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苍洲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游金陵(南京)时作下的七绝诗《乌衣巷》中的两句。全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游金陵秦淮河时对世代更替,时空变迁的感叹。刘禹锡的感叹是江山易主,改朝挨代式的变迁。这是历史天空中的一种变化,象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表达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每一种变迁都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从东晋消亡后的南梁北魏至大唐中期,五百年的风云变幻。金陵早已黯淡了京都帝王之气,繁华不再,“物是人非事事休,一片悲凉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自我否定和纠正中,通过了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空前的强盛,人民空前的富裕。看到社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心中时时吟诵起刘禹锡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情况下,却总有人无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总是怀念前三十年的那个时代。这期中有两种人。一种是怀念那个时代等级森严的干部制度,高级干部不但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享有普通老百姓无法企及的待遇。他们看到现在的普通人,岀门坐豪车,住别墅,天天莺歌燕舞,竟然比原来的戎马倥偬的髙级干部还牛。一些老干部,老革命,甚或一些未能先富起来的红色二代开始骂娘了,这世代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问他哪里不好?“你看现在张猖的都是什么人嘛”!再有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总报怨现在贫富不均太明显了!也总拿退休工资说亊,一样的年龄,你为什么拿一万多,我才拿几千元?他们特别强调那时人人平等,个个工资都差不多。住的房子面积都差不多,工资有国家给等级,工龄相同的工资也一样。要调大家一起调。那时的平均倒好:人人每月半斤肉,二两油,农村大集体,交了公粮交购粮,管你夠吃不够吃,买布凭布票,一个劳动力一年除了粮食,哪有钱买布。甘肃一些贫困家庭,全家人就一条裤了,谁出门了谁穿。想想这些糟心事,试问你们哪一个想回到那个时代?即就是哪些想享受髙干待遇的老同志,你每月拿几万元的离休工资,难道这不是特权?你想有车你拿钱买呀,你想花天酒地你倒是花呀!说到底,要国家配给,发到手的钱,就是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整天怨天尤人的人,其实根本不想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是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复辟”那个年代的封建等级制度,梦想贵族的优越;他们是想在经济髙速发展的今天,“复辟”“吃大锅饭”的人人平均的制度!只是历史的车輪从不会倒转,如果倒转,只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党和政府不答应,全国大多数老百姓也不会答应!“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些企图“复辟”的只不过是痴人说梦!好在这些前朝的遗老亦垂垂老矣,是兴不起风,作不起浪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历史的髙速列车风驰电掣,向着既定目标,飞奔而去,沧海桑田,历史的规律,岂能螳臂当车,人为阻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