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专列 ‍秦峰尽(93)

法律与人生

<p class="ql-block">【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看病专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帽子顶 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从北京站乘坐Z159次火车赴山东日照,先后乘坐了火车、出租车和公交车,一路下来,经历有别,也耳闻目睹了当下生活的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看病专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调侃京沪高铁是“班味最浓的牛马高铁”,而我竟然也坐上了一趟特殊专列。坐上火车躺在卧铺上,回想着在上车之前的购票、进站、候车和上车的情景。这次购票之所以选乘Z159次,有几个原因:在北京站始发,夕(夜)发朝至,睡一觉刚好抵达终点站日照,尤其是价格便宜,抢手的软卧还没有高铁的二等座贵,硬卧、硬座更便宜。软卧没有票,我买到了硬卧下铺。一到久违的北京站,看到内外整修一新,干净整洁,原来老旧、拥挤、脏乱差的北京站恍若隔世。进门过了安检,问电梯旁戴眼镜的年轻女导引员,告诉Z159次在二层第五候车室。一进候车室,抢眼的是靠近门口的旅客自助服务区:有几个电热水炉,一排高凳对着一排手机充电插座。我特别注意到,候车室里有人坐着轮椅,有人吊着胳膊,有人脖子上有颈托,还有人挂着尿袋。恍惚想起来,有朋友曾经说起过,这是一趟看病专列——这趟火车停靠兖州、临沂、日照等站,途经沂蒙山区,相当一部分旅客是来北京治病的沿途各地病人和家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坐在候车室中间靠前的一排座椅上。在我对面坐着的,看上去像是一对母子,母亲60多岁,可能做了什么手术,腰间还挂着尿袋。陪伴的儿子30多岁,高个,戴眼镜,胡子拉碴,穿着无领短袖衫套马甲、深绿多兜休闲裤。儿子对母亲似乎很不耐烦,自顾自地连吃了两个熟鸡蛋、几片面包,还一边用我熟悉的地方话数落母亲。他根本不照顾母亲,而母亲自己费力翻找面包吃,喝着盒装奶。过了一会儿,儿子嘟囔了几句,突然间,竟然怒而起身坐到三排座椅之外的座位上,干脆不理会母亲了。在即将排队检票上车的时候,儿子走回来,先是一再斥责母亲要排队检票了,还扒拉小包找东西,继而一个人起身,一声不言语就走了,而母亲自己在后边佝偻着身子,收起集尿袋,拿起背包,手拉行李箱,独自往排队的方向走了。我随后起身往前走的过程中,先是碰到儿子往回走,估计他刚才是上厕所了;我走到排队进站的人群队伍时又看到,母亲站在离排长队的人群一、二米远的地方,守着行李,停在那儿,她可能等候儿子,或者是停下来歇一歇。我心想:这儿子,为啥缺乏母子温情和耐心?可能因为照顾母亲影响了工作、收入、照顾孩子,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站上车时,列车员核验了身份证,刚放我进了车门,又令我下车,说是为了方便一个病人上下车,要求我与一位做过手术、坐轮椅的男孩换卧铺。虽然都是下铺,但一个是我的7车19号下铺,另一个是男孩的18车7号下铺,我要走到列车尽头。听了列车员的说明,看到男孩坐轮椅等在门口,我立即答应下来。从7车厢走到18车厢的路上,我拖着拉杆箱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一开始售票时不给这个行动不便的男孩合适的铺位?为什么男孩家属没有买软卧?等我走到列车尽头,进了18车厢,列车员又找我调了换铺信息。至此,我对自己说,这也算是我做了一件举手之劳的好事,算是手有余香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火车站抢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日照站,出租车送我到山海天小区门口,车费21元,司机和我可谓是双赢:因为司机把我抢到手,就挣了不错的一单;我这次在日照站打车只花了21元,比往年在日照西站打车动辄50多元、60多元出租车费划算多了,钱和时间都节省了差不多2/3。看来,很多城市应该向日照市取经,尽可能把高铁站改造得更近市里一些,这样就两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抵达日照站时,出租司机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野蛮”抢客。我下了火车出站,刚在闸口刷了身份证出来,还在辨别方向,衡量着到底是打出租车还是乘坐合适公交车的时候,立即被一个又一个的人拦住,不停地被轮番询问:“打车吗?去什么地方?”最后我认清了现实,实在逃脱不开,或者说几乎不可能走到公交车,就干脆随着一个人走了好远,来坐他的出租车。一坐进他的车,司机似乎有一种终于抢到客人后的兴奋劲儿,立即跟我攀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他开始不停地一再抱怨说,“日照火车站的出租车到站接人处,设计不合理。”好像他们出租车司机乱哄哄地抢人拉活,不是他们的问题,也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火车站工程设计有问题。接着,司机还继续发表他的看法说,“火车站改造花不老少钱,日照本来是一个四线城市,可非要按二线城市的架势搞这搞那,追求好看、上档次,还不是苦了老百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司机进一步抒发他的“四线—二线城市论”。在青岛路驶过日照国际展览中心时,司机又主动介绍情况。他告诉我说,“这个展览中心就是个好例子,可能某领导觉得这么大个中心,一年到头空闲在那里,不好看吗!就让政府办事机构都搬到这里了。可是搬到这海边儿,群众来办事既远又不方便,反正比原来没搬之前的安泰国际别扭多了。有一次我来办事,在很大的停车场停下车进去,等办完事出来,结果找不着车了,如果停车不拍照,办完事出来就会找不到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司机看上去40岁上下,感觉他学了北京出租车司机那套活计,爱一边开车一边对乘客“神侃”。殊不知这位司机,在火车站抢人拉活,大概不算是“四线—二线城市论”的拔高行为吧?孰不知这行为着实为日照城市形象“降维”。这次我刚从火车车厢走出来,本想多看几眼装修一新的日照站,不料很快被抢进出租车,而司机主动“导游”,大概也算是另有收获。回望日照站,心里想着,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乱哄哄地抢人拉客,车站管理却视而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烧烤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区门口一下车,抬眼就看见了赫然挂在小区围墙的两条横幅,其实是卖房广告,“市区纯新海景房6000元/每平米”。记得很清楚,在2024年初,该小区的开发商还坚持卖12000元/每平米,不到一年,房价跌去了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日照某房产中介说,去年政府推出(化解风险)政策,对新房销售以房票补贴20%,但对二手房没有补贴。结果,目前二手房交易极差。新房既新又便宜,谁还愿意买老破小的二手房呢。二手房差不多对半折价,恐也难出手。中介补充说,日照市现在有4万房主已经处于尴尬境地——无力偿还贷款,想卖房又卖不掉;银行不收“抵押”的房子,因为拍卖不合算,允许房主重订合同,暂停还款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近小区大门口,又看到有多处小贩摊点。傍晚,饭后散步,看见门口有两个烧烤摊点,烟雾缭绕,生意红火。烧烤摊近旁的人行道上,人们一桌桌围坐在一起,喝啤酒撸烤串,谈笑风生。盛夏来临,又是一年旅游旺季,烧烤摊点方兴未艾,人们又多了一条就业门路。经营烧烤摊点,是摊主唯一营生还是第二职业?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从前小区大门口是不允许摆摊的,城管看见就会严厉惩处。现在不见了城管,因为摆摊得到了政府的鼓励,被当成活跃经济的一个抓手。问题是,小区门口附近的院里院外,从此经常飘荡着呛人的烧烤烟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我的邻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区,最先碰到的熟人是老白,我们住同一座楼。老白75岁,身体还算健康,与老伴在小区外的空地上开荒,种了地瓜、葱蒜等蔬菜。他说起已经40多岁的儿子,当年清华美院毕业来到曲阜师大日照校区任教,最近学校让他到曲阜校区任教;儿媳妇是计算机课教师,带着俩孩子在日照校区工作。其实儿子一家都可以调到曲阜任教,但曲阜住房需要自己购买,没有住房补贴,而且那里的中学也不如日照的好,迄今他们没有全家搬过去。目前,儿子需要在曲阜和日照两地之间奔波,无法像往常一样照顾孩子。之前就耳闻驻日照的各大学(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不再像当初那样享受特别优待,与当地政府合作或许不那么融洽。多年前,很多学校忙于异地办学,后来显露弊端,这种现状在日照也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经常见面的邻居是老卫,他今年76岁。多年来,他和老伴都是小区物业招雇的保洁员,常常看到他忙里忙外,涮拖把,清洁电梯、楼道和步道,十分勤奋敬业。这次碰到时,他说现在钱不好挣,日钢(日照钢铁厂)、山钢(山东钢铁集团)连着三年裁员了大概上万人,其中有些外地人干脆对折卖掉房子,回了老家。我问他怎么知道,他说他儿子就在日钢,我问他儿子是否受到影响,他自豪地说,“我儿子是企业的高管,怎么会影响到他?”他接着主动介绍起来,说儿子是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当年从1200元炉前工干起,一步步成长为作业班长、车间主任,直到现在成为高管。我对老卫顿生敬佩之情,他不仅自己做事勤勉,还教子有方,儿子也成长为地方英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索赔与防范</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抵达小区的当日下午,我乘公交车出行。在日照,乘公交车比北京厚道,允许外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凭身份证免费乘车。一上车,就听见公交车司机不时地一再提醒,“坐好扶好,老年乘客防跌倒”。我坐在司机近旁座位,与司机攀谈,司机主动告诉我:“我要及时提醒乘客,尤其是老年人,我这还有个小本子,随时记下来,目的是我根据小本记录,方便找出哪段录像,证明我尽了提醒义务,防止乘客跌倒后索赔。这不是前几天就有个老人索赔了,我按小本记录,很快找到录像,证明我尽职提醒了他不止一次。我哪里经得起这种索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十字路口下车,打眼一看,这跟前有一所天宁小学。小学门口有拒马路障,防止车辆冲撞。还惊讶地看见,在路口各侧,各有4名“志愿者”,身穿黄马甲,手执指挥旗,在管理交通行人,当然还有交警。这幅景象,我在北京西城司空见惯,不曾想在昔日安宁的海边小城,也如同首善要地了!其实,我还看到,小区楼下的山海天实验小学门口,也是一模一样的安全配置。看上去,这两所小学校舍簇新漂亮,都有最亮眼的统一标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安全责任重大,不容丝毫马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帽子顶2025年6月25日于山东日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