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弘扬北疆文化】传承毡艺技术 闪耀校园舞台——四二中队第二次毛毡非遗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近日,四二中队开展了第二次毛毡非遗活动,以匠心传承北疆文化,让古老毡艺在校园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p> <p class="ql-block"> 走进四二中队的教室,宛如踏入一个毛毡艺术的奇妙世界。一幅幅精美的毛毡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色彩斑斓的毡画生动描绘着草原的壮丽风光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造型别致的毛毡饰品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工艺巧妙融合。这些凝聚着同学们心血与创意的作品,均诞生于此次意义非凡的毛毡非遗活动。</p> <p class="ql-block"> 毡毛制作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手工艺,承载着北疆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活动中,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毡毛创作中。从精心挑选羊毛的颜色,到耐心将羊毛梳理成均匀的薄片,再运用温水和肥皂进行关键的毡化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操作。在这个过程里,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更在相互协作中学会了沟通与解决问题,尽情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以“弘扬北疆文化”为核心,同学们积极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倾注于毛毡作品之中,不仅传承了毡艺技术,更通过作品展现出对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这些毛毡作品,成为了班级团结与凝聚力的象征,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珍贵成果,更是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标识。</p> <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毡艺传承技艺引入小学课堂,并与科学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亲手梳理羊毛,动手实践,既掌握传统毡艺的制作技法,又呈现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直观的理解了材料特性及物理变化等科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这种创新实践不仅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也为小学科学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学生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科学观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创新创意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提升,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科学素养培育的双赢,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生动范例,更为新时代素质教育注入蓬勃动力 。</p> <p class="ql-block"> 毡毛艺术进校园,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艺术的新窗口。通过参与毡毛制作,同学们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同学们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毡毛作品作为饱含心意的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传递祝福与关爱,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更多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此次四二中队的第二次毛毡非遗活动,是对北疆文化的一次精彩弘扬,更是非遗传承的生动实践。未来,四二中队将继续深耕非遗文化传承,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古老毡艺在校园持续闪耀,让北疆文化焕发勃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