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游武汉昙华林、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长江大桥夜景。

林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昙华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约1200米,是明洪武四 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历史上,昙华 林曾是明清时期文人墨客聚集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 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建筑的庄重,走在昙 华林的古街上,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 辉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督教崇真堂:属哥特式建筑,1864年建成。平面为拉丁十字形,门窗采用二心尖 券和彩色玻璃,曾作改建。崇真堂系基督教在湖北省的第一所教堂,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创建。杨格非1861年来武汉传教布道, 是近代最先到华中地区传道的外国传教士。1864年,主持修建崇真堂。 -1924年改建后,一次可容纳500人做礼拜。新中国成立后,该堂成为武 汉"三自"学习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翁守谦故居:属中西合璧式住宅建筑,建于1912年左右。中国传统民居院落式 布局,主体建筑装饰采用欧式风格。翁守谦系福建人,曾为北洋水师官 员。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兄弟多人战死,故隐居改名,弃官向佛,居北 京小将坊。后于1912年左右回武昌定居此房。</p> <p></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排队买芝麻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位于中国中部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的武昌蛇山,是 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1800多年来,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 迁,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不可或缺并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黄鹤楼依山 傍水,占尽形胜,景纳万端;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历代不绝的名家赋咏, 更使黄鹤楼平添了诗情与浪漫,成为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的黄鹤楼屡毁屡建,最后一座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 1985年黄鹤楼重建修复,几十年来已发展成融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 体、拥有近百个景点的大型综合性景区,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 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上百位,海内外游客7000多万人次。黄鹤楼景区被 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岳武穆遗像亭又称岳飞亭,于1937年为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斗志而建,1992年重新修整,202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亭呈六角形,端庄古朴,凝重稳健。 享以碑得名,亭内碑刻高1.7米,宽1.1米,仿明代万历十年(1582)原武昌 岳王庙遗存的“岳武穆遗像”青石碑重新镌刻,下端刻有岳飞半身牡丹团花战袍石刻像,上端刻有明代万历十年云南太 和(今大理)人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扵赫维王,英风万古。穆穆其文,桓桓其武。壮志吞胡,精忠报主。肃瞻遗像,如熊如虎。浩气堂堂,八荒按堵,翊我邦家、有秩斯祜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亭名与亭联均为民主革命家孔庚书,亭联为:)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 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p><p class="ql-block">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代黄鹤楼图》红木巨屏简介:历代黄鹤楼的兴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将唐 、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楼宇制成双面高浮雕巨屏 ,不仅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同时也包融了所有关心,指导, 支持它面世的人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它是中国目前最大自 红木(酸枝木)巨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巨屏整体结构采用明式榫卯,运用浮雕、透雕、圆雕 等技法,历时三年,经六十多位能工巧匠,按我国界画大 师游新民先生所供线描作品,以及紫龙阁制图资料精雕而 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屏长332cm,宽120cm,高262cm,耗酸枝木材10多立 方米,重达2.6吨,由武汉紫龙红木艺术收藏阁与苏州红木 雕刻厂联合制作,于2000年4月19日落座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铜顶:系清同治七年(1868)所建的黄鹤楼楼顶,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被火焚毁后,仅遗此物。顶高3.4米,底径1. 8米,壁厚4厘米,为青铜铸成,重约2吨。上端为攒尖顶;中部呈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形;部为莲花宝座型,铸有铭文,有"大清同治戊辰嘉平月吉日")"王天泰炉坊"字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黄鹤》壁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壁画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色陶版镶嵌而成。壁画取材于《橘皮画鹤》的古代神 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画面 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仙人竹笛横 吹、驾鹤腾飞:人间,众人载歌载舞,欢聚黄 鹤楼前。楼前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楼四周有大 片的白云缭绕,背后是滔滔江水。整幅画描绘 了驾鹤仙人与世人同乐的祥和景象,呈现出欢 乐浪漫的意境,展示了一楼大厅的"神话"主 题。该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教授精心创 作,宜昌陶瓷厂烧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胜像宝塔:因色白俗称“白塔”又因形似传说中孔明为关羽水军导航制作的夜灯而称“孔明灯”。为元代坐镇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的世子于至正三年(1343)所建,系供奉佛的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塔原立于黄鹄矶头黄鹤楼故址旁。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拆迁时塔底有一石幢与一密封铜瓶,瓶底刻“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康,永承佛庇”。1984年黄鹤楼重建时迁至此地。塔高9.36米,座宽5.68米,外石内砖,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五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台基和塔刹造型讲究,塔体精美别致,在蓝天白云下尤显圣洁庄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塔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辛亥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就职典礼: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右起:宋教仁、徐绍桢、景耀月、孙中山、黄兴、胡汉民、参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江大桥观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