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25日 周三 晴 23-29℃</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近现代历史上,出自浙江的名人数不胜数,其中名气与影响最大的非“蒋委员长”莫属。奉化溪口是其祖居地,蒋公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他曾三次下野,均以家乡溪口作为退隐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斯人已去,往事如烟。如今的溪口镇与雪窦山已经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景区,成为了解蒋氏家族与民国历史的重要场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b></p> 雪窦山景区 <p class="ql-block"><b>6月24日(昨天)下午从舟山市普陀山驾车到达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王浦桥南路的如雷宾馆。行驶140公里,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天黑,在附近一家叫做“寻味小时候”的餐馆解决晚餐。</b></p><p class="ql-block"><b>奉化溪口主要的景区有两个:雪窦山景区和蒋氏故居景区。今天的行程是上午游雪窦山下干去蒋氏故居。</b></p><p class="ql-block"><b>雪窦山风景区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雪窦山景区的景点分布在从景区游客中心到徐凫岩的公路两侧的大山里,景点按海拔由低到高、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①弥勒圣坛、游客中心➠②雪窦寺、千丈岩、张学良第一幽禁地➠③三隐潭➠④徐凫岩。</b></p><p class="ql-block"><b>①②③④均设有景交车接驳点,每个接驳点都要换车去到下一个接驳点。</b></p><p class="ql-block"><b>上午8点半在游客中心买了票,乘景交车到达雪窦寺停车点,然后步行三百米去雪窦寺附近的接驳点换乘去三隐潭的车,再换去徐凫岩的车,按由远到近的路线游览。</b></p> <p class="ql-block">御书亭</p><p class="ql-block"><b>离雪窦寺停车点不远,有个亭子,叫做御书亭。据悉,北宋仁宗赵祯曾梦游雪窦山,后南宋理宗赵昀书"应梦名山"四字,后人刻碑并构亭以护。该碑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放火烧亭而遭爆碎,碎成三块,后经粘接,但上方一角系用它石补之。故亭子为近代重建之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徐凫岩</b></p> <p class="ql-block"><b>徐凫岩景区位于溪口镇徐凫岩村东岙。景区以瀑布、溪流、山峰、古道等自然景观为特色,是一个集自然观光、户外运动、团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区。</b></p> <p class="ql-block">徐凫岩</p><p class="ql-block"><b>相传很早以前,有个鹤发童颜的仙人在“猴鞠岩”处喊来形似野鸭子的仙鹤,载着他徐徐飞向天空,“徐凫岩”因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蒋公在反袁运动中,曾在徐凫岩边上的小石洞躲藏过。</b></p><p class="ql-block"><b>那是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蒋公加入孙中山的讨袁大军。9月份,“二次革命”失败,他遭到袁世凯政府的追捕,于是逃至故乡奉化,躲藏在溪口雪窦山徐凫岩附近的石洞中避难。 徐凫岩地处雪窦山之巅,位置较为隐蔽。蒋公在此躲避了一段时间,成功避开了袁世凯政府的搜捕,之后他前往日本。此次躲藏让徐凫岩因与蒋公这一经历相关而被后人所知。</b></p><p class="ql-block"><b>没有看见那石洞,景区好像并没有将其辟为景点,景区资料介绍中也未提及此事。</b></p><p class="ql-block"><b>后在小红书上看了一个播主的视频,他专门拍了这个山洞,它叫做“四窗岩”。</b></p> <p class="ql-block"><b>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手书“徐凫溅雪”四字,概括了徐凫岩景点的神韵风采。</b></p> <p class="ql-block">徐凫岩瀑布的源头</p><p class="ql-block"><b>徐凫岩景区的核心景点是瀑布,水源来自“踌躇谷”,汇聚于“东岙村”,水流穿桥洞,于此处飞腾而出,直泻悬崖。</b></p> <p class="ql-block"><b>徐凫岩景区除了瀑美,还以绝壁环列胜景,动人心魂。唐朝大诗人刘长卿、皮日休、陆龟蒙、方干等大批诗人,曾在此留连咏叹。</b></p> <p class="ql-block"><b>瀑布两边岩壁高耸,以猴鞠岩为中心,向瀑布两侧绝壁延伸几百米,形状如刀削斧凿,悬崖上方青松葱茏,杂树丛生,下面草木成簇,分外壮观。</b></p> <p class="ql-block"><b>欲睹徐凫岩瀑布全貌,需下至绝壁底下。绝壁上架起了一个类似于商品房楼梯的转梯直达岩下,大约有十层楼的高度。</b></p> <p class="ql-block"><b>从水泥楼梯里出来,有一段很长的石阶路要走,颇费劲的。</b></p> <p class="ql-block"><b>石阶梯走到底,徐凫岩瀑布的全貌豁然眼前。</b></p> <p class="ql-block">徐凫岩瀑布</p><p class="ql-block"><b>水从岩上倾泻而出,声如雷鸣,震撼山谷,经阳光照射还会形成彩虹倒挂的绚丽奇观。它以高瀑直泻、绝壁齐云的壮美景色,蜚声江南。瀑布落差达242米,堪称"华东第一瀑"。</b></p> <p class="ql-block"><b>瀑布下,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活泼但不喧闹,举止文明得体,待人热情礼貌。开始以为是刚考试完的高三学生,经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浙师大的大三学生,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雪窦山游玩。这张照片就是他们主动为我拍摄的。</b></p> <p class="ql-block"><b>在瀑布边悬崖峭壁上玩飞拉达的勇士。</b></p> <p class="ql-block"><b>视频《徐凫岩瀑布》</b></p> <p class="ql-block"><b>看完瀑布后,已经接近十点。原路爬上徐凫岩崖顶,回到乘车点,坐接驳车到达三隐潭景区。</b></p><p class="ql-block"><b>三隐潭以三级瀑布和三个深潭组成的自然奇观而闻名,全长约1600米,分为上隐潭、中隐潭和下隐潭。</b></p><p class="ql-block"><b>在景区入口处向工作人员打听游完该景区所需时间,得到的回答是:即便小火车与索道都用上也至少得4小时。</b></p><p class="ql-block"><b>时间显然不够,果断放弃,乘车来到达千丈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千丈岩</b></p> <p class="ql-block"><b>千丈岩景区在雪窦寺对面,景区大门前的景色很是精致漂亮。</b></p> <p class="ql-block">千丈岩</p><p class="ql-block"><b>千丈岩因其地绝壁千仞而名,又缘瀑流横飞,别称飞雪岩。宋真宗赵恒敕曰“东浙瀑布"。千丈岩瀑布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名瀑之一,唐宋以来一直是浙东四明的一处重要游观地。瀑布奔泻喷薄,落差高达186米。王安石、曾巩等历代文人雅士对干丈岩多有咏赏。 </b></p> <p class="ql-block"><b>大门背面上方有“东浙第一瀑”牌匾</b></p> <p class="ql-block"><b>从景区大门步行几分钟,来到一处绝壁旁。壁立千仞,窥之头晕,溪水在此跌入深渊,声震山谷。</b></p> <p class="ql-block">放下屠刀立地成佛</p><p class="ql-block"><b>小溪对岸有一雕像,题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来此处是一个典故的发生地。</b></p><p class="ql-block"><b>有个雪窦寺小僧,懒于作功。讨厌蚯蚓晨鸣相催,以沸水灭之。杀生有违佛戒,方丈命其跳崖超度。面临深渊,小僧怯然泪下。东岙屠夫路过,见此情状,感己宰猪千百,罪孽深重,应代为受之。遂放下手中屠刀,纵身跃下。不料,仙鹤将其接住,彩云护驾,直上九天,即刻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语即源出于此。</b></p> <p class="ql-block"><b>继续向前,沿着这条路可达蒋公别墅妙高台。</b></p> <p class="ql-block"><b>路边停着一顶轿子,如果实在走不动,游客可以花钱坐轿上山。当年蒋公与夫人宋美玲去妙高台时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轿子。</b></p> <p class="ql-block">飞雪亭</p><p class="ql-block"><b>飞雪亭,位于瀑布西侧崖顶,始建于宋代,1988年重建,是俯瞰瀑布全景的最佳位置,可欣赏瀑布如“玉龙腾空”的壮丽景象。</b></p> <p class="ql-block"><b>亭子里的“千丈飞雪”石碑</b></p> <p class="ql-block">千丈岩瀑布</p><p class="ql-block"><b>其水源来自雪窦山东西两涧,两水汇合后经锦镜池、关山桥,最终从千丈岩口倾泻,落差约186米,水流自崖口飞泻而下,如银河倒悬,蔚为壮观。</b></p> <p class="ql-block"><b>阳光下瀑布上惊现一道彩虹,众人皆呼:“好运”!</b></p> <p class="ql-block">宋室名臣王安石</p><p class="ql-block"><b>王安石曾诗赞千丈岩瀑布:“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b></p> <p class="ql-block">乳泉亭</p> <p class="ql-block"><b>视频《千丈岩瀑布》</b></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p><p class="ql-block"><b>千丈岩西侧,有奇峰突起,称妙高台,亦称天柱峰。它三面直临深渊,显得格外高峻,平台面积约350平方米,自古为雪窦登高览胜之地和避暑胜地。1927年, 蒋公第一次下野归里,在此修筑了一幢中西合璧的别墅,以后他每次还乡,都要来此小住。</b></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p><p class="ql-block"><b>蒋公在其政治生涯中曾三次下野,每次下野后均返回家乡奉化溪口。</b></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下野(1927年8月13日—1928年1月4日)。</b></p><p class="ql-block"><b>宁汉分裂后,因军事失利(徐州战役失败)及党内派系斗争(桂系、汪精卫集团施压)被迫辞职。蒋公回到奉化溪口,短暂休整后赴日本寻求支持,并与宋美龄联姻,巩固政治资本。在此期间,他通过政治运作,最终于1928年1月复出,继续北伐。</b></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下野(1931年12月15日—1932年1月28日)</b></p><p class="ql-block"><b>因软禁胡汉民引发党内反对,加上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舆论压力,被迫辞职。</b></p><p class="ql-block"><b>蒋公回到溪口,表面上退隐,实则暗中操控政局,通过CC系控制党权,何应钦掌握军权。1932年1月,淞沪抗战爆发,蒋公以“救国”名义复出,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b></p><p class="ql-block"><b>第三次下野(1949年1月21日—1950年3月1日)</b></p><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节节败退,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逼宫,美国支持转向,被迫“引退”。</b></p><p class="ql-block"><b>蒋公在溪口停留长达3个月,表面上祭祖、游览家乡,实则通过电台遥控军政事务,并秘密安排黄金、文物运往台湾。</b></p><p class="ql-block"><b>1949年4月25日,解放军逼近浙江,蒋公最后一次祭拜母亲墓后离开溪口,前往台湾,从此再未返回大陆。</b></p><p class="ql-block"><b>溪口不仅是蒋公的故乡,更是他政治生涯中重要的“幕后指挥中心”。</b></p> <p class="ql-block"><b>别墅内保留有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的舍利塔。</b></p><p class="ql-block"><b>石奇禅师是清初雪窦寺方丈,在顺治八年主持重建雪窦寺,使其佛光重振,因此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b></p> <p class="ql-block"><b>“妙高台”三字乃蒋公手书。</b></p> <p class="ql-block">会客室</p><p class="ql-block"><b>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张群、陈立夫、黄少谷、林蔚文、 李弥、阎锡山、刘斐、刘安琪、张治中、吴忠信、 陈诚、宋希廉、周至柔、胡宗南等军政大员各负使命,远道而来,在此向蒋公面呈战绩、请示机要、密商要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卧室</b></p><p class="ql-block"><b>根据1948年11月宋美令赴美求援之前的嘱咐, 妙高台别野的会客室、卧室以宋喜好布置。时局急剧变幻中的这间会客室,依旧斯文地悬挂着宋美龄手绘国画,还有张大干赠与宋之画作。</b></p> <p class="ql-block"><b>卧室内挂着蒋夫人宋美玲的大幅照片。</b></p> <p class="ql-block"><b>展厅里展示的蒋公与儿子经国、儿媳蒋方良及三个孙辈在徐凫岩的合照。</b></p> <p class="ql-block"><b>别墅旁边的亭子、二楼的回字形走廊以及别墅前的观景台是蒋夫人宋美玲最喜欢的地方,常在此观山赏景。</b></p> <p class="ql-block"><b>妙高台前的观景台</b></p> <p class="ql-block"><b>视频《妙高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张学良第一幽禁地</b></p> <p class="ql-block"><b>走出千丈岩景区,沿着雪窦寺围墙走,</b><b style="font-size:18px;">前面就是“张学良第一幽禁地”。</b></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第一幽禁处位于雪窦寺西侧坡地,原为1934年6月创建的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b></p> <p class="ql-block"><b>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国民党当局软禁。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由戴笠“护送”到溪口,因雪窦山招待所设施简陋需装修,他先暂住溪口文昌阁,1月24日被移至雪窦山招待所幽禁,对外改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b></p> <p class="ql-block"><b>该招待所是一座青砖黛瓦平房,有客房6间,餐厅1个。小院设有牌坊式院门。</b></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长期幽禁,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结束后开始,直至1990年才逐渐恢复人身自由,幽禁时间长达54年。</b></p><p class="ql-block"><b> 这一漫长的幽禁过程跨越了不同历史时期,地点也多次变动,从最初的浙江奉化、安徽黄山等地,到后来的贵州、台湾等地,他始终处于被限制自由的状态。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关注的历史片段之一。</b></p><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5日14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史特劳布医院病逝,享年101岁。</b></p><p class="ql-block"><b>一个被幽禁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尚能年逾百龄,你还对“生命在于运动”诸如此类的话深信不疑吗?</b></p> <p class="ql-block">总经理室</p><p class="ql-block"><b>这里是上海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总经理钱君芷的办公室。张学良幽禁期间,钱君芷为张将军担负服务工作,两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张学良临别雪窦山时,钱正在上海汇报招待所失火事宜,张留给钱一封信:感谢钱的周全照顾,同时委托钱把自己出资所建的附近水涧岩三间房子,送与雪窦寺当家。</b></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卧室</p><p class="ql-block"><b>西安事变后,交军事委会员"严加管束”的张学良,1月24日起,张入住于此。秘书赵一荻小姐,还有从英国赶来的夫人于凤至,她们俩基本上是一月一次轮流,悉心陪伴和劝慰张学良。</b></p> <p class="ql-block">赵一狄像</p><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先生幽禁雪窦山期间,经当局允许,他由夫人于凤至和秘书赵一荻(赵四小姐),轮流照顾陪伴。此汉白玉雕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原主任潘锡柔教授,根据赵一荻在雪窦山历史照片精心创作而成,再现了青年赵一荻的秀逸风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雪窦寺</b></p> <p class="ql-block"><b>雪窦禅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名刹、弥勒菩萨的根本道场,与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雪窦寺始建于晋代,初名“瀑布院”,因建于千丈岩瀑布口而得名。 唐代会昌元年迁建至现址,并扩建为“十方禅院”。宋代达到鼎盛,南宋时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与杭州灵隐寺、天台国清寺齐名。民国时期,蒋氏家族与雪窦寺渊源深厚,蒋公曾题写“四明第一山”匾额。1968年因历史原因被毁,1987年复建,并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弥勒菩萨道场。</b></p> <p class="ql-block"><b>“转运铜锣”,可是网红打卡点。铜锣上 “时来运转” 几个字,搭配 “慈、悲、喜、舍、行、解” 这些佛教理念词,既应了观音法界的禅意,大家忍不住想沾沾 “转运” 喜气。</b></p> <p class="ql-block"><b>殿宇参差,气势恢宏。</b></p> <p class="ql-block"><b>作为雪窦寺中轴线的第一座殿宇,天王殿是雪窦寺作为弥勒道场的重要体现。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向信众和游客传递着弥勒信仰及佛教的慈悲、智慧等精神,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b></p> <p class="ql-block"><b>弥勒宝殿为明清形制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金黄色筒瓦与脊兽交相辉映。</b></p><p class="ql-block"><b>1989年,台湾高雄妙通寺方丈传闻法师到雪窦寺参访,听闻雪窦寺有建造弥勒宝殿的想法后,当即捐款13万元人民币,并回台湾筹措资金。1990年6月23日,弥勒宝殿奠基,1991年10月25日圆满落成,总造价157万元。</b></p><p class="ql-block"><b>雪窦山被定位为弥勒道场,弥勒宝殿的建设突出了弥勒菩萨在雪窦山的中心地位,是雪窦山作为弥勒应迹之地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独特之处。</b></p> <p class="ql-block"><b>千佛塔</b></p> <p class="ql-block">金刚杵</p><p class="ql-block"><b>原为古代印度帝释天的武器象征闪电。由于质地固若金汤,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显教不以金刚杆为法器,取金刚杆的坚固来壁警喻大智慧,而在密教中则象征催灭烦恼的苦提心、所以金刚杵象征如来金刚的智慧大用能破除思痴妄想的内魔和外道诸魔障碍。</b></p> <p class="ql-block"><b>寺前两株汉代银杏,树龄2200年,郭沫若曾题字“汉代大树,诚不虚也”。</b></p> <p class="ql-block"><b>雪窦寺里最令人震撼的是弥勒佛大铜像,它是雪窦山作为弥勒佛道场的标志性象征。</b></p> <p class="ql-block"><b>铜像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坐北朝南,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稳固坚实。造像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b></p> <p class="ql-block"><b>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坐姿铜制弥勒佛造像,成为雪窦山景区的核心景点,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b></p> <p class="ql-block"><b>弥勒佛铜像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展现出弥勒佛的慈悲与豁达。神奇的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看,弥勒佛总是笑着注视你。</b></p> <p class="ql-block"><b>弥勒佛的形象代表着慈悲、宽容、乐观、豁达等精神,传递出“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处世态度,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启示。</b></p> <p class="ql-block"><b>看见弥勒佛铜像的人都是有福之人,摸摸大佛的脚趾会带来一生好运。</b></p> <p class="ql-block"><b>站在高高的弥勒佛铜像旁,宏伟的雪窦寺全景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视频《雪窦寺》</b></p> 蒋氏故居景区 <p class="ql-block">剡溪</p><p class="ql-block"><b>剡溪是曹娥江的上游,全长约50公里,发源于新昌剡界岭,流经嵊州、奉化等地,在溪口与奉化江汇合后,最终与甬江、姚江等在宁波形成三江汇合。流经嵊州后向北注入曹娥江,曹娥江再向东流淌,最终在绍兴市上虞区附近汇入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湾。</b></p><p class="ql-block"><b>沿岸的溪口镇蒋氏故居,保存了大量民国时期的建筑和遗迹,见证了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b></p><p class="ql-block"><b>剡溪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王勃、李白、杜甫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沿剡溪一路游走,留下了二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b></p> <p class="ql-block"><b>下午,景区停车场泊车,跟随指路牌步行前往蒋氏故居景区,跨越剡溪,在此左转,两百米后到达。</b></p> <p class="ql-block"><b>眼前的这个城楼是进入蒋氏故居景区的入口,它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者,静静地守护着溪口的故事。城楼上“武岭”二字是当年蒋公亲笔题写。城楼的建筑风格特别,把中式传统的粉墙黛瓦、拱形门洞,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粉色的墙面、古朴的石材,还有那带着岁月痕迹的砖瓦,既有江南建筑的婉约韵味,又透着一股民国的独特气质。</b></p><p class="ql-block"><b>想当年,这儿见证了多少风云过往,现在成了打卡蒋氏故居的“第一站”。顺着这石板路往里走,蒋氏故居各个景点将在路的左边依次展现。</b></p> <p class="ql-block"><b>进入门楼左转,剡溪江岸有一栋建筑引人注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昌阁</b></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b>文昌阁地处武山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是溪口文士拜祭文昌帝君和同人聚讲雅集之地。阁下武岭潭,潭深水碧,游鱼历历。1924年清明,蒋公回乡扫墓,他见文昌阁年久失修、规模狭小,遂出资请其兄蒋介卿负责重建。到1927年12月蒋宋完婚后,文昌阁成为蒋宋别墅和他们的藏书楼。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在侵华日机大肆轰炸中,被夷为平地。1986年由政府出资按民国时原貌复建。 </b></p><p class="ql-block"><b>文昌阁及毗邻的小洋房、武岭城楼、武岭幽胜、武岭学校大礼堂等构成该景点。文昌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b></p>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下剡溪河畔</b></p> <p class="ql-block"><b>蒋氏故居景区由一条街通贯穿始终,左侧临剡溪,右侧为民居。蒋氏故居的各个景点就前后分布在这条街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蒋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p><p class="ql-block"><b>蒋氏宗祠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整个溪口蒋姓家族先祖。新祠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蒋公扩建丰镐房时,为安放三房堂前迁出的先祖神位而造,故又称“三房祠堂”。蒋公亲题“忠孝传家”门额。 </b></p><p class="ql-block"><b>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诸如节日祭祖、 红白喜事、家族修谱、庆祝盛典等都在这里举行。蒋公曾在这里宴请族人、拜祭祖先、翻阅宗谱、观看演出,留下了不少轶闻。 </b></p><p class="ql-block"><b>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毛泽东曾发出指示: “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诚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b></p> <p class="ql-block"><b>古戏台</b></p> <p class="ql-block"><b>往昔,蒋氏家族祭祀大典在此庄重开场,先辈牌位整齐排列,接受后世子孙的瞻仰与追思;族中议事时,长辈们齐聚一堂,把家族大事小情拿到这儿商量,决定家族走向。</b></p> <p class="ql-block"><b>蒋家13代至30代世系表中,蒋公名字为周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丰镐房</b></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p><p class="ql-block"><b>蒋氏故居丰镐房地处溪口三里长街东段。蒋家族中长辈以蒋公承袭周房”在宗谱中属“周”字辈为由,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韵城之名,定房名“丰房”、“镐房”,给瑞元(蒋介石)、瑞青两兄弟,两房合一称作“丰镐房”。1932年,蒋公着手扩建丰镐房。至1935年新宅告竣,大小房屋骤增至49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 </b></p><p class="ql-block"><b>丰镐房富有江南旧式世家府第的特色。前厅门额“素居”,楼上设有佛堂,是毛福梅诵经之地、后堂“报本堂”为三间高顶平屋,这里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蒋公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报本堂之左西厢房楼上为蒋公元配毛福梅居所,之右东厢房楼上是宋美龄的住地。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这里。西厢房西侧有一幢独立的二层小楼,原系祖传的三间房屋,为蒋母王采玉旧居。 </b></p><p class="ql-block"><b>丰镐房保留了蒋氏家族日常生活重要场景,丰镐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重要组成部分之一。</b></p> <p class="ql-block"><b>蒋公原配毛福梅念经诵佛之处。</b></p> <p class="ql-block">金桂</p><p class="ql-block"><b>毛福梅离婚不离家,乃住在丰镐房的东厢房。蒋宋结婚后,毛福梅将东厢房让了出来,给宋美玲居住,默认宋的女主地位。宋美玲为表感谢,在东西厢房前各栽了一棵桂花树,并将西房前的那棵命名为金桂,自己房前的命名为银桂。</b></p> <p class="ql-block">银桂</p><p class="ql-block"><b>2003年10月24日,宋美玲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家里于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106岁。葬于纽约上州的芬克里芙墓园,与孔宋家族成员同葬一处。</b></p><p class="ql-block"><b>就在宋去世的那年,银桂莫名其妙地枯了。后来景区又在原地补栽了一株桂花树。</b></p> <p class="ql-block">报本堂</p><p class="ql-block"><b>报本堂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着蒋公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这座三间高顶平房,运用堆塑、彩绘、木雕等手法,美轮美奂,一派证统。"报本堂”堂额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敬恒)所题,柱联为沙孟海所撰,蒋公手书。走廊上首"寓理帅气”横匾,是为1949年4月15日蒋公为长子经国四十生辰所题。</b></p> <p class="ql-block">厨房</p><p class="ql-block"><b>丰搞房厨房具有旧时浙东农村小康人家特征,三眼灶、羹橱、灶前桌、八仙桌等一应俱全。蒋公与毛福梅协仪离婚后,毛仍是丰镐房的“大师母"。蒋宋每回溪口,毛总是以礼相待,在此悉心烹制蒋爱吃的鸡汁芋艿、梅干菜烤肉、咸菜黄鱼汤等溪口土菜和点心。</b></p><p class="ql-block"><b>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机对溪口镇丰镐房、文昌阁等目标进行野蛮轰炸。蒋经国之母毛福梅出后门躲避,不料刚出后门,炸弹在后弄邻宅爆炸,墙倒被压而罹难。</b></p> <p class="ql-block">厨房后窗日机炸弹所留痕迹</p><p class="ql-block"><b>1939年12月12日,六架侵华日机,对溪口多个目标进行第一次狂轰滥炸,丰镐房成为重点目标。其中一颗炸弹落在厨房后弄爆炸,窗户的实心铁棂被弹片削去半截。这个痕迹,如今还完整地保存着,成为日寇对溪口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一个"铁证”。</b></p> <p class="ql-block"><b>蒋公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扩建丰镐房时蒋母已经离世,可是蒋公仍然为母亲修了一个便于她上下楼的两边都有扶手的窄梯,因为蒋母是小脚,行动多有不便。</b></p> <p class="ql-block"><b>蒋公为母亲的照片上亲书“先慈遗影”四个字。</b></p> <p class="ql-block">蒋母旧居</p><p class="ql-block"><b>蒋公在玉泰盐铺出生后第二年,因邻居失火,玉泰盐铺遭焚毁。蒋介石随父母迁回这幢祖宅居住。不久,盐铺重建复业,但家眷则不再迁往。在此,蒋母又生一子二女。以后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特地保留了这幢祖宅。</b></p> <p class="ql-block">民国第一钉子户一一周顺房</p><p class="ql-block"><b>蒋公发迹后,决定扩建祖宅丰镐房。按照风水先生的建议,丰镐房的大门位置和大小不能改动,因此需要拆迁周围的26户人家。经过动员,25户人家同意搬迁,蒋公为他们在溪口上街新建了楼房作为安置。</b></p><p class="ql-block"><b>然而,唯独隔壁的周顺房千层饼店主人周云生坚决拒绝搬迁。周与蒋公是儿时玩伴,两人关系熟稔,周并未将蒋公视为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接到拆迁通知后,他放出话来:“瑞元(蒋公小名)发达了,要来拆我的房子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但有个条件,我要他亲自来对我说!”</b></p><p class="ql-block"><b>蒋公得知此事后,并未动用权势或武力强拆,而是感叹道:“迁不迁由他去吧。”最终,周顺房未搬迁,丰镐房的扩建方案不得不做出调整,导致丰镐房的布局不是四方形,而是在东南角被周运生占了一块。有人说,这事儿暗喻1949年后,大陆将为蒋公在中国的东南角留下一块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玉泰盐铺</b></p> <p class="ql-block"><b>玉泰盐铺,门楣书写“清庐”二字</b></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p><p class="ql-block"><b>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1871年,蒋公祖父蒋玉表(斯干),在此开设商铺,商号"玉泰盐铺”。建筑分前后两幢。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10月31日),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蒋介石,出生在前幢楼上东首房间里,其祖父取其乳名为瑞元。1948 年,蒋公按原状重建了玉泰盐铺。</b></p> <p class="ql-block">客厅</p><p class="ql-block"><b>1895年蒋父病故后,兄弟分家,蒋公分得丰镐房老房子,玉泰盐铺归同父异母的兄长蒋介卿所有。蒋介卿曾任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和英德县知事,还担任过浙江海关监督、浙江省政府委员等职。客厅是其乡居或回乡期间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b></p><p class="ql-block"><b>蒋介卿虽是蒋公兄长,但两人关系并不亲密,甚至存在较深的矛盾。蒋公出于家族观念,仍给予其一定照顾,但内心对他多有不满。蒋介卿的结局也颇具戏剧性,因西安事变受惊而亡。1937年4月,蒋公返回溪口后,为蒋介卿举行了高规格葬礼。</b></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出生地</p><p class="ql-block"><b>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历10月31日),溪口玉泰盐铺少老板蒋肇聪媳妇王采玉分娩,产下一个男婴,他就是后来的蒋介石。蒋公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成年后以“中正”自称,而外界多称其字"介石"。</b></p> <p class="ql-block"><b>蒋先生于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7岁。并未正式下葬,其灵柩采用“浮厝”的方式暂厝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的慈湖陵寝(原名慈湖宾馆),等待未来“归葬大陆”。</b></p> <p class="ql-block"><b>蒋公履历</b></p><p class="ql-block"><b> 早年经历:</b></p><p class="ql-block"><b>-1887年,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b></p><p class="ql-block"><b>- 1892年,5岁,进入任介眉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辗转多个私塾学习经史典籍。</b></p><p class="ql-block"><b>- 1902年,15岁,进入岩头毛思诚学馆学习《左传》。</b></p><p class="ql-block"><b>- 1903年,16岁,转入奉化凤麓学堂,因参与学生要求改革教育方针的活动,险些被开除。</b></p><p class="ql-block"><b>- 1905年,18岁,转入宁波箭金公学,受老师顾清廉影响,萌发学习军事念头。</b></p><p class="ql-block"><b>- 1906年,19岁,入奉化龙津中学堂读书,4月东渡日本,在清华学校补习日文,结识陈其美,受反清思想影响,同年冬回国。</b></p><p class="ql-block"><b>- 1907年,20岁,考入清政府开办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b></p><p class="ql-block"><b>- 1908年,21岁,春被选送日本留学,入振武学校学军事,夏经陈其美介绍在上海加入同盟会。</b></p><p class="ql-block"><b>- 参与革命与崛起:</b></p><p class="ql-block"><b>- 1911年,24岁,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上海,受陈其美委派,担任敢死队队长,参加光复浙江的战役,后任沪军第五团团长。</b></p><p class="ql-block"><b>- 1912年,25岁,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杀害陶成章,后避往日本,办《军声》杂志,年底回国。</b></p><p class="ql-block"><b>- 1913年,26岁,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袁战争,失败后逃入陈其美的娘姨姚冶诚卧室内,纳姚冶诚为侧室。</b></p><p class="ql-block"><b>- 1914年,27岁,奉孙中山命令回上海,准备讨袁军事行动,先后参与策划肇和舰起义和攻夺江阴要塞,均失败。</b></p><p class="ql-block"><b>- 1916年,29岁,陈其美被刺后,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的革命军中任参谋长。</b></p><p class="ql-block"><b>- 1917年,30岁,孙中山派蒋介石到粤军中工作,先后任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等职,期间因受排挤多次辞职回上海。</b></p><p class="ql-block"><b>- 1922年,35岁,陈炯明叛变,蒋介石登永丰舰侍卫孙中山四十余日,得到孙中山信任和重用,后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b></p><p class="ql-block"><b>- 1923年,36岁,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身份赴苏联考察。</b></p><p class="ql-block"><b>- 1924年,37岁,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借此培养嫡系军事力量。</b></p><p class="ql-block"><b>- 掌握国民党大权:</b></p><p class="ql-block"><b>- 1925年,38岁,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军长,后任潮汕善后督办、广州卫戍司令。</b></p><p class="ql-block"><b>- 1926年,39岁,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b></p><p class="ql-block"><b>- 1927年,40岁,发动“四一二”政变,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8月下野,12月与宋美龄结婚。</b></p><p class="ql-block"><b>- 1928年,41岁,重任总司令职,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形式上统一全国。</b></p><p class="ql-block"><b>- 统治时期:</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43岁,赢得中原大战胜利,基本结束军阀割据局面。</b></p><p class="ql-block"><b>- 1931年,44岁,“九一八”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年底辞国民政府主席职。</b></p><p class="ql-block"><b>- 1936年,49岁,西安事变爆发,被扣押,被迫停止“剿共”政策。</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50岁,七七事变后,领导国民政府抗日,组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43年,56岁,出席开罗会议,与美、英同盟,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b></p><p class="ql-block"><b>- 1946年,59岁,发动全面内战。</b></p><p class="ql-block"><b>- 1948年5月,61岁,在“行宪国大”中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任期至1949年1月因内战失利下野。从1948年中华民国正式实行“宪政”后的总统序列来看,他是第一任总统。</b></p><p class="ql-block"><b>- 1949年,62岁,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率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b></p><p class="ql-block"><b>-1950年3月,63岁,在台湾复任“总统”,此后多次连任,直至1975年去世。</b></p><p class="ql-block"><b>- 晚年时期:</b></p><p class="ql-block"><b>- 1949年后,依赖美国军事与经济支持,在台湾继续维持统治,推动台湾土地改革及出口导向政策。</b></p><p class="ql-block"><b>- 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7岁。</b></p> <p class="ql-block"><b>花80元可得一个与“蒋介石”合个影的机会。</b></p> <p class="ql-block"><b>剡溪对岸大山的轮廓像不像巨人卧姿?</b></p> <p class="ql-block"><b>蒋氏故居景区出来,从此桥返回停车场取车,前往最后一个打卡地横店影视城。</b></p><p class="ql-block">溪口景区门票:</p><p class="ql-block">雪窦山景区:单独购票120元,含交通费则为150元。</p><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景区:门票120元。</p><p class="ql-block">溪口景区联票:</p><p class="ql-block">成人210元/人,含蒋氏故居门票、雪窦山门票与交通费,2天有效。</p><p class="ql-block">60一70岁老人半票120元。</p><p class="ql-block">70岁以上老人30免门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视频《蒋氏故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篇一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许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