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石横镇南大留社区党委为全力推进《村志》编纂工作,特邀南大留籍著名书法家张来远,为村志题写书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修志明史 启迪后人》</span>,此举标志着社区在挖掘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 活动当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社区党委书记张晓光、史宪芬</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热</span>情地向来宾们详细汇报了村志编纂的进展情况。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主笔人——1935年出生、已91岁高龄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富远</span>老人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核心人物。早在70年代,<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富远</span>老人便凭借卓越的学识与才华,被誉为“内燃机专家”,又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尊称为“秀才”。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敏锐,对南大留村自建村以来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村志内容真实、全面,<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富远</span>老人不辞辛劳,开启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资料搜集之旅。他广泛查阅各类资料,不仅走访了夲地及知情的众多老人、学者,还与南大留在外的各界知名人士取得联系,通过深入交流,挖掘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珍贵记忆。同时,老人还借助电话询访的方式,拓宽资料收集渠道,甚至多次前往博物馆、档案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寻找南大留村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懈努力,<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富远</span>老人精心将村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内容划分为九个章节</span>,涵盖了村庄的方方面面。第一章聚焦自然环境与地质结构,描绘出南大留村独特的地理风貌,让后人了解这片土地的自然根基;第二章阐述人口结构,包括民族、家族的人口构成,呈现出村庄的人文脉络;第三章着重记录党建历程,从1938年第一个共产党员的出现,一直书写到2024年社区党委的建立,展现了党组织在村庄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第四章详述本村经济状况,反映了南大留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轨迹;第五章对文化、教育及人才分类进行梳理,彰显了村庄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第六章围绕新农村建设展开,记录了从2004年至2012年的搬迁历程,见证了村庄的现代化蜕变;第七章以人物为线索,从明清时期、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南大留村涌现出的杰出人物;第八章对本村习俗、文化及语言等进行归纳,保留了村庄独特的文化符号;第九章则以照片、合集的形式,为村志增添了直观的视觉记忆。</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身心投入村志编纂工作的同时,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因病卧床不起的妻子。这份对家庭的坚守与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为了加快编纂进度,老人远在青岛工作的儿子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父亲购置了电脑、复印机等设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富远老人</span>每搜集到新的资料,便及时传给儿子,由儿子进行梳理并输入电脑,父子俩携手为村志编纂贡献力量。他们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张富远老人</p> <p class="ql-block"> 随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大留籍原市政协主席何敬鹏</span>对村志编纂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村志作为村庄历史的见证,必须确保真实性,且内容要尽可能全面、细化,力求完整地展现南大留村的发展全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何敬鹏</span>对村志编纂工作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主笔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富远老人</span>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他的发言,为村志编纂工作注入了更多的动力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 十时许,众人来到全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副会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徐玉正</span>的书画工作室。在这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法家张来远</span>挥毫泼墨,以刚劲有力的行草书法,为村志题写了书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修志明史、启迪后人》</span>,同时还为南大留村蓬勃兴起的艾草产业题写了牌匾<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禄艾堂》《岳首康艾》</span>。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村庄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画家徐玉正</span>也深受现场氛围感染,挥毫创作了一幅四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多福》</span>图,以艺术的形式为南大留村送上真挚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南大留村的艾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艾草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书法家为艾草产业题写牌匾,无疑是对这一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持与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南大留社区是煤矿塌陷后整体搬迁形成的崭新家园。在这片承载新生的土地上,编纂《村志》不仅是守护集体记忆的文化工程,更是为子孙后代留存乡愁根脉的精神寄托。村志中镌刻的每一页历史,都凝聚着村落发展的岁月印记,延续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蓬勃兴起的艾草产业,则如同一簇跃动的火苗,点燃了村庄迈向未来的希望之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翘首以盼,期待南大留《村志》能够早日匠心打磨完成,以一部兼具历史纵深感与文化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为后世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瑰宝。与此同时,衷心祝愿南大留村的艾草产业乘势而上、蓬勃发展,成长为乡村振兴征程中的闪亮标杆,让这座历经变迁的古老村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站在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坐标上,南大留社区正以稳健笃定的步伐,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