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南疆,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静静矗立着一处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 ——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它宛如一部凝固的史书,承载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尊严的辉煌篇章,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岁月。<br> 时光回溯至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鸦片泛滥成灾,严重戕害着国人的身心健康,大量白银外流,国势岌岌可危。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临危受命,奉命南下广东禁烟。他以非凡的胆识和坚定的决心,与鸦片贩子展开了殊死搏斗。面对重重阻力,林则徐毫不退缩,在虎门海滩修筑起销烟池,一场震撼中外的销烟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销烟池长约 45 米、宽约 45 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设栏桩钉板,池旁开涵洞,池后通水沟。1839 年 6 月 3 日,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收缴的鸦片被投入池中,采用先进科学的 “海水浸化法”,鸦片在石灰作用下迅速溶解,化为污浊的污水,通过涵洞排入大海。一时间,硝烟弥漫,虎门沸腾!这震天的欢呼声,是民众对正义之举的衷心拥护;这滚滚的污水,是对鸦片贩子罪恶行径的无情宣判。这场持续 23 天的销烟行动,共销毁鸦片 19187 箱、2119 袋,总重量达 2376254 斤,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意志。 如今,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让人们在缅怀先辈英雄事迹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句掷地有声的诗句,如同销烟池旁的猎猎海风,时刻回荡在我们耳畔,提醒着我们传承先辈精神,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奋斗。这处旧址,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历史丰碑,永远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华夏大地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丽征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