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缘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动作发展中应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能连续的跳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大班开始孩子就接触跳绳,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要让孩子们掌握跳绳的技巧和方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6月份让每个孩子带了一根跳绳放在班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萌萌:“我还不会跳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旭旭:“我带的是有计时器的跳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米:“我的姐姐跳绳很厉害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 跳绳作为一项基本运动技能,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爆发力和心肺功能,也是儿童体能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班与跳绳的那些事儿就从这里开始了......</p> 项目思考 <p class="ql-block"><b>1、项目驱动性问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面对跳绳的时候,有的幼儿会主动地尝试跳绳,有的幼儿会选择躲避跳绳……那么,总驱动性问题就诞生了:学会跳绳,我们需要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b>2、项目价值分析</b></p> 项目目标 项目网络图 项目实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初遇跳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究活动1:你会跳绳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发现,想要连续跳绳还真是不简单,他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诚诚:“跳绳太难了,我跳不过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米:“这跳绳怎么不听我指挥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宸宸:“跳绳的时候老是绕住我的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调查,梳理幼儿跳绳问题后,大致归纳3类:会跳、能连续跳、不会跳。他们在表格相应的方框内写上学号,再一起用点数的方法统计出总数,显然结果不容乐观,有一半多孩子不会跳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玩跳绳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问题,但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很努力的练习,为你们的游戏精神点赞!同时我们也把孩子们遇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在跳绳中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究活动2:哪种绳子最好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几天的练习,孩子们发现绳子也有不同的材质,材质不同,长短不同,影响跳绳的数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织绳:“绳子柔软度一般,不易打结,手柄不防滑。”竹节绳:“绳子柔软性好,不容易打结,手柄防滑。有一定重量,有利于绳感的培养。”橡胶绳:“绳子柔软性不好,容易打结,手柄不防滑。绳子较轻,更多适用于花样练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类结束以后,教师又按照绳子的柔软程度、打结程度、手柄防滑度进行分类,发现竹节绳不论是在那个方面都很突出,最后选定竹节绳为最佳的跳绳材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究活动3:绳子乱了怎么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在练习跳绳后,总是把绳子直接扔进筐里,等到下次去拿绳子之间都乱了,找不到自己的,通过谈话,我们一起寻找收纳绳子的方法:于是晓夕提议把绳子分开放,大家将绳子缠绕起来,摆放整齐。可是,怎么把绳子动手操作后还是有很多幼儿卷的跳绳轻轻一碰就散开了,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大家再次展开了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还共同观看了卷绳子的小视频,于是启发了大家总结出卷绳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卷跳绳的时候最后要拉紧。拉完了再摇一摇,不松就可以直接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卷的时候每一次都要拉紧,最后还要将绳子打结穿进洞里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小部分不太会卷的幼儿,他们还会帮助小朋友进行收纳,在小细节中能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户外活动结束,孩子们在整理时发现幼儿园的跳绳也很乱,讨论一番,决定按颜色进行分类,主动整理归类,辰宇还提出把整理好的照片贴到墙上,可以让小班娃娃看着图片进行整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究活动4:怎么能快速学会跳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了讨论,关键还是如何掌握跳绳的技巧为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熙:“跳绳的时候不能穿裙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寒:“要向会跳绳的小朋友学习怎么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天:“要每天练习跳绳才可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辰宇:“我们甩绳和跳跃的节奏没有掌握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全班幼儿开始逐渐掌握跳绳的技巧,很多幼儿已经从不会到会跳1-2个了,对绳子的兴趣有增无减。但还能听到孩子说跳绳太难了,跳绳真的难吗,问题出在哪呢,老师和幼儿一起回忆梳理,发现主要围绕以下问题:</p> <p class="ql-block">①身体不协调,跳绳姿势不正确;</p> <p class="ql-block">②绳子长短与自身高度不合;</p> <p class="ql-block">③服装因素(尽量不穿拖鞋和裙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在区域还讨论了跳绳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把它画下来并进行分享展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探究活动5:跳绳有什么好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这个话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并画下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辰宇:“跳绳可以让我们变强壮。”</p><p class="ql-block">小米:“跳绳可以让我们长高。”</p><p class="ql-block">晓夕:“跳绳可以交很多好朋友。”</p><p class="ql-block">广寒:“跳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p><p class="ql-block">夏天:“跳绳可以帮助我们减肥。”</p><p class="ql-block">雨萌:“冬天很冷,跳绳可以帮助我们取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绳还有这些好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能确立儿童的数字概念,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有助于他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使其初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③能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由于儿童在跳绳过程中不断地数数,使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其将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④能促进儿童心灵手巧,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从而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儿童跳绳时自跳自数,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 敏度和判断力,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⑤能培养儿童的平衡感和节奏感,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有助于儿童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二)解密跳绳</b></p> <p class="ql-block"><b>1、绘本来帮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绳并不难》这本绘本告诉小朋友要学会跳绳,双脚跳跃、手部摇绳、注意力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这本书小朋友先从这几个准备动作练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双脚跳跃:双脚并拢,脚尖弹跳,脚后跟不着地;②摇绳:要小朋友体会什么是「手腕小圈摇绳」,再依次练习在身体前面摇绳、在头顶摇绳、在身体侧面摇绳;③正确的握跳神手柄方式:大拇指向外,四根手指指甲朝上,握住跳神手柄的尾部;④站立状态下练习两手从后向前摇绳,目的是将跳绳各项基本姿势串联起来。⑤掌握跳过绳子的时机:练习绳子碰到脚之前起跳。</p> <p class="ql-block"><b>2、教师来示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孩子们在跳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结合日常谈话、户外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指导,规范基本动作:拉绳、甩绳、跳过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跳绳动作。有的孩子们从原来不会跳,到能连续跳20、30、40个,甚至更多。在自主练习环节,老师也发现孩子们有一个共性问题:垫脚跳。还有很多孩子在跳绳过程中会出现手臂摇一圈,但是脚跳了两下的情况。对于跳不过和“垫脚跳”幼儿,老师进行了个别化指导——示范分解教学:先将绳子对折拿在右手,单手甩绳,双脚连续起跳,然后尝试双手甩绳轻轻越过。</p> <p class="ql-block"><b>3、家园来打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都益于一生,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能坚持重复21天才会简单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就会形成稳定习惯,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首先引导幼儿制定跳绳计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每天将自己练习跳绳的视频发到班级群,这不仅能增进孩子们与家长的亲子关系,而且也能让孩子们坚持跳绳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用奖励墙面,第2天给坚持打卡的孩子画小红花,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跳绳趣事。</p> <p class="ql-block"><b>4、跳绳来记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怎样准确记录跳绳的个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会跳绳后,幼儿们跳绳的个数总是数不正确,跟不上跳绳的节奏,出现快数或者漏数的情况。“明明我跳了36个,为什么才是23个?”“被旁边的小朋友干扰了,我不知道几个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准确记录跳绳的个数呢?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想到了记录方法,可是哪个方法又便捷又准确呢?我们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多次实践,孩子们一致认为用“天天跳绳”app计数是最快捷准确的。</p> <p class="ql-block"><b>5、花样跳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绳子还可以怎么玩?</b>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通过刮画的形式,创意呈现跳绳新玩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三个好朋友比赛跳绳” ,展现伙伴竞技乐趣;“多人拉绳围圈跳” ,呈现集体协作跳的欢乐;“六人拉绳多人跳” ,体现多人配合创意;“两人摇绳一人跳” 是经典玩法呈现 ;“面对面跳”“翻花跳两人合作跳” ,凸显合作新创意,还有 “并排跳”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头脑风暴,探究跳绳多样玩法的精彩成果,满是童真与创意,能看出孩子们对跳绳玩法的大胆想象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户外的绿草坪上,孩子们尽情玩跳绳,有两人摇绳一人跳的经典玩法,也有两人手拉手同跳一根绳的创意形式,还有合作互动的趣味跳法,师幼互动的跳大绳都展现出幼儿对跳绳游戏的喜爱,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玩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三)项目成果</b></p> <p class="ql-block"><b>1、前后对比图:</b></p> <p class="ql-block"><b>2、幼儿收获: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绳作为一项简单而富有挑战性的运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还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然而,初次接触跳绳的孩子们,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从而得到身体和思维的同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b>3、教师收获: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提升相应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在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游戏,共同成长。孩子们收获了更多关于绳的经验,而经验更多地就是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对于运动的坚持和追求也并没有因此结束,孩子们练习跳绳身影不会停止,相信孩子们运动的好习惯已经养成,这些努力的拼搏劲也将伴随着他们成长,也为明年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4、项目小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孩子们在和跳绳的互动、游戏中,有效提升了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多变性等。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幼儿比较感兴趣,符合大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玩耍、探索,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和跳绳的操作中感受到了乐趣。</p> 项目评价 <p class="ql-block"><b>(一)幼儿评价:</b></p> <p class="ql-block"><b>(二)教师评价:</b></p> <p class="ql-block"><b>(三)家长评价:</b></p> 项目反思 <p class="ql-block"><b>(一)成功之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兴趣培养:项目成功地激发了幼儿对跳绳的兴趣,他们从最初的好奇和尝试,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和热爱,这一转变是显著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技能提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幼儿的跳绳技能有了显著提升,许多孩子从不会跳到能够连续跳多个,这是很大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健康意识:项目增强了幼儿的健康意识,他们开始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p> <p class="ql-block"><b>(二)存在问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技能差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之间的技能差异较大,一些孩子很快就掌握了跳绳技巧,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参与度不均:虽然大多数幼儿对项目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二,但也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这可能与他们的兴趣、自信心或家庭支持有关。</p> <p class="ql-block"><b>(三)改进建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个性化指导:针对技能差异问题,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帮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和能力进行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提高跳绳趣味性:为了提高所有幼儿的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跳绳竞赛或跳绳接力赛,培养团队意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加强家园合作: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供稿:于宁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辑:曹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审核:刘中华、谢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