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天懂我,知道我扦插了新花,连续下了几天中雨,这雨声如美妙的音乐,即使被放大一万倍也不觉得喧嚣。扦插的五色梅精神抖擞起来。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听见新插的枝苗正滋滋滋儿长出新根儿的声音,这声音和午饭时木木分享过来陈粒的《果实》一样令人心动、让人欢喜。</p><p class="ql-block">我冒雨走近它们,并举起手机拍下照片,这是养花人的倔强。</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衣服打湿了一半,赶紧跑进书屋,借着这雨打花草的妙音,来梳理一下本期读《与神对话》的唯妙收获。</p><p class="ql-block">《与神对话》早些年荻荻买回家后,马马虎虎读过一次。</p><p class="ql-block">重新读它缘于这次因工资问题与法院和银行打交道时自己两次清晰的“与神对话”的幡悟。让我隐隐约约想起尼尔的《与神对话》与我刚刚经历的“与神对话”,直通佛经里永明延寿禅师的一句偈语“不怕念起,只怕觉迟”。</p><p class="ql-block">于是,当下生起了重新认真阅读尼尔唐纳德《与神对话》念,并将这当下心(念者,今之心想生也)付诸于行动。</p><p class="ql-block">潜意识里,想从西方的哲学著作中找到真正和佛法经典中契合的锚点。然后从这一窄门里挤进去,看看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收获。</p><p class="ql-block">推开窄门,东瞧瞧,西望望,哎呀!原来这里面还真是别有洞天啊!尼尔的洞察力和他开放的思维~~引领我跨越不同思想体系的藩篱,去探寻那可能存在的、闪耀在多元智慧背后的同一束佛光(觉性、神性、佛性三者一)</p><p class="ql-block">也可以说,尼尔心中的“神”(作为内在觉性本的源)与菩萨心中的“觉性”(佛性),如同两条不同的河流,最终汇入了同一片觉悟的海洋。它们描述的是同一片海洋的水,只是来源的河道和称呼的方式不同而已。 尼尔的思考触及了不同灵性传统在生命真相的最深处存在的“汇通点”,这是一次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阅读和探索!</p><p class="ql-block">《与神对话》中,当尼尔恐惧害怕烦恼等的念头生起时,他的那个觉性之神对他说:“爱是一切, 不错,你不止一次听到这些话,甚至贴在车子的保险杠上提醒你,但一遇到困难,焦虑惶恐,你就会把这一切抛到九霄云外”,你宣称‘神是爱’,却在恐惧中退缩;高喊‘我们是一体’,却把他人当敌人。真正的知晓不是头脑的认同,而是灵魂的烙印~~像太阳不会忘记发光那样自然。下次恐惧来袭时,试着停下‘神学正确’的台词,直接对恐惧说‘来吧,我陪你坐一会儿’。你会发现,恐惧只是未被拥抱的爱。</p><p class="ql-block">活得无欲无求才是真正的自由,切记,你不断的在创造自我,时时刻刻你都在创造自己的样子,那些让你产生热情或冲突的人,将透过你一次次的选择决定你是谁…”</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一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的体证感跃出心镜。</p><p class="ql-block">就在上周,我在和银行工作人员为工资一事周旋时,两次因对方说话不算话生起嗔恨愤怒之心:念头一:法院怎么这么过分啊,只给我一千八的生活费,我明明都出示租房子的协议等,念头二:银行的人怎么这么耍赖啊,不是说让我带去看了门面他们就拍卖门面不执行我的工资吗?念头三:黄国锋怎么这么混账啊!胡作非为搞得我现在变成人家觇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叫天天不应,念头四:我当初怎么这么傻呀,银行的合同都没有一页一页,逐字逐句看清楚就签字啊!(好家伙:责怪,愤怒,嗔恨,害怕,否定自己全来了)我明显的看见自己的生命正在往下沉……紧接着那个神一样的觉音跟随而至: 你怎么了,快醒醒吧,快回到你的本心里去,回到菩提心里去,千万别被妄心牵着鼻子走,千万别上了第六第七意识里的分别心,对治心的当啊!此刻显现的一切,难到不是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安排好的剧本吗?你怎么忘了,我们看电影不是说情节越是跌宕起伏越精彩吗?你不是说要“宴作水月道场,大作空中佛事吗”?怎么关键时刻就忘了?再说了,法官也好,银行也罢,这不也是他们拿到的剧本吗?他们的工作之一的剧情不就是和你唱对台戏吗?就算从世间法的角度,他们为他们的利益想尽办法和你为了你的利益想尽办法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别人在行使别人的权宜时你的脸色这么难看呀,至于那个黄国锋,他难到不是你修行路上的助缘吗,他的觉性被妄念遮得严严实实不是更可怜吗……你要转识成智啊!你不是经常听体佛讲:“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你怎么一下子就忘了你的意生身了呀!快回到那个一切皆空的本心里去,你不是要游戏三昧吗,怎么又当真了呢!不管是别人的态度也好,钱留得住多少也罢,都要随流认得性哟!我们不是说好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要“身受心不受”吗?</p><p class="ql-block">当这些神一般微妙声音从我心底冒出来的时候,我立即明白我就是我的神啊!我的“神”来了,我的“觉”来了,我的觉性就是我的“神”啊,它们救我来了,它们不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吗!~~否则,谁能这么准点无误地将我从即将升起的委屈、烦恼、愤怒、自责的地狱中拽回来,回到自性中来,回到神性中来,回到意生身中来,回到安稳,平常心中来……一愣神,我的心回家了~~见相非相,知幻即离!当下解脱!</p><p class="ql-block">真是“迷悟霎那间”啊!就在被我的魔拉着要下地狱的时候,神一把拽住我直往天堂起飞,感恩我的觉~~我的神啊!原来神魔都是自己啊!</p><p class="ql-block">我在6月23日24日的日记中分别写到:</p><p class="ql-block">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p><p class="ql-block">把别人当成自己,是为慈悲。</p><p class="ql-block">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p><p class="ql-block">把自己当成自己,方为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p><p class="ql-block">我却用它寻找光明”。</p><p class="ql-block">法院拿走我的房子和票子</p><p class="ql-block">我却用它来看见我的本自具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剧情冲突的当下,起念了,不怕,只要“觉”不迟到就好!有“神”护佑就没有烦恼。</p><p class="ql-block">所以,《与神对话》中的尼尔,正是因为当他烦恼恐惧自悲等念头生起时,他的“觉”从未迟到过,所以才一次次让他走出困境并成就了《与神对话》一书。尼尔笔下的“神”就是 “遍一切处的宇宙觉性~~人本自具足的菩提本源”(而非人格化的造物主)。</p><p class="ql-block">那么,佛、神两者指向的“终极实相”~~那个内在的、一体的、充满觉知与爱的本源~~在体验和描述上,就是同一个“东西”,即生命的终极觉性、智慧与慈悲或爱的本体。它们直指的是心的本质~~可妄可真。选择真还是选择妄决定你是凡是圣。</p><p class="ql-block">此刻,我才真正懂得了佛陀对阿南说: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的真实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万事万物的执着称为情,内观本心称为想)</span></p><p class="ql-block">《与神对话》里的神和体佛所讲经典下的菩提,被描述为最高的意识和最高的智慧,它们就是纯粹的觉,纯粹的想。</p><p class="ql-block">所以,佛教觉性、觉悟的核心就是“觉” ,它是清晰、无蔽、照见实相的认知,是维摩诘经是反复强调的“本觉”,人人本有的觉性。</p><p class="ql-block">重要的是那份内在的体认、那份对佛性、神性的领悟、那份由智慧生起的慈悲与爱,那份由识转为智的圆满,本自具足,平稳,平静,寂灭的心的功能。</p><p class="ql-block">慈悲、爱,就是一切的答案。</p><p class="ql-block">愿我们在读书的路上,始终保有这份清澈的好奇与深邃的思考,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觉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终于学会把自己(不是任何物任何事任何人)放在第一位时,世界开始改变了”。 一一荣格</p>