。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声音铿锵有力,响彻整个广场,重温入党誓词,那一刻,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眼前仿佛呈现出千千万万党的优秀儿女,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顿时,我们全身充满了力量,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35—1948延安”巨幅壁画,群山巍峨,托起宝塔,气势恢宏,喻示着中国革命像宝塔山一样坚不可摧,革命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下面是巨型青铜群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延安时期5大领导人位于群雕中间,生动再现了当时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场面和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场景。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幅,我们边参观边听讲解,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和滚动播放的珍贵影像资料,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带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再次感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革命的艰辛和不易,六大展区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光辉业绩,使我们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p><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这是对当时杨家岭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的真实写照。我们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它是中共中央1938年1月—1947年3月的驻地旧址,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首先参观的是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长35米、宽30米,红色砖墙,蓝色门窗,屋顶红色的党旗高高飘扬,墙上镶嵌着“中央大礼堂”五个金色大字。礼堂建于1942年,可容纳千余人活动。虽然经过岁月和战火的洗礼,仍能感受到礼堂的雄伟壮丽。走进大礼堂,感受到中共七大会场的庄严肃穆,抬头仰望,主席台上方张贴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十二个红色大字坚定有力,鼓舞人心;蓝色幕帘上悬挂着红底白字的醒目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隆重。主席台正中间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侧面画像,看着那样亲切,两边各摆三面党旗。关于党旗的倾斜摆放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三面党旗是立着摆放,但从美学角度来讲,怎么看都不得劲儿,总觉得缺乏美感,工作人员正在试着摆放,忽然一阵风吹来,把党旗吹得倾斜了,工作人员一看,旗倾斜特别美,旗各向两边倾斜又像英文字母“V”,象征胜利,从此,主席台两边的旗帜都倾斜着摆。“七大”是中共中央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接着来到中央领导的旧居,我带着敬仰和肃立的心情走进毛主席旧居。简陋的窑洞,简单朴素的陈设映入我的眼帘,里间一张床,床头柜藏满了书,一个小斗柜,把椅子,一张小方桌(茶几),一个小方凳,墙上挂两张珍贵的照片,外间摆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桌上一个小书架,还挂一个蓝布文件袋,地下一个小玻璃书柜,里面陈列着各种书、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个木头脸盆架,墙上挂一面小镜子。看着主席简陋的居住条件我思绪万千,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他老人家在这简陋的黄土窑里奋笔疾书,写下了《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纪念白求恩》等一部部不朽的巨著,给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这简陋的黄土窑里,毛主席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简陋的黄土窑里仿佛看到主席在谈笑间让敌人灰飞烟灭的情景。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他们住的都是简陋的窑洞,家具简单朴素,一床一桌一椅,唯有朱总司令住着一盘土炕,由于总司令有腰疼病,住土炕可以烧火取暖。一个个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张张珍贵的照片,生动地述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p><p class="ql-block"> 五 </p><p class="ql-block"> 枣园又叫延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中共中央书记所在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据说花了500大洋买回来的,1943年—194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做了充分准备。走进枣园,一阵凉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满园的枣树、梨树、银杏树等翠绿茂盛,整个枣园绿草如茵,环境清幽。不远处,看到五大书记的铜像,他们正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踏上了建立新中国的征程。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旧居,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点。这里的窑洞比较新,可能是地主庄园的原因。“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在这简陋的土窑里,在微弱的油灯下,毛主席不知疲倦,勤奋思考,通宵达旦,写下了《组织起来》《学习与时局》《论联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等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为中国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六 </p><p class="ql-block"> 观看红秀《延安延安》从开演到结束一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直击心灵,整场演出以红军由长征到延安、红二十六军战斗、延安鲁艺艺术创作、大生产运动、日军轰炸延安、保卫黄河等历史真实事件为依托,运用现代音乐、舞蹈、杂技、高科技灯光、舞台技术等表现形式与演员们极具功力的表演相结合,让这些革命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穿越战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惊险场面、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雄壮有力,澎湃激昂的“黄河大合唱”等都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让红色精神滋养我们的初心,淬炼我们的灵魂,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和传承让自己终身受益的延安精神。 </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梁家河村,梁家河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这是习总书记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生活七个年头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梁家河村史展览馆、知情旧居。看到总书记住窑洞、睡土炕,经常要遭到跳蚤咬、蚊子叮,浑身发肿;吃的是粗粝的杂粮,难以下咽;每天早出晚归,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总书记不忘鼓励自己:“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他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他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路、发展生产,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带领乡亲们开挖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建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社、磨坊等,就这样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身心得到了一次洗礼,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从点滴做起,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鲁艺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1938年4月成立,为纪念文学家鲁迅定名为“鲁迅艺术学院”。毛泽东为鲁艺题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来到鲁艺,到处都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这里有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展馆,在此,我们参观了六中全会会址,欣赏了延安时期鲁艺学生创作的木刻版画、烫画,领略了漫画大师华君武的杰出漫画,了解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深刻感受到鲁艺不仅是艺术教育和革命文艺的丰碑,更是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基地和摇篮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鲁艺人以笔代枪,书写了一篇篇绚烂篇章。从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鲁艺培养学生近2000人,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一大批经典文艺作品,发挥了文学艺术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是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来延安不登宝塔山就不算来延安。站在宝塔山脚下仰望,只见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一种庄严、圣神之感油然而生。登上宝塔山俯瞰,“三山对峙(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二河流水(延河、南川河)”的延安全景尽收眼底。双手搂定宝塔山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实实在在体验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贺敬之诗的感人,又一次表达了我们对宝塔的真情流露。宝塔,是灯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宝塔,是见证,见证了中国革命胜利从延安走向全国。 </p><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刚走进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就传来这首熟悉而亲切的旋律《南泥湾》,歌曲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我们踏歌而行,进入展厅,扑面而来的是半圆型开发南泥湾的巨幅壁画,画面上是战士们抡起镢头、锄头、挑起箩筐开发南泥湾的壮观情景。在馆中,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和战士群众一起纺线线的雕塑场景;看到毛主席在生产总动员大会讲话的场景还原;看到战士们抡镢刨地耕田的劳动场面。通过观看这些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展览和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为了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垦荒屯田生涯,他们用双手谱写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壮美史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的高潮。当年的南泥湾就是烂泥滩,野草丛生,荆棘遍地,是个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夏天,蚊虫叮咬,臭水熏人;冬天,寒风刺骨,虎啸狼嚎。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下,部队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但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窑洞草房好军营,茅草床铺软腾腾;三尺厚雪绫罗被,茂密森林好屯军。”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南泥湾精神感动着,鼓舞着,奋笔写下《南泥湾精神是榜样》来鼓励自己要不断努力,砥砺前行,为建设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精神是榜样 </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 烂泥岗,三五九旅去开荒。</p><p class="ql-block"> 荒芜人烟荆棘长,野兽出没成天堂。</p><p class="ql-block"> 没有住处搭草房,没有吃的背口粮。</p><p class="ql-block">没有衣穿纺车响,没有工具炼铁钢。</p><p class="ql-block">镢头锄头齐飞扬,铁锹箩筐一起上。</p><p class="ql-block">披荆斩棘犁田庄,战天斗地歌嘹亮。</p><p class="ql-block">南泥湾 开垦忙,铁锹锄头嘣嘣响。</p><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天不亮,荷锄垦荒到田庄。</p><p class="ql-block">刨土撒粪整野岭,播种浇水屯田忙。</p><p class="ql-block">开山劈土掏新窑,风餐露宿干劲高。</p><p class="ql-block">桃李杏枣栽坡上们,养牛养羊兴农场。</p><p class="ql-block">纺纱织布嗡嗡响,自力更生有保障。</p><p class="ql-block">南泥湾 好风光,三五九旅好榜样。</p><p class="ql-block">艰苦奋斗作风良,自力更生力量强。</p><p class="ql-block">昔日臭水烂泥滩,如今焕发新模样。</p><p class="ql-block">平川山岭种嘉禾,水田阡陌插新秧。</p><p class="ql-block">葫芦白菜满车装,片片粮田稻花香。</p><p class="ql-block">鸡鸭满坡鱼满塘,牛羊遍地膘肥壮。</p><p class="ql-block">英雄劳模人人当,胜利喜悦在绽放。</p><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热情涨,南泥湾精神是榜样 。 “红彤彤的太阳照山岗,追寻延安脚步忙。延河滚滚把歌唱,延安精神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延安之行虽然短暂,但我们收获满满,每个人都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那些感动和震撼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大家一路议论着,延安,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红色基因,延安,每一座山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延安,一草一木都蕴涵着延安精神。我们用眼看,用耳朵聆听,用脚丈量,用心体会延安精神的精髓实质。</p><p class="ql-block"> 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共产党人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要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践行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更是精神的火炬。愿这些文字能带领我们回望初心来路,汲取奋进力量,让“七一”所承载的理想与信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焕发璀璨光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